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炳灵寺石窟

(2015-09-12 01:46:13)
标签:

临夏_永靖

刘家峡水库

炳灵寺石窟

丝绸之路

国保_世界遗产

分类: 足迹/陕甘宁青新
http://s11/mw690/001arLYIgy6VmjeEPwuea&690

炳灵寺以丝绸之路沿线打包的形式升级为世界遗产,终究还是有了名分。这是距离兰州市最近的世遗和国一,虽不属兰州管辖,却经常被冠以“兰州刘家峡”、“兰州炳灵寺”之名。其实永靖县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确实和兰州更近一些。时值春节假期,抽出了完整的一天时间,换来了炳灵寺石窟的一小时二十分钟。
http://s2/mw690/001arLYIgy6VmjePqTLd1&690

在兰州汽车西站坐刘家峡方向的中巴,大坝口下,19.5元,花了两个小时。上次来到这里是三年半之前,当时只是在对岸的山顶俯瞰大坝和水库,遥望黄河与洮河之交汇,泾渭分明。此行淡季,几无游人,满目荒凉。为了凑齐八个人,在渡口又等了两个小时,才终于坐上了价值25万的快艇。拥有十几艘快艇的刘家峡船王的儿子亲自掌舵,从刘家峡码头到炳灵寺码头,来回一共100元,每段行程各需1小时。
http://s15/mw690/001arLYIgy6Vmjf1YIe2e&690

就这样,早上第一班快艇迎着明朗的阳光,在蔚蓝的湖面划出深长的尾迹,急不可耐的驶向彼岸佛国。
http://s11/mw690/001arLYIgy6VmjfmnLsba&690

水面在这里骤然宽阔,继而雾气弥漫。
http://s15/mw690/001arLYIgy6VmjfyQ907e&690

千万不要打瞌睡。在文物局公布的《关于甘肃省长城认定的批复》中,我找到了如下一条:“冯家坷坨烽火台_三源镇向阳村冯家坷坨社西南约200米,刘家峡水库北岸的台地上_明_国保”。
http://s13/mw690/001arLYIgy6VmjfI7004c&690

冲出迷雾,复现蓝天,两侧是千峰万笏,眼前的一抹绿色告诉你:到了。
http://s3/mw690/001arLYIgy6Vmjg4OKC92&690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据唐代释道世著的《法苑珠林》记载,炳灵寺石窟的历史可上朔到“晋泰始年”即公元265年,现第169窟中保存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纪年题记,为我国现在存在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造像题记,证明西秦时期炳灵寺的佛教造像已初具规模,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十个朝代,近一千七百年历史。北朝时,炳灵寺称为唐述谷仙寺,或唐述窟,为羌语“鬼窟”之意,唐代时称为灵岩寺或龙兴寺,宋朝(一说明永乐之后)开始称炳灵寺或冰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炳灵寺大盛,明末清初建立了活佛转世系统,并对大部分洞窟进行了重绘。清朝同治年间发生战乱(你懂的……巴米扬大佛……),炳灵寺遭到重大破坏。1952年9月中央文化部进行了第一次勘察,并进行了第一次编号,1955年5月成立保护机构,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对洞窟进行了重新编号,199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发文,公布保护范围。炳灵寺石窟由下寺区、上寺区、洞沟区三部分组成。计有窟龛216个,石刻造像680尊,泥造像108尊,石胎泥塑27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各类佛塔56座。下寺区,位于黄河岸边大寺沟内,石窟分布长约220米的悬崖上。计有窟龛195个,其中石刻造像676身,泥造像102尊,石胎泥塑26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西秦窟2龛1,北魏窟9、龛33,北周窟3,隋窟2,唐窟23、龛112,西夏窟1,明窟3,龛5,清龛1。上寺区,位于距下寺北约2.5公里的山谷中,共有窟龛13个,大小石雕3身,泥塑造像6身、石胎泥塑1身,壁画约100平方米,石雕佛塔一座,鎏金铜造像43尊,唐卡13帧,藏文大藏经66卷 (新近版100卷)。还有卓玛殿等藏汉式建筑。洞沟区,位于下寺和上寺之间西侧的洞沟内,现存窟龛8个,壁画约60平方米。浮雕喇嘛塔6座,石雕米拉日巴大师像一尊。
http://s6/mw690/001arLYIgy6VmjgsQDj15&690

