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没有商家 节日将会怎样?

(2012-08-24 10:04:53)
标签:

杂谈

   商业其实是节日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气氛制造者,商家不仅不应受到指责,反而应受到肯定。而且刺激消费就是刺激经济,就是在创造就业岗位,就是人与人原本不平等的收入通过消费这个渠道进行转移

  

  昨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毫无疑问,今年的七夕是它成为“中国情人节”以来节日气氛最为浓厚的一年。可以想见,明年的七夕,气氛还会比今年更加浓厚,“中国情人节”与“西方情人节”并驾齐驱的日子已指日可待。

 

  其实近年国内一些民俗专家、一些政协委员,一直在不停地呼吁“中国人过中国的情人节”。那么当看到自己多年的奔走呼号终于变成现实,他们应该感到欣慰。但七夕作为“情人节”的兴起,其实与专家们的呼吁没有多少关系,不过就是少男少女们需要这样一个节日,又恰巧中国早就存在这样一个节日,于是这个节日就勃然而兴了。而且人们过节,目的是制造快乐、制造幸福,绝没有肩负专家所主张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而且到了明年的2月14日,中国的少男少女们也将继续疯狂,那么看在专家眼里恐怕会大摇其头,因为专家们之所以长期鼓呼“中国人过中国的情人节”,目的之一就是将西方情人节扫地出门。

 

  每到节日,就怕专家。怕专家什么呢?怕专家说话。因为专家一说话,非大煞风景不可,煞风景是专家的专利。但事情往往是,你越怕什么,它就来什么。这不,七夕来临,专家又站出来了:七夕节被商家“绑架”了,“七夕”节被铜臭味淹没了,婚恋观、爱情观被商业化的“七夕”给扭曲了……有人甚至讲:“买一颗价值万元的钻石,却没有一颗钻石般纯洁的心又有什么用呢?”实话讲,你要听专家的,那这节日就没法过了,你就是请女友、请老婆吃顿饭,那专家也可以质问你:“没有一颗钻石般纯洁的心,请吃饭又有什么用呢?”

 

  不可否认,每到节日临近,不论是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总能感受到浓浓的商业气氛,各路商家总会挖空心思,想方设法从消费者口袋里掏钱。但凡事不能只看一面,设想一下,如果完全没有商家的参与,节日将会怎样?中国古代尽管商业一直不发达,但商业从没有在节日中缺席。商业其实是节日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气氛制造者,商家不仅不应受到指责,反而应受到肯定。而且刺激消费就是刺激经济,就是在创造就业岗位,就是人与人原本不平等的收入通过消费这个渠道进行转移。

 

  专家们还有一种说法,说“七夕”在传统意义上是乞巧节,并非是纪念爱情的节日,是商家把七夕这个传统节日给扭曲了。乞巧节确实是中国传统七夕节的主要内涵之一,但“爱情”更一直是“七夕节”的主题,牛郎织女的故事不是爱情是什么呢?“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不是爱情是什么呢?中国最早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所抒发的不是“爱情”又是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