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法震毁的记忆

(2008-06-08 20:03:28)
标签:

杂谈

 

                 无法震毁的记忆

    4月底去了趟九寨沟,必经之路是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回来后两周多大地震发生了。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在做地震新闻,和所有人一样伤痛,但同时心里还有一种隐隐的感觉,那里摄人心魄的迤逦风光、那险峻的道路和淳朴中夹杂了现代意味的风土人情都挥之不去。把从新闻里看到的那些人放到我看到的那些景中,就好像一切都历历在目。

    印象太深了。公路的一侧是冷峻的大山,石头好像都是松动的,往远处看,雪山隐隐约约的和云彩纠缠在一起,时隐时现能露出它白色的锋芒。另一侧是波涛滚滚的岷江,河床中乱石滚滚,河水翻着白浪,我们和岷江的发源地擦身而过,在青藏高原的边上。地震后才知道,这是317国道,地震中被摧毁,至今都没有打通。

    印象太深了。远远的山脊上能看到零零星星的羌寨,每一个房子都有一个白边,独特的建筑风格赋予了山水的灵性,以至于同行的那位画家同事不断地在惊呼:真是大风景。他沿路用他的画笔记录下了一个个这样的景致。然而地震后我们知道,这里的建筑百分之九十被毁,他笔下的那些景致大概已面目全非了。

    印象太深了。当车从大山的一个缝隙钻过去的时候,一片开阔的湖面映入眼帘——叠溪海子。高山上的湖泊,颜色是泼墨般的浓重,但又是清澈的纯洁的。下了车,这里已是高原气候,冷冷的,深吸一口冷气,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美轮美奂的湖水。这美景,却是地震留下的造化。1933年8月25日,岷江上游茂县叠溪城发生7.5级大地震,6800人死亡。叠溪海子就是大地震留下的堰塞湖,整个叠溪城都淹在湖下。这次地震的45天之后,叠溪堰塞湖溃决,又夺走两万人的性命。而汶川大地震后留下的唐家山堰塞湖,已在人们头上悬了许多天,直到今天那湖水都有可能再夺性命。

    印象太深了。去和回两次都在茂县停留,还住了一晚(宾馆名字记不起来了)。去的时候在街上转,看到了一位大妈卖的蘑菇,干净、干爽、浓香,一看就是山上的真货,我们跟大妈说,回来再买,去时不好拿。两天后回到茂县时已经是晚上九、十点钟了,我们在街上的几个摊前转,没有什么可买的东西。走到一堆蘑菇前我们停住了,天黑了,只顾看蘑菇,却没想到大妈认出了我们。我们已将我们要回来买蘑菇的承诺忘了,但我们此时一定要买,蘑菇挺便宜的,我们把她所有的都买了,花了60元。大妈很实在,也很高兴,我们看到其他摊主羡慕的目光(这蘑菇真的很好吃,一粒沙子都没有)。后来在新闻中我看到,地震后很多游客被困在了茂县,茂县的老百姓是怎样抢救他们、照顾他们的。很欣慰当时我们买了大妈的蘑菇,我也相信大妈一定还活着。

    印象太深的东西太多了,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旅行,如果没有地震我不可能留下这么多的印象,不可能这么刻骨铭心地去想这些事情……都江堰著名的古迹二王庙震毁了,鬼使神差我拍了不少照片。还有,我们在汶川买东西的那个商店还有吗?317国道上我们被堵了3个小时的那个隧道还有吗?我们在茂县住过的那个宾馆还有吗?从都江堰把我们送回成都的那个出租车司机一定活着,因为地震的那个时间他应该是在街上跑着。  

    记在脑海中的那个山、水、城市被震毁了,但记忆是震不毁的。等地震博物馆建好的时候,我要再去。

无法震毁的记忆

    叠溪海子。是地震留给人间的美景,是当时淹死了两万人的

堰塞湖。无法震毁的记忆

    羌寨碉楼。在九寨沟看了高原红艺术团的演出,羌寨碉楼是背景上打出来的。这个著名的少数民族遗产在地震中倒塌了。

    无法震毁的记忆

    一个高原回民小吃店。吃过这里牛杂的人都说好吃极了、干净极了。不知地震是否把它留下了。

无法震毁的记忆

    松潘古城。七十年代刚经历了一次大地震,如今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无法震毁的记忆

隐约中的羌寨

无法震毁的记忆

已被摧毁的二王庙

 

无法震毁的记忆

绿树掩映下的二王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