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篇分享:
这篇短文是我近期正在读的一本老书里的其中一个章节的一小段。因为感觉这一小段确实是好,所以就想把它抄写到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以感谢我心目当中的那位神级般的老师——他像慈父一样在谆谆教诲着我、指引着我……。人的一生中会出现几位影响你命运的人,他老人家就是其中的一位出现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为我开启另一扇知识的大门。
书是竖版繁体字,按照出版的时间来算与我同龄了。说心里话、其实我读的很辛苦,刚打开书的第一遍阅读,感觉就是天书,来来回回读到现在总是在几个章节里不停地重复与理解。繁体字很多都不认得、拿出字典挨个查字义,涉及到了很多的专业词句、整段整段的句子都不解其含义。书里也引申了大量的古诗词、古典的故事也特别的多,只好一个一个地去查、去整理笔记。慢慢地去消化古人留下的名诗佳句——“丹青不知老将至,意匠惨澹经营中”……

视觉上之考虑
视觉上之考虑,即是计划创作的预备工作的实施。
图案之构成,起自人类心灵中爱美之一念。意匠之具体表现,则必有赖于肌肉之熟练劳动。故手之训练,为必然的预备工作。如何能使手随心所欲,不致徒劳无功,则必有待视觉之帮助。因为无眼,则手不知所措,反过来说,也可认为手的动作,是眼在指使。因此视觉上之考虑,无疑地为创造图案的先决问题。更说清楚些,凡是视觉认为美的一切,均可能要求手把它们描写出来,甚至于要苛求手去作种种更悦目的变化,以饜嗜美的欲望。

到底视觉上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的手能不能做到?
视觉要求我们的手,将它所看见的留下一个真实的迹象,手就依照视觉所找到的对象,忠实地作一次“写生”的漫游。诸位不妨按照所说的方法试试看,写出来的东西能不能使视觉满意。假使不满意的话,我们切不可执拗或违抗,那是无益而愚蠢的。我们必须得屈手从事劳苦的训练,必待“得心应手”而后止。等到有一天,手的能力高出眼的要求的时候,手一定有惊人的杰作,要叫眼“刮目相看”呢。
眼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求手作精细而清晰的写实,绝对地忠实于自然。手就依从它这个暗示,将对象在适当的视线投射之下,安放在一个便于观察、便于描写的地位。劳动我们的手指,将对象的外貌,极忠实于眼的要求,作详尽的描写。我们称这种工作方法,为“绘画式写生”。这种工作每个从事与图案事业的,都将尽力为之。
到了这种工作相当熟练了之后,眼又开始了第二个要求:眼的第二个要求就像是漫游了一阵名山大川之后,另生一种新的企图,想再往常人所不注意的地方,如:穷乡僻壤,山岭海角中去探寻,去挖掘。就拿植物写生来说,是选择部分的描写,或作解剖的观察。如同电影镜头上的特写,把细微的表情都扩大起来。如显微镜底下的探索明瞭其局部的构造和内面的组织情形。
前一种方法作通体的观察,是浏览寻书,博而不求其精。后一种方法,是片段的精读,发掘考证,而不厌其详尽。如一叶、一花、一果之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甚至将花、果、茎等横断、纵剖的寻觅和追求。
前一种是从广阔中找装饰的源泉,后一种是向深远里探求装饰的源泉。我们称后一种工作为“考证式的写生”。
这两种的写生方法,在图案构成上其重要性相等,不可偏于一面,应兼顾而并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