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为何就不能是培养富豪的地方?

(2013-04-01 18:10:21)
标签:

教育

2008年1月15日《青年时报》 

□姚章

《青年时报》时评版1月10日刊发的一篇题为《大学是培养富豪的地方吗?》的评论,读罢给人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形容:莫名其妙。

该文针对的是“2008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榜”。该文自问自答:“大学是培养富豪的地方吗?显然不是。”为什么“显然不是”呢?因为按蔡元培的说法,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说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的说法当然没错,但我们是不是也要看一看蔡元培是哪一个时代的人,而如今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蔡元培的说法是否已经过时?再者说,学以致用——“致用”是目的,“学”是手段,“学”而不“致用”,为“学”而“学”,所谓“以研究学说为天职”,那就不由人想起最近榆林市市长李金柱的名言:“老百姓白养活了你!”

“功利”其实是一个不知所云的词,它总是排斥“个人目的”,非要人树立伟大的志向与目标,比如,上大学为了什么?说“为了将来更容易就业”是不行的,说“为了升官发财”就更不行了,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行,才不是“功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然是一种伟大的志向,但是不是非要与“为了将来更容易就业”这类并不伟大的志向誓不两立呢?这个问题,在如今这个市场经济时代已经毋庸赘言——对私利的追求可以与人类的共同利益相一致。

“升官发财”四字历来为中国传统道德所鄙夷,但以现代的视角视之,不论是从政还是从商,还是从事其他,都不过是一种职业上的选择,并无道德上的高下。从政就要做出政绩,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造福一方”是不是理当得到晋升,以鼓励更多的官员“造福一方”?而一个企业家是否成功,其标志当然就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在经济学家看来,一个人通过正当途径拥有多少财富,就是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还给社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为国家财政贡献很多税收。“造福”是一种能力,“创富”也是一种能力,大学不就是提升国民能力的地方吗?一所大学出了多少富豪、多少高官,其实与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样,折射出的乃是这所大学的地位与成就。即从此一点看,“高校富豪校友榜”也不是全无意义,而尚无一个“高校高官校友榜”倒是一种缺憾。

说到“高校高官校友榜”,就想起美国的哈佛与耶鲁。哈佛与耶鲁一直有瑜亮之争,而它们相争的指标,有一项就是看各自出了多少位美国总统——哈佛出了5位,耶鲁同样5位,不相上下,而耶鲁人自豪的是,哈佛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耶鲁则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布什父子、克林顿,还有如今风头正盛、一路向白宫进发的希拉里,都是耶鲁出身。这样的比较是不是有些无聊,是不是也应该对其质疑一声“大学是培养总统的地方吗?”

大学当然不是单纯为培养富豪、高官而设,但套一句老话:“不想培养富豪的大学会是好大学吗?”这话可能不够确切,但至少,一所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尽是庸庸碌碌之辈,总不能算是好大学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