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孤独者tjw
孤独者tjw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529
  • 关注人气:1,7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说伦敦奥运会是中国体育耻辱的盛会?

(2012-08-03 07:08:29)
标签:

伦敦30届奥运会

利益博弈

周俊

养狼计划

国羽假打

体育

分类: 岁月人生随想

    为什么说伦敦奥运会是中国体育耻辱的盛会?为什么说伦敦奥运会是中国体育耻辱的盛会?



     自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展以来,中国已经参加了其中的15届。要说哪一届奥运会最令中国人感到耻辱,恐怕要数2012年伦敦30届奥运会了。

 

    1924年5月的法国巴黎第八界奥运会,虽然中国只有3名自行去参赛的网球选手并且在预赛时即被淘汰出局,但中国不耻辱。因为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首次认识到奥运会的存在,自发产生了贵在参与的意识,这是难能可贵的。1932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十界奥运会上,虽然中国只有刘长春这一名运动员参赛,且在预赛中即被淘汰,但中国不耻辱。因为面对外国人的耻笑和嘲弄,刘长春硬是坚持跑完了整个赛程,以自己的行动和人格尊严捍卫了奥林匹克精神,反过来应该感到耻辱的倒是那些奥林匹克发源地的西方人。2008年在自己的首都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有林妙可在开幕式上的假唱嫌疑,但毕竟外国人没有抓住中国人造假的把柄,所以总体而言,这次奥运会,没有令中国耻辱。 


   使中国人的丑行大露于天下的,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这个世界大舞台上,中国体育官员和运动员合演的“利益博弈”、“养狼计划”和“国羽假打”等体育丑剧,一一暴露给天下,使世界看清了中国耀眼的金牌背后那见不得人的勾当。

 

     最先令世界观众大跌眼界的是湖北举重选手周俊的三举失败。在女子奥运会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哪一个运动员三次抓举都举不起杠铃从而提前出局的历史记录。2012年7月29日的53公斤级比赛赛场上,17岁的湖北小将周俊以这样一个出其不意的表现“改写”了世界奥运会女子举重的历史,但这个破世界记录显然是一个耻辱的突破。但是这个耻辱罪不在周俊,她只是中国国家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的替罪羊而已。在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选拔的过程中,国家体育总局跟各省的体育局之间有利益的博弈。由于奥运会的成绩算各省全运会的成绩,所以各省体育局千方百计地要使自己省份的运动员参加奥运,哪怕自己省份的运动员并无实力。哪个省籍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哪个省籍的体育主管领导就会获得金钱和地位上的利益。在各个省区利益博弈中,周俊被推上了奥运会的断头台,以血淋淋的事实暴露了中国体育界利益博弈的腐败,令世界透过体育看清了中国政界的腐败。

 

    周俊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7月30号和7月31号女子举重比赛中,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祖尔菲亚和马内扎两名选手双双夺冠,为体育实力极其落后的塔吉克斯坦取得了两枚珍贵的金牌。祖尔菲亚和马内扎不是别人,正是来自中国湖南籍的选手赵常玲和姚丽。她们原本是中国女子举重界的二流选手,根据中国体育总局秘密实施的所谓“养狼计划”被更换国籍和姓名引介到塔吉克斯坦,以期为中国参加日后的奥运会培养苗子。然而,这两个举重运动员到了塔吉克斯坦以后,举重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结果代表塔吉克斯坦出征伦敦奥运会,夺得两枚金牌,成了中国女子举重的主要对手。更令中国体育总局始料不及的是,昔日的这两匹小狼已经不认中国这只老狼了,她们操俄语来对抗老狼的汉语,矢口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也不打算回中国效忠。就这样,中国体育总局的“养狼计划”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给世界人民增加了笑料。

 

     最令中国人感到丢脸的还是7月31日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羽毛球队选手于洋和王晓理在A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与韩国的郑景银和金荷娜的假打事件。由于中韩女羽都是世界羽毛球比赛中的劲旅,且都在小组比赛中已经出线,为明天争夺冠军的淘汰赛做准备,中国羽毛球教练李永波暗示于洋和王晓理,为保存体力和精力,可以有意输球给韩国队。在输给韩国女羽几个球后,韩国女羽也看出了中国队的用意,于是中韩羽毛球队心照不宣地玩起了假打,使本来一场高手的比赛演化成一场体育儿戏,既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又损害了观众的利益,因为人家掏钱来就是要欣赏一场高水平的比赛的。事发后,国际奥运会对中韩女羽做出了自现代奥运会开始以来最严厉的处罚,永久性禁止于洋、王晓理等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责成中国奥委会对涉事教练进行调查。韩国奥委会为此向国际奥委会进行申诉,中国则假惺惺地发表声明支持国际奥委会的处罚决定。为什么不敢申诉,是因为中国自觉心里有鬼。为什么说伦敦奥运会是中国体育耻辱的盛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一系列丑态表现,源于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的畸形“奥运金牌情结”。作为一个运动员,参加4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希望获得弥足珍贵的金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完全符合国际奥林匹克精神。但什么事情来到中国,都变了味。奥林匹克金牌情结在中国之所以是畸形的,是由于两个因素导致的。其一,中国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民族,为了凸显自己在世界上的所谓大国地位,不惜花费纳税人大量的金钱,来举办奥运会开幕式、训练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得金牌,以便向世界昭示党治的英明和中国大国崛起的姿态。原本的竞技体育,被赋予一种沉重的历史使命。难怪运动员吴景彪夺金失败后会对着中国媒体痛苦:我对不起祖国。难怪中国在汉城奥运会上夺金失利,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会遭到撤职。

 

    导致中国奥运金牌情结变味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的运动员把奥运金牌看做实现自己一夜暴富的“美国梦”。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飞奔夺冠,使他一夜之间暴富。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金钱重奖、商家的广告赞助、媒体的频频采访、名牌大学的竞相抛出橄榄枝、国家政协委员的光环,使得刘翔一下子步入中国富豪的行列,身价高达数十亿。类似的一夜暴富神话激励着中国的每一个运动员,幻想有朝一日刘翔神话在自己身上复制。至于国际奥林匹克精神,早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所以,奥林匹克在中国,是官方拿了纳税人的钱去培养奥运会冠军,造就中国新一代的富豪的浮世会,与普通的老百姓并无干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