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阿晓的咨询——杜老师的解答(二)

(2005-12-11 18:52:31)
分类: 职业规划咨询

3.关于工作积累的问题。

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著名的大饼的故事:要是知道第十个大饼能吃饱的话,我就不用吃那前九个饼了。这其实是个典型的学生思维问题。同学们老是想走捷径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现实生活远比你学过的那些理论要复杂的。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从1991年工作以来,我已经换了10几个工作岗位,这十几年并不是每年都在换,比如我1995年刚从首钢出来的时候,那一年就换了7-8个工作单位,不是老板炒我,就是我炒老板。回想起来,实际上是自己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定位思考,社会接纳你了,就说明你有这方面能力,就好比说,北大对高考成绩很看重,你被北大接受了,只能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强,其他什么也说明不了,假如哈佛大学并不看重你的学习成绩,那么你就很可能进不去。
我曾经在一个电子商务公司做资深策划。我是中国第一批国际商务师,对国际贸易纯熟,又办过网站,应该做这个b2b电子商务网站的资深策划没有任何问题吧?但是结果呢?我并不适合这个职位,这个公司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多么先进的电子商务模型和实在的做事方法,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融资的方案,说白了就是让投资商高兴的方案,至于说这个方案是不是可行,都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最后我只能离开那里,因为搞出一个让投资商高兴的方案并不一定需要我这样看似这么好条件的人。我并不想迎合公司的这种非常短浅和自欺欺人的想法,我只能走人。
但是至少不能说,这段经历对我是没有用的,恰恰相反,对我非常有用,那就是我这个性格不适合去做一些表面的东西。无论是科学上还是商业上,能够知道你不适合做些什么,非常重要,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有些同学觉得我的工作经历丰富,从国有企业到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呆过,其实我经历过的恰恰是更多的失败,正因为失败很多,所以真的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东西,就会倍加珍惜和拼命工作。所谓失去的越多,就会越发珍惜,就是这个道理。
2000年互联网潮水退却,我也下岗了,2000年8月到--2001年4月又是我的一个开始找自己价值的时候。那段时间我又换了好几个单位。
1995年
――2000年,我在韩国公司做的业务做得很好,但是我并不甘心给外国人打工,所以在那个疯狂的互联网时代就也疯狂了一把,正像很多人一样,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我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
虽然我的销售做得非常好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做销售工作非常富有挑战性,压力很大,不太稳定,如果年轻点还可以,年岁大了,就不想再做那个了。所以当时我找工作的时候就想找轻松稳定的工作
――市场部经理。记得我应聘一家四通下属的合资公司,那个海龟老板特别看重我的销售才能当然也包括我的大客户资源,他允诺给我很好的报酬。可是那时我铁了心,就是不想再做销售了,而他说:我们不缺搞市场的人,虽然你的市场策划能力很强,但是我们更需要销售高手!
那阵子我确实只想做市场部经理,但是求职了很多家单位,最后都因种种原因,而没有成功。
后来,我觉得搞软件出口一定有前途,所以就又想进入软件领域。我不懂软件怎么进入软件领域?我自己分析了一下,我的核心竞争优势就是销售,而不是其他的。所以正是凭着我超强的销售才能说服年轻的
海龟总经理让我一开始就担当了软件公司的销售经理,直接跟ibm在远程教育软件市场拼杀。有关我的详细求职经历,可以看我的一篇文章:用自信敲开成功就业的大门---兼谈大学生如何推销自我。(http://www.xlgt.com --精彩下载――演讲稿)
香港的这家软件公司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施展我销售才华的好机会,所以才有后来的世界五百强通过猎头公司来找我的事情。
我做过外贸,销售过筷子,轻工产品,钢材,软件,一直到培训市场,可以说都成功了,为什么?因为我运用了我的核心竞争力
――很好的销售能力和超强的沟通能力,这方面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推销自我的三点体会(http://www.xlgt.com --大学生就业咨询)。
而恰恰那些不成功的职位都是因为我并不了解自己,没有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所导致的。一个最明显的案例就是我曾经在一家广告公司拉电视广告,那样来钱很快的,不过没呆一个礼拜就辞职了,因为在广告公司里拉广告做得最好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那个职位只是需要你嘴巴甜点就行了,我这个双学位毕业的根本发挥不了自己的外贸专业和外语优势。
在美国,一个人的一辈子平均需要换3到5个工作,找到自我其实是很难的,当然纯粹的人才市场机制就可以帮助你认识自我,找到你自身的价值之所在。作为一个个案,我本人换工作次数可能是多了点,正是我换的比较多,所以我更加深刻地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兴趣、核心竞争力与一个人的职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这么多年工作经历中,我碰到过不少暴富的机会,但是又没有暴富起来,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我本人不喜欢具有暴发户心态的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喜欢厚积薄发。
比如,我的第二专业是关于经济的,但是我本人不喜欢中国的股市,我知道凭着我自己的人际沟通的本事,绝对容易暴富的,但是我一直不走那条路,我一直离中国股市远远的。我知道那是个零和游戏,老太太都能做的一个游戏,何必跟她她们争呢?如果中国的股市什么时候能够象美国股市那么规范,我倒是愿意冲进去跟大家做一下博弈的。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早就通过炒股票成了半个千万富翁,我知道他是怎么炒来的,他的那种能力我肯定具备。我也知道我的一个的办实业的千万富翁同学也想通过炒股票来轻松赚钱,毕竟搞实业赚钱速度比炒股票来得慢,但是长期以来他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赔掉了,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把手头的股票
割肉在他的实业上加大投资。
知道游戏规则,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性格,你才有可能成功,这点非常重要,随着阅历的加深,我相信大家会支持这个观点的。
一句话,有些工作对你来说也许是种失败的教训,但是如果你能够从中得到正确的道理,那么你就离成功近了一步了。打个比方,你读再多的关于爱情的论述,如果不实践,没有足够的爱情体验,那么你可能糊里糊涂地谈恋爱,糊里糊涂地结婚,最后糊里糊涂地带着
绿帽子,还自以为很呢!呵呵。
很多同学有害怕失败的想法。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光害怕失败而不想付出努力和实践,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规避问题绝对不是好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