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州名人墓5——灵山圣墓

(2013-02-05 11:15:33)
标签:

泉州名人墓

灵山圣墓

碧玉毬

文化

分类: 陵墓

当初来泉州前,看见地图上标注“圣墓”,好大的名头啊!

要知道孔、孟等圣人的墓,才能称“至圣林”、“亚圣林”。

另外,还曾在涡阳天静宫旁,寻访过所谓老子母亲之墓,俗称“圣母墓”。

圣墓依介绍是唐代古迹,历史悠久,自当前往寻访。

但毕竟非本民族文化,又涉及宗教,在理解、认识上存在很大困难,表述上难免存在不当之处。

 

2010年2月17日,由于当天中午,叔公约好了设宴款待我们,远行不易控制时间,上午遂来到驻地宾馆旁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参观。
在博物馆后院的草坪上,摆放了不少当地及周边的历代伊斯兰教石棺。
南京与之类似的,最典型也是最著名的,当属牛首山的郑和墓了。

下晚时分,从清源山上下来,冒着暴雨回到驻地时,雨势渐止,天空又放亮了,便决定抓紧时间,前往圣墓一览。

 

灵山圣墓,今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圣茂村,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
全国似乎不少地方,原本地名显然为“墓”的,后均改称“茂”,如南京的甘卓墓所在地,本应为“甘墓岗”,今称为“甘茂岗”。
“圣茂村”同理,显然本应为“圣墓村”。

正常时间前往游览,应该是要收门票和停车费的。

等我到来时,已过了下班的钟点,售票处大门紧闭,但公园入口处却是开放的,有一座小桥连接,桥上竖着牌子上写“请购票入园,违者罚款10元”等字样。

当天此时,灵山中仅我一人而已,随意自在。

 

售票处旁立着介绍牌:
“伊斯兰教圣墓
据《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618-626)年,穆罕默德遣门徒四人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这两名穆斯林先贤受到泉州人民的尊敬,故称其墓为“圣墓”。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石雕刻,覆以石亭。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环抱墓室,廊内有历代石碑五方。正中为元至治三年(1322年)立地阿拉伯文辉绿岩碑刻,记述两位先贤的事略。右侧一方为明永乐十年(1417年)郑和下西洋路经泉州,来此墓祭告行香所立的中文石碑。圣墓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丹重要古迹。墓园周围还有一些历代的伊斯兰教徒的石棺墓,古色苍然。上刻云月图案或《古兰经》片段。附近风景幽雅,有天然巨石一块,风吹欲动,石上有明刻‘碧玉’三字,‘玉球风动’是泉州胜景之一。”
(注:介绍文字中,误将“毬”写成了“毯”。)

 

http://s11/mw690/3fe8ebaagd4cd7f2ae7da&690 
从这里,可以遥望位于灵山东南方大坪山山顶巨大的郑成功雕像。

此行一开始,来到鼓浪屿,首先隔海见到的就是郑成功雕像;

其间,自厦门前往泉州,途中专程寻访郑成功墓,墓园中却未见郑成功像;

此行结束时,亦经圣墓前的公路离开,目送郑成功像离开,郑成功可谓一直伴随始终。

 

过桥进入灵山公园,首先见到的是国保碑,上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斯兰教圣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公布/
福建省人民政府立”

 

国保碑后即是著名的风动石,旁边林间还有一通解放后所立《佈告》碑:
“查灵山聖墓為本市鐘點文物保護單位/禁止在本山周圍砍伐树木開採岩石。/
此佈/
泉州市人民委員會/
公元一九五九年三月  日”

 

http://s7/mw690/3fe8ebaagd4cd7fbd6ed6&690

 

风动石朝着登山主道一面,刻字分别为:

1、“天然機妙”

四字行书竖题,落款署名“提督使者馬建紀題”,印章两方,无纪年。
马建纪,清嘉庆年间任福建陆路军门提督,根据《重修温陵圣墓碑》记载推断,该题刻应与之同时,即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
2、“碧玉毬”

