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疫苗的那些事儿

(2014-01-05 16:58:32)
标签:

疫苗

健康

分类: 经济生活
 
    没有百分百安全, 却也没那么脆弱 
              
  几例疑似乙肝疫苗致死, 让疫苗成为“疑苗”。本应是预防疾病的疫苗,反倒成为接种者致死的根源?无疾病流行,是否还需要打疫苗?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哪个好?疫苗有没有副作用?
  在讨论预防接种安全问题时, 因为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很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疫苗接种 为何有先后
  接种疫苗有一定的顺序,对此,专家介绍,疫苗的初种年龄是由儿童免疫力情况、孩子母传抗体情况以及接触传染病的几率等综合决定的。
  “所有疫苗按说都是越早接种越好,但不可能一次性都接种上。”疾控部门专家介绍,这样其顺序就由其他因素综合决定。
  乙肝疫苗被称为出生第一针,对此,中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说,“比如一个月后种,与出生24小时内接种,这个预防的效果就要低很多,这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来确定的,全世界这么多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但对此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现在我国乙肝防控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不应该再对此“一刀切”。如果孩子母亲确定不患有乙肝,可以适当将接种疫苗延后。
  而有的疫苗并非越早接种效果越好。疾控部门专家说,有些疫苗的效果可能会受到母传抗体的影响,麻疹就是其中一种。一般母传麻疹抗体可能存在6-8个月,如果早接种,效果可能受到母传抗体影响,因此我国决定麻疹疫苗初种在8月龄。
  此外,为防止不同疫苗间产生影响,我国规定,两种注射剂型减毒活疫苗的接种,要么同时接种,要么间隔28天以上接种。专家分析说,这是为了防止疫苗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同时也为了好确定不良反应是哪种疫苗引起的。
  但根据我国的接种规划,有疫苗接种时间是相同的,例如麻腮风疫苗和甲肝疫苗都是建议18月龄接种,这时就要看儿童接触传染病的几率,在我省一般决定先接种麻腮风疫苗。
 
    国产和进口 哪个好
  预防接种已有200多年,是公认的预防疾病的最佳策略之一,但遗憾的是,科学上讲,疫苗无法做到100%不发生异常反应。即使疫苗本身没质量问题,冷链也规范,由于个人体质等原因,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致残致死。
  也没有疫苗能保证百分百有效。“个别的人接种疫苗后仍会得这种病。”山大二院肝病科刘峰博士说,大概10%的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没产生抗体。
  有人以为国外的疫苗更可靠。近日,中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也承认,“在某一些(疫苗)品种上,在技术上,国产疫苗还是不如国际上一些著名大药厂的疫苗。我们现在的一些疫苗,实际上已经是使用了三四十年、四五十年的技术。”
  据统计,目前国内上市的疫苗约有33种,其中19种只有国产的,2种只有进口的,剩下12种既有国产又有进口。这12种里,某些国产疫苗性能略逊于进口疫苗,但对大部分疫苗来说,国产与进口的性能不相上下。若论性价比,国产的通常都高于进口的。
  不过这种性能比较,并非质量控制的差别,通过国家检验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以脊灰疫苗为例,国产脊灰疫苗全部为减活工艺,只要是脊灰减活疫苗,就有可能引起人体感染导致类似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概率极低),全球概莫能外。
  再如进口肺炎疫苗的防病效果略优于国产疫苗,它是在常用的23价多糖疫苗外,多了7价结合疫苗,预防的人群范围更广。
  但这也不是说进口疫苗一定比国产的好。山东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春红说,“尤其是基因工程疫苗,进口的还可能不适合我国居民。像乙肝病毒,我国与有些国家的病毒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减活与灭活 哪个好
  目前疫苗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减活疫苗,减弱病原毒性,但其抗原性仍保持;二是灭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经过特殊方式杀死,但仍能使人产生抗体;三是基因工程疫苗,如这次涉事的康泰公司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三种疫苗尤以前两种应用广泛,但各有利弊。减活疫苗免疫时间长,所需接种的次数少,可以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且成本低。但其安全性相对低,有可能在人体内发生突变而恢复毒性,引起不良反应。灭活疫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其免疫时间短,需多次接种。
  我国对适龄儿童接种的一类疫苗大致有11种,其中5种是减活疫苗,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  
  世卫组织估计,口服糖丸后发生疫苗相关麻痹的概率是1/100万左右。而糖丸一般要吃4次,风险也就随之放大4倍。
  近年,多地爆出服用糖丸而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不少专家呼吁尽快全部更换成灭活疫苗。世卫组织也一直推进灭活疫苗的研发与普及。世界范围内,总的趋势是灭活疫苗替代减活疫苗。
  而糖丸之所以能一直使用近60年,因为它能在人体引发免疫反应,还能在人群中循环,带来群体免疫效果,比灭活疫苗更能有效建立免疫屏障。对基础免疫程度低的地区,无疑是首选。不过国家卫计委已表示,到2018年,全部使用灭活脊灰疫苗。
  我国有些疫苗选用减活,还因为相关的灭活疫苗只有进口,而如果疫苗只有进口的而无国产的可替代,战略上会受制于人。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减活疫苗的禁忌症上都会将“免疫缺陷及免疫抑制者”列进去,这要求免疫缺陷者接种前先衡量风险。

