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会男篮易建联出线澳大利亚体育 |
分类: 篮球评论 |
在强手林立的B组,考虑到英国队东道主的先天优势,所以澳大利亚被认为是中国队唯一有希望战胜的球队,本场比赛也理所当然的被定义为男篮在伦敦的背水一战。开场后,中国男篮的确表现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王仕鹏的三分带动全队火热的手感,首节以22:21的领先优势结束比赛。但此后,战况急转直下,习惯性在第三节崩溃的中国男篮在第二节就开始掉链子。之后的比赛,无论全队怎么努力,都无法填补分差的巨大沟壑,以至于第四节全队只得到了9分,比赛也随之失去了悬念。
从西班牙到俄罗斯再到澳大利亚,由强到弱的对手排列,本来是激发实战状态,渐入佳境的最好组合,但事实相反,这三个对手反而一步步无情地揭开了中国男篮的遮羞布。虽然中国男篮在这几年已经在锋线上进行了选员高大化的改造,但阵中控卫在身体对抗上全面落于下风,在澳大利亚的野蛮犯规和屡试不爽的凶猛突破面前,中国男篮攻防两端被冲得七零八落。
35岁的大郅尽力了,但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篮下可以用脚步将对手晃晕的追风小子,全场比赛仅得1分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却反映出整支队伍的窘境。当世界篮球越来越强调速度和身体对抗的今天,中国男篮还停留在澳洲袋鼠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幻想中止步不前。高度不够,速度来凑,失去姚明后我们的确尝试提高攻防转换速度,用动态进攻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但无论在快攻质量还是前场篮板冲抢上,我们都全面落于下风,虽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紧逼面前手足无措,但屡屡因为对手的全场领防而使得我们的节奏大乱,记不得多少次24秒走完时仓促的出手,全方位的实力差距,让我们不得不俯首称臣。
2004年的雅典,2008年的北京,中国男篮都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在生死战中胜出。但在后姚明时代的第一届奥运大赛中,中国男篮在又一次非赢不可的战役中崩溃。易建联稚嫩的肩膀显然还不能扛起中国队的大旗,就算拼到负伤还是难以挽救球队,这就是“易核心”和解说席上那位侃侃而谈的“姚核心”的差距。从首场30分技惊四座到之后被对手严加看管沦为平庸,阿联在国际赛场震惊世界的路还很长。而他最后时刻的负伤,更是给中国队之后的征程以及他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