上刻“碧玉毬”,即风动石的学名;
下刻“郡守雲/川題,/别駕朱/眀刻,少參石/山書,眀嘉靖/癸亥首/夏七日”。
注:郡守云川,即周道光,号云川,明嘉靖四十年任泉州知府;
别驾朱明,即关于政,字朱明,时任泉州府通判;
少参石山,即庄一俊,号八石山人;
落款年份,即公元1563年。

3、题诗

在“碧玉毬”署款的下部,还有四首题诗:

“除夕前一日,衝雪出郭,/思所未遇,各咏二絕:/
白雲長日對靈山,中有僊/人自往還。我欲從之踪跡/渺,岩僧指點翠微間。/

凌風躍馬到空山,/所謂伊/人去未還。/獨坐書齋誰是/主,今人吟望海雲間。/
白野朱炳如/

碩人高蹈隱靈山,聞說群/僊日往還。愧我囂塵猶未/脫,無緣晤語白雲間。/

對酌清樽看暮山,碩人尚/未杖藜還。荒村寂寞煙霞杳,空有梅花滿谷間。
斗野李燾/

隆慶伍年秋主簿張訓刻”
注:思所,即尤烈。
朱炳如,号白野,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出任泉州知府;
李焘,号斗野,隆庆三年任泉州府退官;
张训,隆庆二年任晋江县主簿;

幅高65×180厘米,字径5厘米。

 

http://s16/mw690/3fe8ebaagd4cd809c33ff&690 
经过风动石,沿路继续上行,便来到了灵山圣墓,即三贤、四贤墓。

唐武德年间(618-626),有穆罕默德的门徒“四贤”,自阿拉伯来华传播伊斯兰教,其中,一贤至广州,二贤至扬州;三贤沙竭储、四贤我高仕至泉州传教,卒葬于此,称三贤、四贤墓。
据明万历年间何乔远著《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条记载,全文摘录如下:
“自郡东南折而东,遵湖冈南行为灵山,有默德那国二人葬焉,回回之祖也。回回家言:默德那国有吗喊叭德圣人,生隋开皇元年,圣真显美,其国王聘之,御位二十年,降示经典,好善恶恶,奉天传教,日不晒曝,雨不湿衣,入火不死,入水不澌,呼树而至,法回而行。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教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山。然则二人,唐时人也。二人自葬是山,夜光显发,人异而灵之,名曰圣墓,曰西方圣人之墓也。其在郡城有清净寺云。”

 
现存墓园坐北朝南,由柱廊、墓亭构成。
柱廊依山而起,带檐,进深10.4米,面阔11米,传为元代以前遗物。

廊间梭柱,两端略窄,中间略鼓,则被认为是唐代典型特征。

然近现代学界疑为十一、十二世纪后的建筑。

墓亭在柱廊环抱的正中空地上,原亭已毁;亭前原有作为礼拜殿的小阁,有疏轩供休息,后俱废。

元至治二年(1322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同治十年(1871年)数次重修。
至清末到民国年间,墓亭倾塌,回廊残破,荆棘遍地,荒凉不堪。
196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重建,为中式挑檐墓盖,四角以四根石柱顶起,无亭墙。
亭内有两座东西并列石墓,墓穴上覆石板,其上分置塔式石墓盖。
墓盖以花岗岩石琢成,分为三层。
底层南北长2.15米,宽1.10米,环刻莲花瓣图案;中层表面无雕刻;底层长1.55米,横截面为半圆形,底部两端内凹。

 

http://s14/mw690/3fe8ebaagd4cd8047569d&690

 

墓的真假已经一目了然,墓亭内现为两座石棺,据记载原本有三座,显然是为了附会明代记载而刻意减为两座。

如今的最大看点,便是柱廊内所存有五方记载元明清历代修葺圣墓的石碑。

但近观后感觉,除“乾隆辛未”碑石较老外,其余几块碑均为新物,不知旧物现藏何处。

 

碑刻中,尤以1320年的《重修阿拉伯文碑刻》和1417年的《郑和下西洋行香碑》最为珍贵。

1、元代阿拉伯文重修碑:
碑高110厘米,宽55.3厘米,厚12.5厘米,辉绿岩石质,碑顶呈圆弧形。
碑正面阴刻古阿拉伯文字十行,行间有阴刻横线分隔。
在缺乏对灵山圣墓历史明确记载的情况下,现存的元代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的阿拉伯文重修墓碑,是最主要的考证依据。
它作为灵山圣墓建筑本身的附属物,也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文字记载,由穆斯林用古阿拉伯文记录。