    非冷藏会否 增加疫苗风险
  为了保证疫苗被最大程度地利用,保持其最长的有效期,各国都将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定为2℃~8℃。我国不少地区疫苗冷链环节薄弱,难免会出现疫苗处于常温的情况。这是否会导致疫苗出现质量问题呢?
  其实,每种疫苗都有一个在非冷藏环境下保证质量的时间极限。目前,世界上对温度最敏感的疫苗是脊灰减活疫苗。即便如此,该疫苗在37℃下坚持48小时仍可正常使用。乙肝疫苗则通常能在37℃下坚持30天。目前已经有一种疫苗热标签可以贴在疫苗瓶上,标签中的化学物质在持续的温度暴露下会显色,显色到一定程度疫苗才必须报废,从而避免疫苗浪费。
  很多疫苗都可以在25℃或37℃环境下短期保存,而且这个短期比普通人想像得要长很多。不过,既然规定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为2℃~8℃,就应该严格遵守。
  在接种疫苗时,不少人还会纠结到底是接种单个疫苗,多打几次,还是接种多联疫苗,只接种一次。
  据了解,目前四联疫苗和五联疫苗一般只有进口的,其组成成分是白百破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脊灰疫苗。在我国一类疫苗中只有白百破疫苗和麻腮风疫苗两种三联疫苗,还有白破疫苗、麻风疫苗等两联疫苗。
  “所谓多联疫苗,就是注射后可以防多种病。”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于学杰说,多联疫苗可以减少接种次数,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但需要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等也比较高。如果是技术水平达不到,多联疫苗有可能会增加危险性。 ( 来源:2014年01月04日齐鲁晚报)  

    相关链接:死亡病例与疫苗质量无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3日联合通报乙肝疫苗问题有关调查进展情况时表示, 根据检验结果和数据回顾情况分析, 未发现康泰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存在质量问题;疑似因接种致死病例中, 9例已明确诊断与接种疫苗无关, 其他8例初步诊断也与接种疫苗无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说, 2013年12月21日至27日,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派出检查组, 对深圳康泰公司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现场检查, 检查组未发现深圳康泰在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李国庆介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涉及到的8批次康泰公司乙肝疫苗进行了检验。其中, 先期送检的2个批次检验工作已经完成,这2个批次样品来自湖南的3个疾控中心和2个中心卫生院, 合计956支。检验结果显示,该2批次样品均符合企业注册标准和国家药典标准。
  李国庆介绍, 2010年至2013年,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共对康泰申请批签发的346批乙肝疫苗进行了资料审核和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 且各批次之间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表明生产工艺成熟稳定。在乙肝疫苗市场抽验中,抽取样品全部进行了全项检验, 结果均符合规定。
  李国庆表示,综合这些检验结果和数据回顾情况分析,未发现康泰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存在质量问题。
  1月3日, 国家食药监总局召开了乙肝疫苗检查检验情况研判会, 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疫苗专家、国内疫苗领域知名专家对检查检验情况进行了研判, 专家一致认为对康泰公司的生产现场检查和产品检验过程科学严谨,结果真实可靠。
  国家卫计委表示, 现有调查证据不支持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死亡病例由接种疫苗所致。(来源:2014-01-04 大众日报 )

    乙肝疫苗接种下降三成 三成家长对疫苗接种产生犹豫   
 
  3日,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关于乙肝疫苗调查进展的通气会上,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介绍, 疫苗事件出现后, 卫计委在10个省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 发现乙肝疫苗的接种, 在这些地区下降30%, 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下降15%, 尤其一些受事件影响大的省份, 下降的幅度要比这个高。
  “我还可以提供一些数据, 中国疾控中心围绕这次事件也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了701名儿童家长,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将近30%的家长对预防接种产生犹豫的心理。另外有20%左右的家长, 不想带孩子去接种疫苗, 这是我们非常担心的现象。”王华庆说,“如果目前上述我们担心的状况持续下去, 可能会在一些地区出现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流行, 也不排除出现暴发的可能。从而会使我们几代人努力所取得的这个成果付诸东流。”(据卫计委网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