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诺贝尔官网消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为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小说作家村上春树今年仍无缘奖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有210位提名候选人,其中36位是首次获提名。莫迪亚诺最终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莫迪亚诺祖籍是佛兰德尔的犹太人,于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的布洛涅。莫迪亚诺的父亲是犹太人,主要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这样的一个多元文化家庭对于他日后成为作家具有一定的影响。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开始写诗,十四五岁开始进行小说创作。1965年从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莫迪亚诺考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莫迪亚诺从索邦大学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了其处女作《星形广场》,讲述的是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拉法埃尔·什勒米洛维奇怀着扎根的意图,到处寻找自己的栖息地,最后以噩梦收场的故事。该小说反映了德国占领时期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其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也使莫迪亚诺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受到评论界的瞩目。1972年发表的《环城大道》,是一部关于儿子寻父的故事。文中的“我”在17岁时看到父亲的一张发黄的旧照片,据此怀着深情,不畏艰难去寻找自己的父亲,但搞不清父亲是黑市走私集团的成员,还是被盖世太保追捕的犹太人。为探明真相,他甚至打入走私集团内部,最后在父亲被捕时挺身而出。可父亲却是一个无“根”的人——他只拥有伪造的“身份证”,他没有祖国,他还企望从儿子的一份中学毕业文凭中得到他的根基的确认,就像一个行将溺毙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1978年发表的《暗店街》,讲的是一个关于患了遗忘症的私家侦探的故事。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孜孜不息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亲朋友好友的踪迹,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代的友人。他的调查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餐馆或酒吧间的老板、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师等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回到作者情有独钟的占领年代,再现了这一黑暗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环城大道》和《暗店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分别荣膺法国两项享誉最高的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莫迪亚诺成为一名不负众望的著名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国均引起巨大反响。他被人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
此外,莫迪亚诺还创作了《夜巡》、《夜半撞车》、《缓刑》等小说,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法国文学评论界的好评,例如《夜半撞车》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评选中法国文学入选作品。不象其他的某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亚迪诺在中国文学界是不陌生的。他的《青春狂想曲》早在1987年就在中国的世界知识出版社得以出版,其《环城大道》于1989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其《暗夜店》于199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夜半撞车》于200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正是由于其精通“记忆的艺术”,其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莫迪亚诺当之无愧地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