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不是检验车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假语•村言
上学的时候,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学生的标准是他的成绩是否优秀——每次考试名列前茅,肯定是好学生;每次成绩垫底,绝对不是好学生!但毕业后很多人才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有可能一事无成,北大毕业生也得回家卖猪肉;平时成绩一般,旷课打架泡妞的坏学生反而事业有成。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成绩或分数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品学兼优”才是标准。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衡量一个车企是否成功的标准主要是看的销量是否够高——每到年底提前甚至超额完成销量任务的,肯定是好车企;每次到岁末完不成任务还搞出一堆库存积压的,绝对不是好车企!但可能过了一两年就发现,销量一度冒尖的企业,有可能因为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文化建设、缺乏品牌积淀而折戟沉沙的,比如曾经的广州标致;而那些看起来销量增长缓慢的企业,由于稳扎稳打,注重长期规划、注重品牌建设、注重战略布局,抗风险能力强,反而能够后来居上。比如东风日产、奇瑞、北京现代等。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等主流乘用车企业完成任务已无悬念。其中,上海通用会再次毫无悬念地拿到年度冠军——1-10月上海通用已经实现了84.3万辆的销量,任务完成率:99.2%。而上海大众1-10月销售了80.86万辆,任务完成率:97.5%,一汽-大众1-10月销售了72.46万辆,任务完成率:90.6%。而东风日产前10月销量为55.12万辆,距离全年目标60万辆仅一步之遥,任务完成率:92%。
此外,北京现代完成率:85%,长安福特完成率:86.58%,完成任务也近在咫尺。但像吉利完成率:81%,广汽丰田完成率:82.4%,广汽本田完成率:80.56%,一汽丰田完成率:79.5%,奇瑞汽车完成率:67.53%……这些则距离完成年度销量目标有些差距,能否如愿达标目前还不确定。
我们知道,临近年末,车企又到了比拼销量的时刻了。销量达标,全厂欢庆,经销商喜悦;销量不足,愁眉苦脸,库存压力大。销量几乎成了衡量车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果真如此吗?
非也。
其实,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跃居全球首位,中国车企已经不再纠结于销量的比拼。比如今年9月份东风日产在发布自主品牌启辰的时候,厂家刻意回避了200万销量的焦点。要是放在以前,销量达到100万辆绝对是厂家的大件事,一定要轰轰烈烈的搞个大型的庆典,好像不这样就显示不了企业的强大。
但现在,企业们逐渐意识到车企成功不能唯销量是举。
与车企三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虽仍有差距,但品牌号召力东风日产在2010年度无疑大大加强了。不再唯销量是图,2010年度的“厚基勃发”的品牌建设独树一帜。
“人•车•生活”的理念建立了品牌的差异文化;企业公民责任助教活动成为战略平台,成为衡量企业价值取向的风向标。
东风日产是一个年轻的企业,成立短短七年,便稳居乘用车行业第一集团军、保持3倍于行业平均增速的发展速度、创造高达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东风日产书写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奇迹。但作为领先行业的优秀企业公民,东风日产并不纠结于单纯的产销量的突破。在企业蓬勃发展、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积极承担企业公民职责。秉承“共创价值共谋福祉”的企业使命,东风日产在企业公民实践方面不断摸索,确定了社会公益、环保和安全三个策略方向,真正实现了与顾客、环境、合作伙伴、员工、股东、社会(社区)各利益相关方和谐共赢。
所以,随着汽车企业的逐渐成熟,以往单纯追求销量的做法已经过时,越来越多成功的汽车企业,在继续完成销量目标的同时,把眼光放在塑造企业形象、维护品牌理念、打造汽车文化等层面上,从而最终带动企业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的目的。在企业完成销量这个最基本的目标后,纷纷朝着“有责任感有长远眼光”的成熟之路转变。反之,如果把销量当做惟一追求的目标,数字对企业来说非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则会对企业带来长远和持久的伤害。
所以,现在学校开始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衡量一个汽车企业是否成熟、是否够优秀,也不会再单纯以销量论英雄,是否注重社会公益、是否在意品牌塑造、是否推崇文化价值、是否追求社会责任等逐渐成为车企成功的标志。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走出“唯销量论”的桎梏,打造中国汽车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
“假语•村言”原创作品,新浪汽车独家稿件!作者联系方式Email/MSN:licun2008@126.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