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孤独者tjw
孤独者tjw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529
  • 关注人气:1,7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奸少女未遂使威廉·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0-07-25 08:06:52)
标签:

威廉·戈尔丁

强奸少女

人性恶

诺贝尔

文学奖

文化

分类: 中外文艺史话

      强奸少女未遂使威廉·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大凡世上的伟人,在他们成名前都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法国荒诞派代表人物让·热内白天是小偷,晚上搞创作。当《小偷日记》出版的时候,热内正因为一桩偷盗案要被判刑。于是萨特领着很多人以“迫害知识分子”之名上书总统,这样一闹总统没办法也就赦免了热内。托尔斯太年轻的时候爱嫖娼,而且每嫖一次都要写日记进行深深的忏悔。这种周而复始的作恶与忏悔使托尔斯泰日后成为俄国最伟大的作家。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则是源于他年轻时强奸15岁的少女未遂!

 

     威廉·戈尔丁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爱好文学。戈尔丁28岁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叫做多拉的13岁女孩。当时两人同在威尔特郡马尔伯勒上音乐课。两年后,戈尔丁考入牛津大学。某日在家中,多拉来访,两人到郊外散步。散步途中,戈尔丁看着已经15岁的少女多拉美丽丰满,顿时起了强奸她的念头。他天真地“确信她也有云雨之意,这明显地写在她那俏皮、成熟而渴求的双唇之上”。于是戈尔丁“笨拙”地下手去脱多拉的裤子,还叫喊着:“我不会伤害你的”。结果两人“像敌人一样扭打起来”,多拉反抗成功,最终跑掉了。

 

    戈尔丁的这桩强奸少女未遂事件记录在他的私密传记《说男道女》(Men,Women & Now )之中,他在日记中斥责自己如何禽兽,内心“极为丑恶”(mon-strous),并终生自责。虽然这本私密日记到戈尔丁去世也从未付梓,但牛津大学退修英国文学教授约翰·凯里(John Carey)却获准阅读并引用了戈尔丁这个绝妙日记。他将有关文字收入他即将出版的传记《威廉·戈尔丁:写出〈蝇王〉的人》(William G olding:The Man Who Wrote“Lord of the Flies”),才使读者对戈尔丁的这则逸闻趣事得以了解,并进而探讨为什么戈尔丁总是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人性恶。

 

   又过了两年,戈尔丁与多拉重逢且重归于好,这次多拉同意与戈尔丁做爱。然而,在他们两个在草地上做爱的时候,戈尔丁却发现多拉竟然早已通知他老爸、在学校做教员的老戈尔丁,让这位受人尊重的老教师手持双筒望远镜,从远处监控两人的户外寻欢。而此时,戈尔丁的大哥约瑟夫,也正在不远处与女友行同样事,且都在他们老爸望远镜的监控之下。“此乃多拉的复仇。”凯里教授分析道,“她想告诉他,他两个儿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凯里教授确信,戈尔丁为与多拉的关系一定感到羞耻,尽管他说她“天性堕落”,小小年纪,已“像猿一样”不知检点。

 

    戈尔丁还以同样的方法企图玩弄女友莫莉。在发现莫莉性冷感之后,戈尔丁解除了与她的婚约,导致这个女孩伤心欲绝。这些性的丑恶使戈尔丁日后了解并且厌恶自己生性残忍,自认“如果生在希特勒的德国,他怕是早成纳粹。多拉令他得以自我认知”。

 

     戈尔丁自牛津大学毕业后,任小学老师。他每日眼见班上男生欺凌弱小的时候,不是以教师的职责去加以制止,而是从中挑拨离间,看这些少年对抗,甚至借带学生前往索尔兹伯里短游之机,将他们分成两组,演练彼此攻打,借此观察少年的品行习性,为创作积累素材。执教鞭到中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戈尔丁便应征入伍。他服役于皇家海军,曾参与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追杀并击沉德国巨舰俾斯麦号一役。在枪林弹雨和血肉横飞中,戈尔丁发现了“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而这并非是新几内亚或者亚马逊地区原始部落猎取人头的问题。这些暴行是由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良好素养的人以冷酷的专业技能所为。这些人包括医生、律师以及那些以悠久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传统为后盾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同类施行暴行。”

 

   从战场归来,戈尔丁更陷入了对人性恶的反思和自责之中。“他当真认定自己是恶魔。或许因为……因为莫莉,他抛弃她,也毁了她一生,或许因为他战时杀掉的那些人。”凯里说,“他在自己的心底看见所有恶的种子,并且发现了极其丑恶、抑或在想像中推定为极其丑恶的东西。”于是,他开始将“人性恶”作用自己小说永远的主题来进行表达。

 

