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60周年征文
两代人的婚房
我爸妈的婚房非常非常简陋。租的农家院的一间小房间,1个月5毛钱租金。
上个世纪60年代,爸爸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整日接受改造批斗,在江苏老家实在活不下去就一个人偷偷跑到了黑龙江佳木斯。那个时候,他没有户口,没有正式工作,只能靠打短工救济,以免受批斗之苦。他后来告诉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房子的事情,只是为每天的吃饭发愁,还有担心想念因为批斗而逃散的兄弟姐妹。
我爸爸人生第一次感觉需要一套房子是随着妈妈的到来。
爸妈在老家经亲戚介绍认识后没多长时间就离家出走。考虑到门不当户不对,我爸就没有抱什么希望,也没有跟妈妈打招呼就走了。我妈妈靠一路打听从江苏摸到了黑龙江。我真感动爸妈那一代人的爱情——浪漫、执着、坚守。
妈妈找到爸爸后提出结婚。这等于给爸爸出了道难题——没有住的地方。爸爸他平时就是住在厂棚里,而且经常换地方。因为要结婚,至少有一个房间作为婚房,而且不能像他以前住的单身“流动宿舍”。
房子很难找,因为爸爸的政治历史“不清白”,很多老乡也怕惹上麻烦。最后,有好心人的帮助,才好不容易租到农家院的1间小房子。房间里最值钱的是两床背子,这就是我爸妈的婚房。房子不大,却装满了他们的幸福。在这个小房间里,妈妈生下了大姐。
房子不是家,但租了房子,也就有了家。幸福也是可以租来的。
后来,爸爸带着一家人走了很多地方,从爸妈几平方米的婚房出发。而佳木斯的那间几平方米的小房间则见证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苦难和幸福。
我买婚房的时候,没有告诉他们。事后,他们抱怨,房子买小了,坚持要掏钱给我买房。我反问爸爸,你们结婚的时候,房子才多大啊,还是租来的,对我要求就不要这么高了!爸爸若有所思地说,时代不一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