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感 |
我的一个导演朋友最近拍了一个喜剧影片,应该是个不错的电影,讲的是一个离婚男人在短时间内与12个女人约会的故事。以该导演的功利,这将是一部很好看的影片。
可是不明白的是,在电影公映之前制片人要请一些“专家”来看电影并给电影提出修改意见。我有点晕,难道制片人不信任导演吗?既然有这种想法那当初请这资深导演干嘛?再者,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他们自己都已经”老眼昏花“了,难道还能提出有利于市场的建设性意见吗?既然现在看电影的多以年轻人为主,找年轻人来评价一下电影可能更靠谱。
中国有很多“专家”其实就是一帮混吃喝的混子,他们以“老”自居,对其他人喝三道四,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1993年我刚“触电”的时候,我的一位“专家”朋友就说找时间给我,王朔和冯小刚(那时他还没当导演)等人专门上一段时间的课,从此后我们就会“专业地欣赏”电影了...当然,我们没有上他的课,所以到现在我也不会从专业角度欣赏电影,只是凭自己的直觉而已。另一个“专家”曾经把获得过“华表奖”的导演细分成“四大”和“四小”“屁导”(即“拍马屁”导演的意思),显得非常桀骜。可当自己因为一个谁都不知道的电影获得“华表奖”时,却在领奖时热泪盈眶。还是个凡人呀!
我对导演朋友说,找“专家”来给你出主意,特别是请这么老的专家来给你提建议有点“侮辱”的意思,可是考虑到人家心脏旁边的那些“支架”,你还是别刺激人家,免得专家因为你而演出了一场“爱情(专家的电影情结)-呼叫(被叫来点评电影)-转移(喜剧变悲剧)”。
可是不明白的是,在电影公映之前制片人要请一些“专家”来看电影并给电影提出修改意见。我有点晕,难道制片人不信任导演吗?既然有这种想法那当初请这资深导演干嘛?再者,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他们自己都已经”老眼昏花“了,难道还能提出有利于市场的建设性意见吗?既然现在看电影的多以年轻人为主,找年轻人来评价一下电影可能更靠谱。
中国有很多“专家”其实就是一帮混吃喝的混子,他们以“老”自居,对其他人喝三道四,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1993年我刚“触电”的时候,我的一位“专家”朋友就说找时间给我,王朔和冯小刚(那时他还没当导演)等人专门上一段时间的课,从此后我们就会“专业地欣赏”电影了...当然,我们没有上他的课,所以到现在我也不会从专业角度欣赏电影,只是凭自己的直觉而已。另一个“专家”曾经把获得过“华表奖”的导演细分成“四大”和“四小”“屁导”(即“拍马屁”导演的意思),显得非常桀骜。可当自己因为一个谁都不知道的电影获得“华表奖”时,却在领奖时热泪盈眶。还是个凡人呀!
我对导演朋友说,找“专家”来给你出主意,特别是请这么老的专家来给你提建议有点“侮辱”的意思,可是考虑到人家心脏旁边的那些“支架”,你还是别刺激人家,免得专家因为你而演出了一场“爱情(专家的电影情结)-呼叫(被叫来点评电影)-转移(喜剧变悲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