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潍坊中小学校长摘官帽

(2013-12-19 21:39:19)
标签:

潍坊

教育改革

分类: 文教娱乐
◆校长由教育部门实行职级管理◆特级校长弹性退休◆学生课业负担全省最轻

潍坊中小学专家办学获表彰

  大众日报讯:12月14日, 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潍坊市政府申报的“四位一体”素质教育推进机制, 荣获最高奖项——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四位一体”中,“专家办学”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近10年的不懈探索, 潍坊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保障和促进教育专家办学的制度体系。

  2004年9月,潍坊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中小学校行政级别,一举摘掉中小学校长的“官帽”。当年,该市有600所学校撤消行政级别,935名中小学校长人事档案从组织部门转交教育部门。81名副处级以上干部、111名正科级干部、267名副科级干部脱掉“官服”,走上职业化岗位。
  去行政化并非一去了之,潍坊对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管理,分为特、高、中、初级校长4级9档,又先后印发20多个相关文件,建立起校长后备人才、校长遴选、职级评定、绩效薪酬、任期交流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确保校长有办学自主权。
  优秀校长是教育的珍贵资源,如果参照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将会造成极大人才浪费。潍坊市出台政策,特级校长和特别优秀的高级校长可延期退职到65周岁。今年8月,潍坊评出首批11名特级校长,这意味着,潍坊在全国教育系统率先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目前该市有近80名超过55周岁的优秀校长继续活跃在一线。
  校长从大量的社会事务和庸俗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校长校外的“政务”少了,社会的“公务”少了,思考学校“内务”多了,与师生和课堂接触多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研究上。从2005年10月对全市300名校长的统计数据看,中小学校长平均参加各级各类会议的数量缩减了4/5,研究教学的时间由改革前的56%提高到82%。2012年6月对全市高中校长的调查显示,校长人均年听课171节,最多达312节,216名校长出版了专著。
  11月25日,省教育厅公示“2013年度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电话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全省17市的中小学阶段,潍坊市的学生课业负担最轻。自2008年以来,潍坊市群众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连续5年位居各行业首位。

相关阅读:校长职业化 “做官”转向“治学”

