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次知道沈有容,是初中时候《读者》的一篇文章,记得好像叫《历史上的四次收复台湾》(当然,说沈有容收复台湾,其实是没有道理的),遂对此人有了兴趣。一次上网,偶然搜到《台湾历史文献丛刊》系统,当时此系统刚上线,还是免费看的,遂复制粘贴了一下午,弄到了沈有容编集的《闽海赠言》这本书。后来,又断断续续的弄到《东西洋考》、《崇相集选录》等等有关沈有容的史料。
可是从《闽海赠言》里知道要了解沈有容的话,还有一篇重要史料:沈有容自传稿《仗剑录》,经过多方查找,知道这篇文章被姚永森教授于80年代在宣城发现,后来刊登在某杂志上,我厚着脸皮给某杂志发电邮索要论文不果,只好拜托当时在山大的亲戚复印,可是山大无此杂志,又辗转去山师才终于复印到。
当时的我正在混小隐在线历史论坛,要想看一些帖子,必须通过认证,遂根据这些资料不辞固陋写了《试传保卫台湾的英雄沈有容》(后来此文被某人编辑成了百度百科,遂被多方抄袭),可惜的是,即将通过认证时,小隐在线因故关闭了。
再后来关注沈有容的多了起来,某杂志向我征稿,但我的风格不和其口味,就刊登了另一篇《万历大将沈有容》,但这篇文章不客气的说,真是错误百出。于是,我萌生了重写一篇严谨《沈有容传》的想法。
此时正好结识了一个台湾网友,拜托他从台北国图复印了中村孝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碑に就いて〉,后来又辗转弄到了岩生成一〈長崎代官村山等安の臺灣遠征と遣明使〉,这两篇论文实是研究沈有容不可或缺之材料。
拙作《沈有容传》在天涯连载之时,《宣城历史文化研究》杂志编辑向我征稿,改在此杂志连载四期,水平有限,还望读者海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