释文如下:

“一批穆斯林——愿真主护佑他们——修缮这座被祝福的坟墓,此举为求得尊贵庄严真主的喜悦和丰厚的回报……真主的……祝福,二人在法厄福尔时代来到这个国度,据传为有善行者,后卒,乃由朽世转入永世。人们因其福祥而信之,一旦遭遇艰难,彷徨无策,即前来瞻礼,祈求默示光明,并有奉献,均获益平安而返。此纪念碑写于722年斋月。”

注:

(1)碑文中未注明两位先贤来泉日期,仅言“在法厄福尔时代来到这个国度”。
根据现存史料分析,以“法厄福尔”作为中国皇帝的专称,不早于公元九世纪中叶。
(2)泉州发现的伊斯兰教建筑、墓葬、石刻等遗存,都在五代时期扩建的城墙以外,符合当时“外人法不当城居”的禁令。
穆斯林开始集中定居泉州,可能是在五代和北宋初期(公元十世纪至十一世纪)。
灵山圣墓墓旁祈祷所,与麦耳鲁夫陵墓表现出一致性。
(3)从灵山圣墓的建筑形式看,这种拱北式建筑风格的年代上限,不可能超越伊斯兰世界中这一建筑风格发展的时代——塞尔柱人统治波斯的时代(1038-1194)。
综上,灵山圣墓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九世纪初,可能在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二世纪之间较为合理。


2、郑和下西洋行香碑: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前,专程前往圣墓拜谒二位先贤,地方官特刻碑为志。
碑高99.5厘米,宽42.5厘米,厚9.5厘米,辉绿岩质,上刻正书阴文五列,共46字:
“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厮等囯公/幹。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於此行香,望灵/聖庇祐。鎮撫蒲和日記立。”
注:

忽鲁谟厮,即Ormuz、Hormus,今位于波斯湾和阿曼湾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以北,是波斯重要的港口城市。

 

3、康熙、乾隆重修碑:

书中记载有清康熙五十一年七月《重修先贤墓碑》一通,碑高119.5厘米,宽55.5厘米,厚15厘米,花岗岩质,风化严重,现场未见。

在柱廊外侧石壁东西两侧,各嵌一块乾隆年间重修碑。

乾隆辛未碑,高66.3厘米,宽27.5厘米,白色花岗岩质,上刻:

“乾隆辛未年端月重修/聖墳  董事夏必第勒石”,即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正月。

乾隆癸卯碑,碑高61.5厘米,宽33厘米,白色花岗岩质上刻:

“乾隆癸卯年陽月重修/聖墳/特恩科舉人郭拔萃立”,即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十月。
 

http://s6/mw690/3fe8ebaagd4cd8148bdd5&690
4、《重修温陵圣墓碑记》

“重脩温陵聖墓碑記/
嘉慶二十有三年,歳在著雍攝提格之孟陬余奉/
命提督福建陸路軍務來温陵,因知東關外有爸爸墓焉。按府誌載,唐武德中来朝/有三賢、四賢傳教泉州,卒葬於此。葬後是山,夜光顯發,人異而靈之,名斯墓曰/聖墓。明永樂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行香於此,蒙其庇佑,為立碑記。我修朝康熙年間,福建汀、邵、延等處總兵官陳有功、陸路提標左協中軍游府陳美、乾隆/癸卯、辛未,孝廉郭拔萃、夏必第等相繼脩葺。迄今日久坍塌,爰捐俸重建,再建/墓亭,懸扁額於其上,以昭靈爽,用答神庥。既竣工,約其事而為之記。/

署福建全省陸路提督軍門漳州總鎮西蜀馬建紀勒石。”

注:

清嘉庆二十三年,即公元1818年;

歳在著雍攝提格,即戊寅;
孟陬,即正月。

 

