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阿晓的咨询——杜老师的解答(三)

(2005-12-11 19:02:19)
分类: 职业规划咨询
3.关于工作积累的问题(后续)
 
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很多游戏规则还很不规范,很多中国人的心态都开始变得浮躁了。看见别人成功了,是不是就适合你呢?很多情况下,并不适合。为什么呢?你所了解的毕竟很少和有限,很多人成功了,在转型时期赚来钱的那种本领和真经是不会交给你的,很多人主要是走一种不正规的途径发达的。那如何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呢?那就需要你多实践,就需要你多跟人沟通。真正好的理论没有多少可以实际操作的。就象小孩学走路一样,你一定要大胆地往前走,哪怕跌倒了,只要爬起来,总结经验,就一定会走向你的目标的。
社会有很多的阴暗之面,但是整个社会还是在健康地往前走,所以大家不用怕。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吃过很多亏,也受到过很多善良人的帮助。只要你真诚地对待别人,拿出年轻人的热情,你会发现你的路会越走越宽的。
真正成功的人士一定是在还没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之下大胆地走出来的。职业规划是门科学,但是说到底就跟爱情一样,基本道理懂了,最关键的还是要自己去实践、揣摩。
做事情千万不要图一时的短视。比如你选择生命科学专业就是有点盲目,因为你的分数高,就要学习最时髦的专业。但是你当时想过么,你喜欢学那个么?你擅长这个么?你的未来在哪里呢?你做出的选择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么?你需要虚荣心占据你整个的灵魂么?虚荣心能给你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你想过虚荣心会让你后悔一辈子么?
很多老师谈职业规划,拿出一大堆理论来说服同学们,而且同学们也特别相信所谓的理论,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有种现象,我想提示同学们思考一下,就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公提出
摸着石子过河白猫黑猫的时候,我那时是嗤之以鼻的,毕竟他的理论没法跟老毛的理论相比的。邓论只是后来的理论家们放的一个马后炮而已。
正因为中国的经济有其特殊性,所以很多已有的理论就不适用,邓公很聪明,就搞了个特区,以事实为根据,这样,作为亲身实践者,我逐渐知道他虽然没有什么理论,但是事情就办成了,这是最好的理论!
所以回过头来,我反思我的现在思维方式就是:能对别人有用,就是好的。做事从来不看你是什么学历啊,你是什么经历啊,一切以你能不能解决问题为中心。有时候,你过分相信所谓的理论只能是害了自己。
实践是最重要的。
学过经济的都知道中国理论界的可爱,往往事情出来很长时间了,才给出一种
理论,于是他就成了经济学家了!
职业规划给大家做出一个提醒就是,职业必须规划,至于怎么规划,是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如果你连职业规划的概念都没有,那么人才市场会
教育你规划的。职业规划有些规矩,主要就是你要了解自己,测试也可以,多从亲朋好友的眼里看看自己属于什么样的人。
单说一个销售职业吧,世界著名的盖洛普公司研究了世界顶尖的销售高手之后写了一本书叫《现在发现你的销售优势》,这里面就说,外向内向的人都可以把销售做到顶尖,关键是这个人能不能在销售的
节骨眼上能让客户买单是最重要的,这个跟你是不是学过营销学没有多大关系的,这种本领可能更是一个人一种天生的东西,或者说性格使然吧。
我看了这样的书之后体会很深,觉得很好,为什么呢?因为我就是一个销售高手,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呵呵。这样的书我希望同学们多看,有些老师本身就没有实战过营销,你让他能讲出多少营销精华出来?你跟他能学到什么真经出来?你即使营销学博士毕业了,顶多发表兩篇论文,又怎样呢?
话要是说深了,借用一句话,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这种感觉很重要。很多同学觉得现在学的没有用,有用的又不知道在哪里?这个是中国教育的整体悲哀。作为个体的学生,只能多实践,多听一些过来人讲讲,可能更好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