    戈尔丁的小说《自由堕落》的情节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他年轻时期强奸少女多拉和莫莉的经历。主人公萨米•蒙乔伊是个私生子,后来神父华滋•瓦特收养了他,并送他到学校读书。但是神父的仁慈并没有唤起他对宗教和上帝的信仰,他在教堂的圣坛上撒过一泡尿,亵渎了上帝。在课堂上,当教师露温娜•普林格尔在给学生传播基督教思想时,他非常反感。他在这位女教师的课上画了一幅女性生殖器的图画。他的淫秽的图画使普林格尔女士大为伤心。在中学刚毕业的时候,他有一次来到春光明媚的小河边,突然感到一股强烈的性冲动,一边手淫,一边发誓要弄到美丽的姑娘比阿特里斯。他的确成功地诱奸了比阿特里斯,然后又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她,导致她精神分裂,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可以肯定地说,蒙乔伊的纵欲行为是因为他内心的人性恶,这正是他堕落的开始。

 

    《平切尔•马丁》中的主人公马丁是一个极度贪婪的人。他在剧团工作期间,曾不断地窃取别人的财务,甚至别人的女人。他把同事的未婚妻搞到手,还安排这位同事目睹他与自己的未婚妻做爱的场景,从给同事造成的痛苦中,马丁获得了一种享受和满足。为了在剧团捞到更好的角色,马丁甚至千方百计地与导演的老婆勾搭成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马丁当了一艘驱逐舰上的军官。马丁所在的军舰被敌方潜艇击沉,于是他漂流到北大西洋一块孤独的岩石上。面临肉体的饥饿,他用想象中的美味来满足。即使在这种想象中,他的贪婪和邪恶也暴露无疑:“那么,就想想女人吧,或是想想吃。想想吃女人,吃男人,嚼碎艾尔弗雷德,再嚼碎一个女孩,再来一个男孩。”在行将饿死的时候,上帝化作一位老人来安慰他,只要他能对自己的邪恶忏悔,他就可能获得救赎。然而马丁对上帝怒吼:“我在你的天堂上拉屎!”于是上帝发出了雷鸣闪电,马丁这位恶贯满盈的家伙被刮进海里淹死了。

 

  《塔尖》的主人公乔西林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教士,他的姨妈曾经与老国王私通,结果国王慷慨地任命乔西林为“圣玛丽”天主教教堂的堂长。将神圣的教长作为通奸的馈赠,这无疑是对上帝的极大的亵渎。虽身居教会高职,乔西林却连主祷文也念不好。乔西林在梦幻中看到圣殿上升起一个塔尖,以为这是神的指示,于是就下令集资造塔。实际上,他是想借造塔大肆敛财。乔西林执意造塔,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心理。乔西林久已垂涎自己的女教民古迪的美貌,为了长期占有她,他把古迪嫁给了阳痿不举的教堂执事潘格尔。看着古迪爱上了建筑师罗杰,他不由得妒火中烧。他强迫自己投入紧张的造塔工程,也是借此压抑自己对古迪的性欲冲动。一个教堂的堂长,居然对自己的教民和部下的老婆心怀下流欲念,这是乔西林人性邪恶的典型表现。自然,乔西林的造塔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他垂涎的古迪被那些异教徒建筑工人给轮奸了,替他跑腿的教堂执事潘格尔也被谋杀了。塔尖虽然建成了,但却把教堂的柱子压弯了。乔西林终于意识到他的情敌建筑师罗杰是正确的,于是强撑着病体去求得后者的原谅,却被后者推倒在楼下而瘫痪。在临死前,乔西林意识到塔尖不是对上帝的赞颂,而是他灵活丑恶的见证。在《塔尖》中,天使和撒旦的形象反复出现,更深化了人性邪恶的主题。天使的出现,使乔西林忘记看到古迪与建筑师罗杰在一顶帐篷中做爱时他内心的嫉妒。而在撒旦出现的时候,乔西林就噩梦不断,头痛心烦。其实,天使也好,撒旦也好,他们都是乔西林的幻觉,都代表乔西林灵魂中的恶。在小说的结尾,当病中的乔西林被黑天使一掌击昏时,读者们可以确定,不管是白天使还是黑天使,它们都是魔鬼撒旦的化身。是魔鬼驱使他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然而使得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还是他1954年发表的小说《蝇王》。书名“蝇王”出自希伯来语“别西卜”似是而非的意译,乃撒旦之别号,既代表人性之恶。《蝇王》一书写的是一群小孩子们的故事。这群小孩子由于飞机坠毁而被遗弃在一座孤岛上,他们中小的不过四、五岁,大的不过十一、二岁。他们中没有大人,起先还能自己管理自己。但时间一长,象征着理性的拉尔夫和比奇没能敌得过象征着野蛮的杰克。在杰克的带领下,孩子们竟沦落为野人,以猎猪为乐,以至后来残杀了自己的同伴西蒙和比奇。整部书中蕴含着对人性的讽刺。

 
  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由于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但谁能知道,戈尔丁关于人性恶的思想竟是源于他的强奸少女未遂!

 

 

                     2010年7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