关注腰椎间盘突出

标签:
健康 |
分类: 经济生活 |
脊柱是人体的支架,我们上半身的重量都要靠脊柱来维持,包括站立、行走。脊柱是由一节节的椎骨组成,而连接每节椎骨的就是椎间盘。它们像弹性的垫子,在各种剧烈活动中发挥缓冲作用,完成各种姿势和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长久不良的姿势,“垫子”将会老化,腰椎间盘突出提前发作。从年轻开始保护腰椎是预防腰突的良策。
4日上午,在省城一家医院骨科病房,27岁的小周正躺在病床上休息。两年前,小周不慎从高处跌落,留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症,“当时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也不是很严重,就躺着休息了几天,吃了些药,感觉好了不少,就没再管过。”
过去的两年时间,小周频繁遭受腰疼和腿疼的困扰。“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腿疼得更厉害。不犯病的时候还好,只要犯病,几乎什么都干不了,只能躺床上,不过歇几天也就好了。”小周告诉记者,平时就算不犯病,他开车也要一个小时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今年6月份,小周的疼痛症状加重,“简直是坐也不行,躺也不行,连续疼了好多天都没缓过来。”6月底,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周在医院接受了腰椎间盘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很多中老年人都经历过,也有不少年轻人正在受其困扰。什么是腰椎间盘?为什么会变形突出呢?
济南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龚维明介绍,脊柱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结构,作为人体的支架,我们上半身的重量都要靠脊柱来维持,包括站立、行走,脊柱是由一节节的椎骨组成,而连接每节椎骨的就是椎间盘。其中,椎间盘可占到脊柱高度的五分之一。“腰椎间盘是一种软结构,作为弹性垫子,可以在各种剧烈活动中发挥缓冲作用,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姿势和各种运动。”
大概自从人学会直立行走以后,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架,就成为人体一个相对弱势的部位,因此,只有直立行走的人类才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动物不会。
山东省交通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孙立民说,人类直立行走是一次质的进化,但作为对体重和外力起缓冲作用的椎间盘组织发育并不健全,特别是血运缺乏使间盘较早退变,加上营养缺乏等因素,损伤难以自行恢复,间盘原发疾病、继发病多。
“人体不仅有腰椎,还有颈椎和胸椎,由于腰椎和颈椎平时活动量大,就更容易出现病变。胸椎活动量小,又有胸腔的保护,病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龚维明表示。
腰椎间盘的退变比整个人体要提前很多。孙立民说:“腰椎间盘是血运极少的组织,承受躯干及上肢重量,再加上日常生活及劳动,20岁开始退行性变,也就是老化,20-30岁间已有明显的退变了。”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可分为多种,主要还是椎间盘退变、慢性劳损等,发病也以中老年为主。”龚维明表示,“不过,现在年轻人腰椎间盘突出的越来越多。”据龚维明介绍,年轻人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包括不良的坐姿习惯以及外伤等。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老化性病变,凡是腰椎间盘压抑的因素都会致使腰椎间盘的负荷增大,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提前发作。比如,长期久坐,姿势不良,弯腰坐以及斜靠着坐,或者坐在角落里窝着身体等。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最早的症状,突出以前的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即可出现腰腿痛。患者常常反复发作腰痛,稍有劳累和受凉即会诱发腰腿痛,腰痛也会因为咳嗽或打喷嚏而加重,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表现,此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的症状包括臀部疼痛、腿发麻等。
“虽然现代医学的发展,CT、核磁共振等辅助技术都让疾病的诊断更为准确,但还是有很多人常常把腰椎间盘突出与其他病症混淆。一样是腰疼和腿疼,原因却很多样化,腰肌纤维炎、肌筋膜炎、慢性劳损等都会引起腰疼腿疼。”济南骨科医院院长、原齐鲁医院主任医师汤继文教授说。因此,治疗前确诊腰椎间盘突出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全面诊断病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是做个磁共振或CT就能确诊的,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以及相关辅助诊断技术,三者都相符才能确诊。”汤继文表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到腰疼、腿疼,不能自己轻易认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到医院检查确诊。
龚维明介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腰椎间盘突出可细分为不同的类型:腰椎间盘膨出,是指腰椎间盘中的髓核均匀地凸出;腰椎间盘突出,是指髓核局限性的部分凸出,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完整;腰椎间盘脱出,指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部分在纤维环内,部分在纤维环外。
“80%左右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尤其是初次发作,卧床后症状明显减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卧床休息、牵引、理疗等方法缓解症状。”龚维明表示,“只要疼痛症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也可以配合一些消炎镇痛的药物等。”
孙立民表示:“还有些患者盲目相信牵引复位等治疗方法,这些办法确实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是目前医学界认为已突出的髓核组织只要一离开椎间盘,则不论用何种闭合复位方法都难使其复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能否将已突出的间盘组织复位,迄今仍是有争议的问题。”对于椎管狭窄的患者应禁忌牵引,否则会加重病情,引起神经继发性损伤。
对于手术治疗,则有严格的手术指征。专家表示,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应手术治疗:足下垂、马尾压迫综合征,而6小时内保守无效则须急诊手术;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虽经保守治疗但神经损害仍进行性加重的患者;症状严重,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患者。
手术方法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中,有椎间盘镜、椎间孔镜和激光等技术。“目前来看,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还有一定的争议,主要是治疗效果和手术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损伤需要权衡。”汤继文认为,“为了取得最好的微创手术效果,关键是选好适合微创手术的病人,例如年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由于腰椎间盘退化较少,脊柱结构稳定,微创手术效果就好。”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尤其是同时伴有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的患者,更多的应选择开放手术。“其实腰椎间盘的开放手术,伤口也不是很大,对椎体和结构的影响也较小,不用过度担心。”汤继文说。
如何保护我们的腰椎,使其延缓衰老呢?专家说,运动能够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和协调性,如果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腰椎间盘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营养减弱,促进腰椎间盘老化。此外,精神紧张、吸烟喝酒、心理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也会加速腰椎间盘老化。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后积极治疗,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山东省交通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孙立民说:“不是有句话说嘛,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话并非没有医学根据,孙立民解释,人体处于坐姿时腰椎受力是最大的,可达到10-15kg/平方厘米,站立时腰椎受力约减少30%,卧床则能减少50%。
因此,司机、办公室白领等久坐人群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概率往往要大一些,“尤其是司机,除了久坐,路上的来回颠簸也会加剧腰椎受力。”孙立民提醒大家,注意劳逸结合,尽量不要保持一个姿势太久,长期肌肉紧张易出现肌肉缺血,最后导致肌肉酸痛。
众所周知,睡软床对腰椎不利,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2-7天,睡硬板床,并采取垫高小腿、屈髋屈膝的仰卧位,以减低脊柱应力。正常脊柱有一个“S”形的生理弯曲度,睡觉时候姿势不好、枕头过高、床垫过软,均不利于脊柱生长,使腰肌紧张,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
此外,还应避免受凉。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会导致正常神经水肿和发炎,腰背部肌肉紧张,整个腰部血液循环下降,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冷空气的刺激不利于腰部血液流动,刺激神经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使疼痛加重。
济南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龚维明建议,平时应注意锻炼腰背肌肉功能,“夏天游泳就是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腰背肌肉”。同时,在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避免肌肉拉伤。(来源:2014年07月08日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