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被@林起jake 说服,决定从此开始写博客对投资的话题时不时来点唾沫星子。今天先拿鲁泰开刀吧。
一、行业情况
鲁泰所在行业是高端面料业,属大纺织范畴。众所周知,大纺织行业虽然贵为日不落行业,但从来都是一个从强国向弱国转移的行业。中国也将经历上世纪中叶后半段美国经历过的产业变迁。鲁泰作为有强大技术壁垒的公司,终究也要经历的,比普通纺企慢点而已,十年到十五年内无忧。我们要关心的是,如果有一天鲁泰真的也要经历产业转移了,会发生什么!可以预见的是,那时鲁泰大量使用东南亚工人,在那里建厂、造设备,就像现在的耐克一样,品牌仍是美国的,生产工人哪儿便宜用哪儿的。未来的鲁泰也一样,品牌仍然是中国的,生产工人哪儿便宜用哪儿的。因此从长远看,产业的转移影响不了鲁泰的生意,如果公司可以做到未雨绸缪的话。该行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二、公司现状
鲁泰目前占色织布行业20%左右市场份额,是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高端面料业务具有绝对竞争优势,是各大下游知名服装厂商的供应商。
之前鲁泰专做海外生意,近年来逐步开发大陆市场,大陆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逐年上升,去年达到了三成出头,内需的发展趋势很明显。
由于鲁泰技术优势明显,加上纵向一体化战略(自己种棉花解决了生产工程中30%的棉花需求,)的实施,使得其享有着高出行业平均水平几乎一倍的毛利率。
这两年,棉纺业受全球经济困境的拖累,尤其是外棉价格的拖累,导致了行业洗牌,而鲁泰实施宁让毛利率不让市场份额的政策,主动拉低毛利率以血洗各个竞争对手,对此我极为赞同。在此过程中鲁泰非但毫发无伤,还逆势新增了4000万米色织布和2000万米坯染布产能,王者风范尽显。如今外棉价格恢复,受益最大的自然也会是鲁泰。
鲁泰虽然目前也在做自主品牌衬衫,但好在其有自知之明,其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极小。
三、生意模式
观察鲁泰13年来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生意。从资产结构看,大部分资产是机器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1999年财务状况就很紧张,2000年上市后资产负债表大为改善,随后7年一边是收入和利润的年年稳定增长,一边是资产负债表的逐年恶化。这是何缘故呢?我们可以发现,鲁泰做生意能力是很强的,经营现金流情况几乎每年都大大强过利润情况,按理说这些钱应该直接以货币形式流向资产负债表才对,可是没有。是何缘故呢?原来鲁泰的生意模式决定了其每一步业绩的增长,都要靠大量的资本再投入。所以那七年里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投资现金流流出,最终导致它做生意赚来的货币大部分都变成了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进入资产负债表。一边是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一边是现金流越来越多紧,只好通过加大财务杠杆来解决。这就是那七年里资产负债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越来越重、现金越来越少的本质原因。到了08年不行了,就再玩一次增发融资,一个新的轮回又开始了-------资产负债规模继续扩大、资产继续变重、刚刚融来的现金又开始逐年变少。这就是鲁泰的生意模式,三流的生意,一流的公司。这种模式决定其每一个轮回结束后都需要再融资,实在不怎么低炭。即便是现在所谓的负债率很低,它也有11亿的短期贷款在手,而货币资金只有5亿在手。
四、未来展望
三流的生意是不是就一定不能买呢?未必。铜卖出铁价,也能买。未来国内服装消费的升级是大概率事件,这会扩大鲁泰产品的需求。中短期内,外棉价格的恢复会逐步提升鲁泰的毛利率。竞争方面,通过这次行业危机,鲁泰的优势更加明显,议价能力变得更强。鲁泰每年的分红都很稳定。这些都决定了只要价格合适,鲁泰也会是个好标的。
五、估值
如果一家成长期的公司自由现金流很差还能让人理解的话,那一家成熟龙头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常年不佳则只能说明这个行业属性不好。鲁泰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这样的公司从实业角度看,市盈率再低也是高的,谁让它赚的钱都没法变成大把大把的现金呢。说了这么多坏话,得说一句好的。而这句好的恰恰是最关键的,那就是--------资本市场是喜欢吹泡泡的。纺织是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而周期性行业几乎都具备跟鲁泰相似的生意属性。周期股的股价波动也是最刺激的,既然如此,机会来了就有理由抓住,而非背背巴菲特法则把自己筐在消费医药股里再也不敢出来。
目前鲁泰处于典型的行业景气度复苏前夜的阶段,1.4倍的市净率,3%的股息率,显然买点已经到了。我一直认为周期股不宜做精细的估值,看到明显的低估买就是了。相信三五年后,色织布大王会再次王者归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后一篇:漫谈300247桑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