炳灵寺石窟的标准旅游套餐是乘大船或快艇来回,下岸游览一小时,过期不候。幸亏是淡季,出发前与船主讨价还价,将停留时间延长到一小时二十分钟。不过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也只能在下寺非特窟范围马马虎虎走一遍而已,非常不尽兴。劝各位石窟爱好者,有可能的话还是包船还是自驾,另外多准备些钞票,以不留遗憾。
http://s13/mw690/001arLYIgy6Vmjgv6Xi1c&690

天下第一桥?是的,曾经。《水经注》载:“有河夹岸,岸广四十丈,义熙(西秦年号,405~408)中乞伏于此作飞桥,高五十丈,三年乃就”。开元二年(714),吐蕃兵10万攻兰、渭,《新唐书》又载:“宰相建言:吐蕃本以河为境,以公主故,乃桥河筑城,置独山、九曲二军,距积石二百里。今既负约,请毁桥,复守河如约。”这座天下第一桥经历过多少次兴废已无从考证,它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宋元符二年(1099),西夏来犯,“先断炳灵寺桥,星章峡栈道,四面急攻……”。
http://s11/mw690/001arLYIgy6VmjgF7Si9a&690

景区大门身后是标志性的姐妹峰。
http://s10/mw690/001arLYIgy6VmjhgANHc9&690

半价票才25元,真是够值……然并卵……第169及172窟、第126窟、第128窟、第132窟是特窟,要分别花费300元、80元、60元、90元。
http://s2/mw690/001arLYIgy6VmjhiADv41&690

枯水季节,水库通向石窟的触角回退不少。至于这黄河水是怎样从蓝色猛然过渡到绿色,当时还真没细致观察,也没注意到明显的分界线。
http://s14/mw690/001arLYIgy6VmjhEfa51d&690

这是我见过的最温婉的黄河水!
http://s5/mw690/001arLYIgy6VmjhR8u874&690

向上游极目远望,这是我看到大佛的第一眼。
http://s2/mw690/001arLYIgy6VmjhV1iV81&690

第1窟,凿于西秦,重塑于明,已经永远被水库泥沙覆压在此介绍牌以下10米处。因为刘家峡建成蓄水,第1、16、90、133窟都被淹没。
http://s1/mw690/001arLYIgy6Vmjib3Zm50&690

第3窟,盛唐。内有单层仿木石唐塔一座,此塔是对于殿堂内佛帐的模仿,其彩绘为明代遗留,塔背面有“大明……嘉靖”题记。也许是塔基和崖体相连的缘故,这座塔难以算作独立的建筑,因而严格意义上不被统计为唐塔。
http://s6/mw690/001arLYIgy6VmjilKeN65&690

窟内不仅仅只有唐塔一个看点。
http://s8/mw690/001arLYIgy6Vmjiwh5t57&690

第4窟,初唐。
http://s8/mw690/001arLYIgy6VmjiXN2v47&690

第6窟,北周。南壁下方画有猴王本生故事。
http://s6/mw690/001arLYIgy6Vmjjdxv775&690

第8窟,隋。
http://s8/mw690/001arLYIgy6VmjmPcQ737&690

第10窟,唐。原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现北壁弟子已移入北展厅陈列。
http://s14/mw690/001arLYIgy6Vmjo80wtbd&690

第11窟,唐。
http://s12/mw690/001arLYIgy6VmjoySq73b&690

藻井。
http://s1/mw690/001arLYIgy6Vmjp3tg470&690

第11窟,唐。左手举于胸前握袈裟一角的姿态,与莫高窟唐代洞窟中的某些石像如出一辙。
http://s3/mw690/001arLYIgy6VmjphpCi52&690

第16窟,北魏。卧佛院已埋入地下15米,但卧佛在当年修坝前已离开,先复原于河对岸的卧佛殿。
http://s13/mw690/001arLYIgy6Vmjps0yMbc&690

