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外文艺史话 |
原来他在东征期间,把国事交给侄子莫德里德(Mordred)执掌。然而莫德里德心术不正,觊觎王位已久,并对亚瑟王的妻子美丽的桂内维尔王后垂涎欲滴。趁亚瑟王外出的良机莫德里德篡位自立,并逼王后忍辱就范。亚瑟王闻讯班师回国,同叛军相遇,杀死莫德里德,自己也身受重伤,不久死去。王国开始分裂,至七世纪便灭亡了。凯尔特人是一个不幸的民族,他们最早在英伦三岛定居,并逐步发展了自己的文化。然而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胁迫下,只好退却到边远山区。凯尔特人把亚瑟王视为自己的民族英雄,把自己渴求独立、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愿望同亚瑟王的英雄形象联结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 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的事迹,经过人们的整理、补充和不断的敷彩设色,便逐步具备了宛如荷马史诗人物般的神话传奇性质。第一个将亚瑟王的故事收集起来,并使之初具体系的人是一位叫杰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 1100—1154)的威尔士牧师,他写的《布列颠王史记》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认真描述亚瑟王及其骑士的著作。在莱亚曼(Layamon)写的长达三万二千行的英文史诗《布列颠人》(The Brut)人,亚瑟王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完美,而且从一个单纯的威尔士人的英雄上升到英国的民族英雄。到十二世纪以后,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新的故事又不断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有圣杯(The Holy Grail)的故事,兰斯特洛爵士(Sir Lancelot)和桂内维尔王后(Queen Guinevere)私通的故事以及特里斯特拉姆(Tristram)骑士的故事等。
特里斯特拉姆是一位武艺出众的年轻骑士,在他叔父康沃尔国王马克的宫廷任职。国王马克与爱尔兰公主绮索尔德(Isolde)订婚,要特里斯特拉姆前去迎亲。当时爱尔兰国王正处于敌人的围攻中,形势十分危机。特里斯特拉姆提剑参战,以盖世无双的骁勇,打败敌人,救出爱尔兰国王,从而赢得公主的爱慕。王后溺爱女儿,希望她与康沃尔国王众生相爱,白头到老。因此,在公主绮索尔德跟特里斯特拉姆等船赴康沃尔国之前,王后暗里为女儿准备了一剂“相爱酒”,嘱咐女儿在新婚之夜给康沃尔国王喝,以使其相爱之火愈燃愈盛。在回康沃尔途中,公主和特里斯特拉姆坐在甲板上情谈款叙,感到口渴,不甚将“相爱酒”共同喝下,顿时两人心中的爱情之火和性欲之火熊熊燃烧,两颗相爱之心和两个相爱的肉体结合在了一起。回到康沃尔王国后,绮索尔德与国王马克成亲,然而总望不了与特里斯特拉姆那次在船头的灵与肉的结合。因此,趁国王不在的时候,这对情人还经常幽会。久而久之,他们的幽会不免败露。一天夜里,马克率兵偷袭正在幽会的情人,特里斯特拉姆慌忙迎战,但终因与情人的幽会体力消耗过大,寡不敌众,身受重伤逃到故乡布列特尼。在特里斯特拉姆生命垂危之际,公主冲破国王的阻挠,前去看他,两人一同死去。细味这一段风流事,其中有私通,有爱情,也有对包办婚姻的控诉。但是最感人肺腑的还是这对情人之间的纯真的爱情。象希腊罗马神话、《圣经》中的其他故事一样,英美历代文人也经常以这段佳话为题进行文学创作。
1470年,托马斯"马洛礼对近千年流传的亚瑟王故事进行整理,创作出《亚瑟王之死》一书,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故事体系,成为后世作家引用的亚瑟王故事的“摇篮”。亚瑟王传奇、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也一起构成英美文化的三支伏流, 或隐或显地规定着英美文化和文学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