  2004年,潍坊在全市范围实施以校长职级制为核心的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一次性取消了935名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经过10年努力,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家办学的制度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方向。而在2004年9月,在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尚未明朗之际,潍坊市就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以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为核心的简政放权探索。经过10年的实践,该市建立起职业化的校长队伍,保障和促进教育专家办学的制度体系运行良好,成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典型。
    校长们的“官路”走到尽头
  对于潍坊市实验学校校长孙桂芳来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不久前,57岁的孙桂芳获评潍坊市首批11名特级校长之一,任职年龄可延长至65周岁,职级工资可拿到本人应发工资(应发工资不含职级工资)数额的80%。
  从民办教师,到诸城市实验小学校长,到潍坊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学前科科长,再到潍坊市实验学校校长,孙桂芳走了近30年,“官”至副县级。2004年,潍坊市实施了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孙桂芳的“官路”走到了尽头,组织部将她的干部人事档案,正式移交给了教育部门。
  那一年,和孙桂芳一样,潍坊市600所学校撤消行政级别,935名中小学校长人事档案从组织部门转交教育部门。81名副县级以上干部、111名正科级干部、267名副科级干部,摘掉“官帽”,走上职业化岗位。
  对许多人来说,一夜之间摘下“官帽”,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然而对于孙桂芳来说,却有一种无官一身轻的感觉。如今在孙桂芳办公桌上,摆放的不再是参加工业生产、植树造林、计划生育等与无关会议的通知,取而代之的是《人民教育》、《把学校交出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校长的力量》等专业报刊书籍。
  “以前参加频繁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有时还去投票选干部,互相都不认识,就是去熬时间。还要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你要是不去,人家说你端个副县级领导的架子。”孙桂芳说,应酬随行政级别取消而减少后,自己能够静下来走入教室,深入课堂。现在,孙桂芳已带领老师们先后开发了200多门综合实践课程。
  “有人担心乌纱帽没了,出去办事不方便了,说取消行政级别降低了身价,我倒觉得没有。”孙桂芳认为,校长知名度高不高,威信高不高,关键在于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以及社会的认可度。在孙桂芳的带领下,潍坊市实验学校办学满意度连续五年位列市属基础教育学校第一。“我出去办事,人家一听我在实验学校任职,都非常热情,说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所学校。”孙桂芳说。
    职级高低与业绩直接挂钩
  “去行政化”并非“一去了之”,潍坊先后印发20多个相关文件,如何选好校长、如何用好校长、如何激励好校长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先后“补位”。探索出将校长作为专业干部管理的成功样本,率先在全国建立起保障和促进教育专家办学的制度体系。
  今年8月,潍坊盲校、潍坊聋哑学校校长岗位出现空缺,潍坊市教育局面向校长后备人才库的1000多人公开遴选2名校长,由特级校长、教育专家、优秀教师代表和有关部门人员共同组建校长选聘委员会负责遴选。
  “潍坊市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在全市建立统一的校长后备人才库,新任中小学校长必须从校长后备人才库中公开选聘。”潍坊市校长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井光进介绍,潍坊市通过现职优秀校级干部过渡、专家团队公开考选等方式,提前选拔适合做校长的优秀人才,纳入校长后备人才库管理,认定相应的校长任职资格。目前全市建立了共1016人的校长后备人才库,校长后备人才必须参加为期两年100个学分的培训。
  井光进表示,人才库的建立,能有效杜绝不适合当校长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校长职位。利于有意愿当校长的人选,潜心研究校长成长和发展规律,缩短新任校长的适应期。
  校长取消行政级别后,职级高低成了评判校长素质能力的唯一标准。潍坊市的校长职级分为特级、高级(一、二、三档)、中级(一、二、三档)、初级(一、二档),共四级九档。校长职级高低与业绩直接挂钩,根据校长治校能力、办学绩效、专业素养、教师认可、同行评议、家长学生评价等要素,评级晋档。
  目前,潍坊市共有1252名校长纳入职级管理序列,其中特级校长11名,高级校长215名,中级校长632名,初级校长374名,试聘期校长20名。根据规定,校长的一个任期为4年,在一所学校连续任职不超过2个聘期。校长任期结束后,其职务和职级自动解除。继续担任校长,需重新竞争上岗。
  对此,新华中学校长付霆说:“以往,只要校长在这所学校不出现重大安全稳定问题,以及教学质量大面积下滑等情况,就能在学校里继续干下去。现在重新竞争上岗,每个校长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必须要专家治校、潜心治学。”
  如今,懂教育、会管理已成为潍坊校长的名片。潍坊市副市长王桂英表示,实施职级制改革,就是要引导校长走成为教育家的道路。
    阻断外行干校长之路
  潍坊校长职级制改革,在让校长恢复本来“面目”的同时,也基本阻断了一些不懂教育、不懂教学的干部,为了解决级别常常被“安排”到学校,谋取“官位”的途径。
  “去行政化”之前,“安排外行任校长”是常有的事。潍坊市区某所学校的校长就曾为此事头疼过:“有个区财政局的正科级干部,想调到学校当党委书记,来解决他的副县级职务。财政部门的人,能懂教育吗?他来了后,能为学校发展带来什么?”最终经过教育局跟组织部沟通协调后,将此事挡了下来。自从改革后,潍坊没有一名外系统干部调入学校任职。
  长期以来,虽然校长们要接受教育部门的指导,但实际上一大批校长的任用与管理,都是归当地组织或人事部门,最终导致教育行政部门事权与用人权的彼此分割。“不少县级市,由于一些高中学校的行政级别高于教育局,导致教育局管学校却管不住校长。”井光进直言,这在无形中给教育事业的发展戴上了一道紧箍。
  “去行政化”后,“外行”干校长几乎“绝迹”了,然而“教育专家”向“教育官员”转型的通道也随之变窄。校长们曾普遍认为,在阻断外系统干部进入学校任职的同时,也彻底关闭了优秀校长尤其是优秀的年轻干部进入政府部门任职的通道,这意味着出身教育系统的政府官员将越来越少。
  “校长没有行政级别后,就无法调任教育行政部门任职。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全都是不懂教育、没有教学经验的公务员,迫切需要一批懂教育的专家。”井光进说,针对这个矛盾,在2011年,潍坊市建立了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双向交流任职制度。
  该制度规定,业绩特别突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级的校长任满一个聘期后,可调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级领导职务;特别优秀的高级校长和特级校长,可调任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同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育行政部门副职以上负责人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以通过申请校长任职资格进入校长后备人才库后参与校长职务的公开竞聘。
  2011年以来,潍坊市报名参与校长后备人才考选的人数达到8980人。先后有9名优秀校长调入教育行政部门任职,确保了教育部门领导班子的专业化,避免了“外行领导内行”。并且,也有15名县市区教育局业务副局长“不当局长当校长”,通过考选进入后备人才库,其中5人已经担任学校校长,疏通了教育部门适宜担任校长的人走上校长岗位的渠道。(来源:2013-12-17  大众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