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影记】再走望鲁山

(2014-04-21 23:06:55)
标签:

旅游

图片

分类: 户外游影
   周日,受人之邀,再次踏上了青石关、望鲁山、天星湖的驴程。今年参加户外活动不多,而这次却是继上月之后第二次再走此程,这在我几年的户外经历里是不多的,好在这是一条经典的户外路线,几次走来,也少有厌倦,倒是把这里的路线摸得烂熟。
    仍是从青石关始行。这次一同而来的人特多,一开始把青石关处挤得熙熙攘攘。
 
http://sucimg.itc.cn/sblog/odB2KGJv1Z4
http://sucimg.itc.cn/sblog/jdB9xY5feqv

    青石关历来是鲁中的交通要塞,也是古代齐长城上最为著名的关隘,位于的望鲁山东麓,现遗址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城门基本完好。当地历来就有“齐长城有三关,青石关为三关之要”的说法。在古代,青石关在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博山与莱芜的咽喉通道。这条通道被冠以非常形象的名称--瓮中道。今天的瓮中道,仍能清晰地看到光洁的青石板上嵌入的深深的车辙痕。
  望鲁山,属泰沂山脉,伏压莱芜、博山两地,是博山与莱芜的界山之一,其主峰海拔727米,因其巍峨高耸,背齐而面鲁,故而得名望鲁山。好多人没有搞明白这一点,以为望鲁山是取“远望鲁山之意”,其实不然。为此,在来的路上,我特意在车上向同行的人作一同解读,以防以讹传讹。http://sucimg.itc.cn/sblog/jdB2K9alMmA
    望鲁山两个主要山峰东西相对,有东望鲁、西望鲁之称,面积绵延几十公里。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与鲁国的分界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博山区志》载,1947年2月,我华东野战军进行的莱芜战役打响后,驻博山的国民党七十三军七十七师迅速支援莱芜,在望鲁山至莱芜和庄一带被华野八纵、九纵全部歼灭。国民党七十七师师长田军剑在望鲁山附近被击毙。作为主战场之一,望鲁山战斗被载入历史。
    望鲁山上沿山脊建有我国最早的长城--齐国长城。《齐纪》载:“(齐)宣王(公元前319-301)乘山岭筑长城,西起济州,东至海,以备楚”。《博山县志》载:“自峨岭之脊,东逾秋谷,接荆山,通通岳阳山以东,逾淄水,接临朐、沂水界之东泰山”;“自(峨岭)脊西行,跨凤凰山,连原山、王大岭,出青石关,西接莱芜境山,皆长城岭也”。现如今,望鲁山上历经沧桑的城墙已不复存在,但残迹尚存。 
 
    从望鲁山中部折而向下,往樵岭前村去的山谷,是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其中以槐树为主,现在刚刚吐出新绿。假以延后半个月再来,这里定会是被一片槐香所笼罩。
 
http://sucimg.itc.cn/sblog/jdB9WM3b4mP
 
   在望鲁山脚下,就是天星湖,因其坐落于望鲁山北的天星峪,因而得名。它与下面的王母池,都是樵岭前村人在九十年代以后开发的景点,经过大规模的小流域治理,建成人工湖,一座天星湖便呈现在游人面前,现已成为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游客至此,或荡舟,或畅游,或憩息于颇具民族风味的小木屋,都会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王母池位于天星湖下游,樵岭泉之南一公里处。池北侧峭壁上七块巨石垂立,象本天成,远观似一古妆淑女在俯首凝思,是为王母石。相传,古时候瑶池王母东巡泰山途径此地,见飞瀑流湍,青岩光洁,十分喜爱,便停下云车,步入潭中沫浴。后人便将王母沐浴之处称为“王母池”,又在池旁半山处建起了王母庙。幽雅的景致令许多现代文人挥毫泼墨,即景题署,有王颜山的“桃一熟岁九千”,蒋正和的“太液池”等,苍石红字,发人诗兴。

http://sucimg.itc.cn/sblog/jdB9wddzG2x
                         (上两片为今年3月初所拍)http://sucimg.itc.cn/sblog/jdzpG1OfqJ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