5、同治重修碑

同治十年重修圣墓碑,即公元1871年,碑高131.6厘米,宽65.4厘米,厚11.1厘米,白色花岗岩质,碑文如下:
“我教之行於中國,由來舊矣。泉州濱大海,為中國最東南邊地,距西域不下數萬千里,

/則教之行於斯也,不亦難乎!同治庚午秋,長貴奉/
命提督福建陸路軍務,蒞任泉州。下車後,詢問地利,部下有以郡東郊有三賢、四賢墓告者。/初聽之,而疑其誤也,繼思之,而恐其訛也。公餘策馬出城,如所告而訪之,平岡之上,果/有兩墓在焉,而不知其始於何代,及為何如人。墓側碑碣,苔蝕沙齧,字跡漫漶,多不可/辨,唯我蜀馬公權提督篆時所譔立者。上故有亭,尚未磨滅,而亭久傾圮,碑仆卧塵沙/中,已不知幾歷年所矣。竟日爬刮,繼以淋洗,始得約畧捫讀。證諸郡志,乃獲其詳,蓋三/賢、四賢於唐武徳中入朝,傳教泉州,卒而葬此者。厥後屢顯靈異,郡人士咸崇奉之。明/永樂太監鄭和,出使西洋,道此蒙佑,曾立碑記。我/
朝康熙、乾隆間,泉之官紳,迭繼修治。馬公重修事,在嘉慶二十三年,乃其最後者也,然於今/已五十四寒暑矣。其間,水旱兵燹,未嘗無之,雖荊棘蒙蔓,不免就荒,而兩墓巋然無恙。/且適有来官是土之余,以踵馬公於五十四年之後。噫!得母兩賢之靈有以默相之乎?/然則西域雖遠,其教之能行於中國最東南邊地也,更無論矣。於是,捐廉擇吉,鳩工重/修。既竣事,誌其崖畧如此。惟冀後之來者以時展繕,勿任其如馬公及余相去之遠,而/未葺治,日復一日,漸就湮沒也。是則我教之幸,抑亦余所深禱者爾。是為記。/
同治十年,歲在辛未季秋之月下旬榖旦。/
欽命提督福建全省陸路軍務執勇巴圖魯鹽亭江長貴盥沐敬譔。”

 

6、省保碑

在圣墓入口处的第二级平台正中,立有省保碑。

该碑正面朝圣墓方向的第三层台基石壁,背向入口方向,导致我只看见了背面的简介,却未看见省保碑的正面。

背面刻:

“唐武徳中(公元六一八-/六二六年)穆罕默德门徒,阿剌/伯人三賢、四賢来泉州传教,殁葬于此。墓后迴廊正中有元代修/墓阿拉伯文碑记,旁有鄭和第五/次奉使西洋行香碑,皆为我囯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http://s16/mw690/3fe8ebaagd4cd8149cb5f&690 
圣墓周围,过去曾分布有数以百计的元代以前就来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古冢。

1958年,因拓宽泉州东门外福(州)厦(门)公路,市文管会把道旁古伊斯兰教须弥座石墓数座移至灵山圣墓。
1958年,通淮门外津头埔乡农民积肥,疏浚池塘污泥时,出土十多座须弥座式石墓,市文管会运回暂存清净寺内,后移至灵山圣墓。
同年,通淮街居民建房时,出土三座并列须弥座式石墓,一并移至灵山圣墓。

圣墓的东侧,还有承天禅寺塔林。

 
http://s12/mw690/3fe8ebaagd4cd81e6fe6b&690
该地现存宋、元、明三代的伊斯兰教徒石墓三十多座。
1993年,因建设公路的需要,陈埭丁氏回族一世祖以后的数代石墓,均从仁风门外、乐园等处迁至东塘头灵山圣墓。
风动石东侧,即是著名的阿拉伯穆斯林瞻思丁丁后裔坟墓,600年前他们迁居泉州,取汉姓“丁”。

 

http://s8/mw690/3fe8ebaagd4cd7f811e87&690

 

第二天一早,看过泉州南少林(门票免费,停车免费)之后返程,此次厦门、泉州寻访之旅暂告一段落。

时间有限,原本计划中的施琅、施世纶、蔡襄、王审知、朱熹等墓,只能期待以后探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