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感 |
以下为我的评论:
跳跳虎写得好呀!《琥珀》的“大众”得益于今天发达的媒体传播和一帮被老一辈压抑得无处发泄的无聊青年。但是《雷雨》的传播是经历了60余年几代人的,观众人数肯定是大于《琥珀》的。至于“大众”还是“小众”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琥珀》属于流行歌曲,让一帮青年人发泄一下就完成历史使命了,而《雷雨》属于经典,还会相传数百年。我敢保证,2年后大多数人都会忘了曾有一个叫《琥珀》的“现代多媒体音乐话剧”。但是无论多少年后一提《雷雨》,不管是看过还是没看过,真的假的附庸风雅等人士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是很有名的耶”(假设那时我们现在这批学着台湾腔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了)
全文转载跳跳虎的日志:
《琥珀》一滴经历千年黏糊的松油 |
今天杰米的个人Blog开通了,他的首篇文章是我们一起看戏后的观后感,
看后也有些手痒,但我现在太懒惰了,连给他评论还没有写就去吃饭了。
饭后回来看都有媒体夸赞《琥珀》,竟然有媒体评论说它比《雷雨》更贴近我们的现实,孟导演竟然说《雷雨》才是“小众”,他以自己的《琥珀》而自豪,因为它更有现实感。
这使我实在得受不了,孟导露出了他“愤青”的真实面孔。
05年《琥珀》红红火火的演出了很久,甚至到香港,新加坡去巡演。由于导演、演员的阵容,着实让我期待。于是在周一大雨倾盆的午后,一众朋友被我拖到保利剧场观看音乐剧《琥珀》的2006首演。
舞台的设计与以往的孟式风格大有不同,很是豪华,甚至利用了当前最为流行的“多媒体”;舞台上“时尚另类”青年在大呼小叫的喊着概念化的口号,手舞足蹈;刘烨疯狂而痛苦絮叨(有很多台词我没有听清楚),跑调的歌唱。男、女主演的交流是那么的苍白,长达2个小时的音乐剧,既无好的音乐,也无好的舞蹈(后来发现是被冠以“音乐话剧”),若有若无的剧情。
这就是比《雷雨》还贴近现实的《琥珀》。
这个《琥珀》真的能如导演所期望的一直演下去,如“琥珀”一样留给人们什么吗?
不过有一部分还让我关注,就是他的戏中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和媒体关系的问题,现代社会,文化已经越来越被媒体取代了。观看此剧就是被媒体所忽悠,被明星所诱惑,有如剧中一句台词“除了诱惑,我能抵挡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