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阳:校园安全 勿在农村留空白
(2010-05-13 10:37:16)
标签:
杂谈 |
已经发生的几起校园惨案多数都在城市,但这样有限的案例尚不足以形成“校园惨案更可能在城市发生”的结论——校园安全不是一个概率问题,而是一个状态问题
□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5月12日8时左右,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林场村幼儿园发生一起凶杀案。犯罪嫌疑人吴焕民持菜刀闯入该村幼儿园,致使7名儿童和2名成人死亡,另有11名学生受伤。犯罪嫌疑人行凶后返回家中自杀身亡。
面对此一惨案,一时无语——此起惨案距泰兴幼儿园案,不到半个月;距南平实验小学案,不到两个月。童话作家郑渊洁郑重呼吁:“为了孩子的安全,在小学和幼儿园的安保万无一失前,家长把孩子留在家里!”应该说这样的呼吁多少含有情绪的成分,“安保万无一失”实在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重庆市日前斥资12亿,以5900名警察、6400名保卫干部、2.8万名保安的庞大投入来守护校园,但能否做到“万无一失”依然属未知之数,毕竟,警方无法每时每刻对每个学生,比如对上下学路上的学生进行贴身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这起惨案与此前发生在南平、雷州、泰兴等地的校园惨案,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它发生在农村。当公安部、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加强校园安全的时候,当然并没有把农村地区的学校排除在外,但事实上,农村地区在校园安全上远没有城市那么紧锣密鼓——在媒体对校园安全的大量报道中,很少看到关于农村的内容。
因为没有更多的信息,我们无法判断圣水镇这家幼儿园当时的安全状况怎样,无法获知当此前数起校园惨案发生后,该幼儿园是否加强了安全建设以及进行了哪些安全建设。但可以肯定地说,若论校园安全的现状,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其实更为薄弱,更需要加强保护,比如城市的学校还有大门与门卫,而很多农村学校连校门都没有;比如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更缺少资金,无力为校园安全配置足够的设施;比如农村地区比城市存在更多的危险人物,而且这些危险人物比在城市更难得到有效的治理。固然,已经发生的几起校园惨案多数都在城市,但这样有限的案例尚不足以形成“校园惨案更可能在城市发生”的结论——校园安全不是一个概率问题,而是一个状态问题。
同样缘于信息的有限,我们也无法了解那个名叫吴焕民的凶手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而将屠刀砍向那些幼小的生命。本文不打算对其犯罪原因进行无端推测,更不打算对此一事件进行“过度解读”,但本文依然要指出,这起发生在农村的惨案,应该提醒人们关注作为最基层的农村的法治、社会生态。毋庸讳言,在最基层的农村,法治更容易遭到破坏,正义更容易受到颠覆,百姓更容易陷入贫困,而他们的权利及人格尊严更容易失去保障甚至受到侵凌,加之农村人因普遍缺少教育因而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一些具有极端人格的人也更容易出现。这些因素也许皆非吴焕民犯罪的根源,但改善基层法治生态,让百姓享受更多的权利,给他们以宣泄情绪、表达诉求的渠道,给他们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救济,无疑也是加强农村校园安全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