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那悠然移动的身影就是藏羚羊
汽车突然停下了,先是一片欢呼,然后就是让人窒息般的静默,因为我们看到了藏羚羊--阳光下那悠然移动的身影就是藏羚羊。尽管离得很远,我们无法数清它的数量,更无法看清它的容颜,但藏羚羊过去留给我们的那血淋淋的场面已变成了现在这般美好的景象。
青藏高原 我们心目中环保的天堂
只有到了青藏高原才知道语言是多么的贫乏。探险家、摄影家、文学家,他们到这里寻找灵感,却都无法尽情地表达感受,于是留下了一个词---神秘。
画外音
其实,青藏高原的环境已十分脆弱。冰川退缩:由于地球变暖,长江源头冰川每年以20米的速度退缩。草场沙化:由于降水减少,人口增长,过度放牧等原因, 长江源头地区草场每年以20%的速度沙化。第三个臭氧空洞:继南极、北极之后,科学家又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了第三个臭氧空洞。
青藏高原的神秘就在它的山水之间,为什么草那么绿、水那么清、天那么蓝、云那么白?我们在城里已见不到这样的景色,而这里的景色能永远地保存下去吗?
我们就是为了这个而来的。“爱立信地球之友可可西里考察队”抵达西宁,然后延青藏线行车1937公里,开始了考察之旅。考察队翻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穿越了塔里木盆地、藏北草原,途经了玉珠峰、念青唐古拉雪山,涉过了沱沱河、通天河、雅鲁藏布江,并重点考察了可可西里藏羚羊自然保护区。考察队员除了新闻记者之外,还有几位来自企业界的“大老板”: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执行官张醒生、中国网通公司总裁田溯宁、华谊兄弟影视公司董事长王忠军、美通公司总裁王维嘉、新华信公司总裁赵民等。
在青藏高原,除了身边的景色和身体的不适外,考察队员们还从环保这个时髦的词中体会到了那种最质朴的东西。田溯宁头上戴着美国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草原管理专业的博士头衔,重新回到草原又带给了他“重新的震撼”,他说:“近10年来,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地面对环境,手机处于关机的状态真好,黄花、蓝天、白云真好。而我是学环境的,我想的是,这样的环境如何永久地保持下去。我现在从事的IT产业是一个非常绿色的产业,我要更多地考虑企业与环保的关系,要把环保做到企业的计划中去。”
考察队的汽车在昆仑山口停下了,这里海拔4767米,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山顶寸草不生,寒风阵阵。山口立有一石碑--昆仑山口,石碑上环绕着经幡,两边有神兽护驾。旁边还有两个石碑,一个上面写着“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一个是可可西里前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的纪念碑。
这里就是可可西里了。
画外音
可可西里蒙语的意思为“美丽的少女”,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可可西里是世界第三大、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这里周围没有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到28米/秒,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4度以下,最冷温度可达摄氏零下40多度;这里气压偏低,氧气稀薄,氧气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这里烧开水的沸点只有80多度。
但这里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白唇鹿、棕熊,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野生动物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动物就有20余种。
考察队员们在可可西里进行了重点访问,先后在不冻泉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五道梁保护站和二道沟保护站进行了停留和考察。
这里就是反盗猎活动的前沿阵地,在人们的努力之下,这里还能不能恢复成藏羚羊生存的天堂?
藏羚羊 我们为此而心痛的精灵
画外音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藏羚羊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在那十分险恶的地方,它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但藏羚羊“羊绒之王”的美誉,却给它带来了杀身之祸。
在西宁,我们见到了北京的可可西里志愿者李清,他在可可西里当了一个月的志愿者,他的话让人那么兴奋:“我曾看到了上万只的藏羚羊,而且今年以来,还没有发生一起盗猎事件”。到了格尔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才嘎局长也说:“藏羚羊的数量已明显增加,尽管我们不知道确切的数字,但它产仔的成活率已达到了70%”。在可可西里,我们还看到了两位新来的志愿者,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陈龙和浙江大学法学院女教师梁清华,他们刚刚上来,还没能适应高原反应,但是这一个暑假,他们将必然是在对藏羚羊的注视中度过。王忠军就正在筹拍一部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故事片,“这将是一部很人性化的电影,票房的8%将捐给可可西里”,他说。
去年,沱沱河保护站的队员们从天敌动物口中救下了一只小藏羚羊和一只小藏原羊,为了养活这两只小生命,保护队员们每天从20多公里远的地方买来牛奶,由专人喂养。后来,小藏原羚信原突发疾病抢救无效而夭折,保护队员们为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我们本来是要去看一看小藏羚羊爱羚,和它合照一张像的,可我们赶到保护站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2点了,没有和它照相不成为遗憾,因为它很健康地生活着。
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藏羚羊已得到了越来越好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才能在公里上看到藏羚羊。但是,藏羚羊的保护急需走向科学化,比如,能否用遥感的手段得知藏羚羊的准确数字。在可可西里,考察队遇到了四个外国人,他们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动植物专家,也许,借助与国际接轨的环保理念和科学手段,能够使藏羚羊的保护走向更完善更科学的阶段。
除了藏羚羊之外,藏野驴的现状也让人担忧。保护队员介绍说,由于藏羚羊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盗猎者将盗猎的目光转向了藏野驴。现在市场上藏野驴的生殖器已由200元涨到了上万元,一些盗猎者割下藏野驴的生殖器就走,许多藏野驴流血惨死在荒原。
青藏铁路 我们对高原未来的期盼
在青藏高原,我们看到了许多失学的孩子,我们的一支笔、一块糖似乎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我们从心里希望这里能尽快走向文明,文明和蓝天不矛盾。
和青藏公路平行着,青藏铁路正在修建。在我们身边,从可可西里到唐古拉山长达千里的无人区如今是轰轰烈烈的建设工地,彩旗猎猎,机器轰鸣。我们不免有些担心,青藏铁路将给高原经济带来繁荣,但是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呢?
画外音
2001年6月29日,朱总理宣布青藏铁路开工。仅仅一年,青藏铁路已开始铺轨。目前,青藏线的建设者有2。4万人,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为艰难的攻坚战。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自始就把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并列为头等大事来抓,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建立了环境保护监理制度,由环保监理对全线环保进行监理。
我们沿青藏线走,看到青藏铁路几乎所有的宣传标语都和环保有关,“珍惜高原生态,修建环保铁路”、“关爱野生动物,呵护每寸绿草”- - -尽管如此,我们一路上都在争论,在同意和反对修建青藏铁路的两种意见中,还是达成了修建青藏铁路可以造福西藏人民的共识。
在启程之前,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报道,为了藏羚羊能完成一年一度定期的迁徙,青藏铁路为此而停工四天。北京的志愿者李清向我们叙述了他的亲眼所见。他看到了民工和施工机械悄悄地撤离了工地,并且拔掉了让藏羚羊警觉和恐惧的彩旗。繁忙的工地又变成了无人区,500多只临产的雌性藏羚羊顺利地通过了青藏铁路的建设工地,前往可可西里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产仔,去完成一年一度的延续种群的使命。李清说,青藏铁路还设有涵洞,为以后铁路通车后藏羚羊的迁徙留下了通道。
为了保护铁路沿线的植被、冻土带、高原湖泊和沼泽型湿地,施工单位还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我们寄希望于这条铁路,能为青藏高原的未来带来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