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售车征税是为了合理捞钱
■假语•村言
我一直认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那句经典论述“存在即合理”是对的不能再对的至理名言。但同时,也请大家明白:合理的并不一定合法。就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大自然里肯定是合理的,象吃狮、狮吃虎、虎吃豹、豹吃狼……小时候玩过象棋的朋友都对此深信不疑。但作用于人类,如果以此推行弱肉强食、霸权主义,侵略别人,虽然有其合理的理由和根据,但却明显是不合法的。
所以,对于国内车市普遍存在的售车加价现象,笔者认为这的确是“合理的”,很多评论人士也认为,加价售车是符合市场规律,是供求关系所致,只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一定会存在的。用句民间歇后语来解释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原打一个愿挨”,是完全合理的。没错,“我虽然不赞同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在很多人认为是合理的售车加价,却从来都不是合法的。
比如,去年,国家工商总局、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严惩包括加价在内的汽车销售违规行为。这也就是说,加价售车虽然已成公开的行业惯例,虽然现在已呈愈演愈烈的趋势,但它还是被管理部门认定为违规的行为。
今年3•15期间,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22家城市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了维权观点:认定“加价售车”是一种违法行为,其不但违反了国务院价格监管法规,而且侵犯了正常排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收取加价款实际上是收取商业贿赂,强制搭售汽车装饰则涉嫌不正当竞争。
根据国务院最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的,将受到“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所以,加价卖车肯定是不合法的。
但如今,加价提车这个备受诟病的社会毒瘤也有可能变得合法、合理,虽然其并不合情。
不久前,国税总局出台了《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初稿。修订稿拟对购车款之外的售车增配费、装饰美容费、加价费开票征税。此举意味着,加价售车,这一原本违背法律的行为,不仅将变得合法,而且还将成为税收的“来源之一”。消息一出,业界争议声四起:擅自加价销售这一被经济法明令禁止的行为,怎么一夜之间“有望披上合法的外衣”?
其实,即使是国税总局,对售车加价是否违法也是模棱两可的,它之所以搞出这样的修订稿,自然是想多收点税而已,说白了,变相收税、捞钱!税务总局说了:“修订稿的意见对加价费征税并不意味着对加价售车是否违法予以肯定或否定。这很有游戏感的文字,与国家工商总局、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定义加价售车为违规的明确态度成鲜明的对比。且不说这种颇显暧昧的表述,是不是流露出对三部门定性的不认可,只说对加价费征税的坚持,给人的感觉就是,管它合不合法,先把钱收到手再说。
想想看,如果你是法官,在你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违法都搞不清的时候,就做出判决,这不仅是拿法律当儿戏,更是挑战社会司法制度。这种做法就像葫芦僧判糊涂案一样,考虑的不是事情是否合理,而是不管它合理不合理,我只管自己腰包多装钱就行!
可恶!然而……
虽然加价提车这个中国车市独有的现象出现已经有10多年历史了,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包括豪华汽车品牌动辄十万数十万元的加价,以及部分国产车型三千五千一万两万的加价,都让消费者无可奈何,而且加价不开发票,让税务部门损失了好多银子,这也是此次修订稿出台的背景吧。
加价售车,得便宜的显然是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一方面,制造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销售商加价,并辩解说这是“经销商自主行为”。这显然是推脱责任。你儿子犯错了,你说是他的自主行为,那么请问,你作为监护人是干吗用的?而经销商则变着法子加价,而且不开发票不交税,逃税,这显然给税务部门造成了损失。
所以,税务部门看到了赚钱的门道。对加价售车变相支持、变相使之合法化。但,消费者吃亏了,又要多交很多购置税。我倒,那还不如不开发票呢,还能少交税。消费者虽然不是傻瓜,但也不能如此从他们身上刮钱吧?
如果国税总局的修订稿开始执行,多花了冤枉钱买车的消费者,还要再掏税钱,等于为经销商的违规行为交“罚款”,还不能有丝毫的抗拒。因为多收了钱的经销商只是违规,多掏钱的车主不交税就是犯法,这实在令人很无语。这个修订稿显然是保护了经销商的非法所得,反而从老百姓身上捞钱,让消费者买单。等于恃强凌弱。
而以后,经销商加起价来会更加理直气壮。理由很简单,已经有人为加价收费上了税,谁敢说它不合法?“我已经交了保护费,我爱怎么搞就怎么搞!”显然的“黑社会”逻辑。这样一来,国家税收当然不会再受到损失,经销商们更是毫发无损,而大把掏钱给经销商的消费者在被加税后,纳税义务也是更上一层楼,真是一种极致的和谐。
售车加价合法的口子一开,税收上去了,偷税漏税的现象减少了,但是,消费者的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了。如果相关部门不仔细审慎地研究,加价不仅不止,还会成为今后汽车流通过程中纠纷的引发者。冷静下来大家想想,以维护国家税收的名义来搞“创收”,来变相支持非法收入所得合法化,是对社会公平的极大讽刺!
“假语•村言”原创作品,新浪汽车独家稿件!作者联系方式Email/MSN:licun2008@126.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