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菜价高企 媒体不要起哄好吗

(2016-04-12 22:25:37)
标签:

杂谈

    大家都痛恨“哄抬物价”,“起哄”的“哄”与“哄抬”的“哄”,一笔写不出两个字。

 “向前葱”,是“向前冲”的谐音。全国普遍性菜价高企,“蒜你狠”卷土重来,“向前葱”则是新出世的生力军。

杭州的菜价如何?有报道说,3月份茄子卖到19斤,四季豆18元每斤;现在大妈大爷去买菜已经不是论斤称,而是论“个”买了:挑两个茄子、3个西红柿、一个土豆。

菜价高企,有季节本身的原因,春天的蔬菜还没有下来;有天气的原因,今年春天全国普遍遭遇寒潮。供应不足,价格自然居高不下高。季节是变换的,菜价高企也将是时的。事实上进入4月份以来,全国不少地方都已出现菜价回落。据农业部监测,4月11日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225.73,比上周五下降5.15点。截至当日14时,全国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每公斤平均价格为4.84元,比上周五下降4.5%。接下来中国的菜农就要面临另一个问题:大量应季蔬菜加速上市,供应过剩导致菜伤农。


如何让老百姓的菜篮子轻下来,又如何让广大菜农得到实惠?政府最需要做的,是创造条件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而“储备肉”、“储备油”这类常见的平抑物价的手段并不适用于平抑菜价,因为蔬菜本身不易储备,很容易造成巨大浪费;而且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什么时候储备什么时候投放,大费斟酌,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储备”本身就是在加剧短缺。某些蔬菜种类价格奇高,不乏市场炒作的因素,但面对市场炒作要慎用“打击”的手段,以免误伤蔬菜正常的流通;正是中间商逐利的本性,促使蔬菜从低价的地方向高价的地方流动,一方面让菜农免于“蔬菜烂在地里”的绝境,一方面阻止高价地区的菜价走向更高。经济学家向来认为,物价飞涨还不是最坏的局面,供应短缺才是最坏的局面。让人欣慰的是,尽管全国普遍菜价高企,还没有任何一地出现高价也买不到菜的情形。


面对这出每年都要上演的戏码,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市民,以及媒体,都应该保持一份淡定,淡定是理性的前提。作为新闻媒体尤其要保持淡定,同时还要多一份守护社会的责任感。菜价飞涨是一个需要积极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而不是一场媒体借机狂欢的盛宴。“狂欢”之下,很容易失去“客观”。撰写报道的记者应该亲自多跑几趟菜市场,感受一下真实的价格——如果记者真去买几回菜,那他一定买得到5元钱一斤的茄子,3元钱一斤的冬笋,不到2元一斤的青菜。至于说“论个买”,“挑两个茄子、3个西红柿”,不是从来都这样的吗?两个茄子、3个西红柿也各有一斤左右重,超过一斤重的大个土豆也不少见,能炒两盘土豆丝了。大家都痛恨“哄抬物价”,“起哄”的“哄”与“哄抬”的“哄”,一笔写不出两个字。


“他强由他强,清风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天气转暖,可以预见接下来蔬菜价格将进入“加速回落”的轨道。大家保持一个好心情,静待“向前葱”的冲高回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