崖壁的石窟群和脚下干涸的峡谷河床。
http://s8/mw690/001arLYIgy6VmjpEJwz87&690

17-47龛,均为盛唐。
http://s1/mw690/001arLYIgy6Vmjqgdyg40&690

开合错落。
http://s12/mw690/001arLYIgy6VmjqhmeTab&690

这华盖抢镜了。
http://s5/mw690/001arLYIgy6VmjqIE2E24&690

路边小窟。
http://s14/mw690/001arLYIgy6VmjrgTRXbd&690

另一窟。
http://s8/mw690/001arLYIgy6VmjrHlzNf7&690

门神。
http://s6/mw690/001arLYIgy6VmjrYepvd5&690

第64龛,唐仪凤三年。
http://s3/mw690/001arLYIgy6Vmjs8BPA32&690

第70窟,凿于唐代,明代增置了一尊木胎泥塑八臂十一面罗汉像。
http://s9/mw690/001arLYIgy6Vmjsn8JWe8&690

第82窟,北周。
http://s14/mw690/001arLYIgy6VmjsOJitfd&690

脸都黑成这样了。
http://s9/mw690/001arLYIgy6Vmjt3mJyb8&690

第125龛,北魏。
http://s10/mw690/001arLYIgy6VmjtmTlDd9&690

堤后关着门的是126和128两个特窟。
http://s15/mw690/001arLYIgy6VmjtpvFY4e&690

第134窟,北周。
http://s11/mw690/001arLYIgy6VmjtKlpE8a&690

隐刻的三座小石塔。炳灵寺石窟这种浮雕塔不少。
http://s3/mw690/001arLYIgy6VmjxLIT842&690

题刻也不少。
http://s13/mw690/001arLYIgy6VmjyIOMQfc&690

二层及以上均无法登入。
http://s5/mw690/001arLYIgy6Vmjz4ELyd4&690

太坑了,169窟很想看。看171窟是看热闹,看169窟才是看门道啊。可惜可惜。
http://s14/mw690/001arLYIgy6VmjzpB499d&690

第171窟,也就是大佛了,准确的说是倚坐弥勒佛,建于唐开元十九年(731),由陇右群牧使兼凉州观察使薄承祧出资修建。像高27米,上半身依山石雕,腰部以下为泥塑。从高度上来讲,炳灵寺第171窟弥勒大佛仅次于武山拉稍寺石窟36米高的摩崖浮雕释迦摩尼坐像、敦煌莫高窟第96窟35.5米高的北大像,位列甘肃省第三。
http://s10/mw690/001arLYIgy6VmjzohCh99&690

回看崖壁窟群。
http://s4/mw690/001arLYIgy6VmjzK04r73&690

向河谷上游看去。
http://s2/mw690/001arLYIgy6VmjzJdM541&690

在河对岸拍的全景。相比山的尺度,人工的佛像还是显得那么的卑微。两座高位天然巨窟显得深邃神秘。
http://s2/mw690/001arLYIgy6VmjAmCNHd1&690

根据《青唐录》,唐代佛像前立有七层楼阁,楼阁之上栈道相通,且建成年代甚早,这一代楼阁栈道应是毁于十一世纪末宋与西夏之战(有考证称栈道某些望柱、扶手栏杆,及169窟窟门处的梁柱残木为唐代遗存)。明弘治时佛阁与栈道均修复,但形制有变。根据丹巴赞措于五十年代所献《炳灵寺弥勒圣地图》,清末佛前尚有九层楼阁,阁顶又有两条倒八字型栈道直通169窟和171窟。直到同治hui乱,像废殿毁,甚至很多大型洞窟被炸药引爆。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看到这尊大佛,都联想起巴米扬。如果当年炸药再便宜一些,我们现在也许就看不到大佛了。
http://s8/mw690/001arLYIgy6VmjAMc51c7&690

这栈道真令人眼馋。
http://s5/mw690/001arLYIgy6VmjBqUF6f4&690

其他中下层小窟全貌。
http://s4/mw690/001arLYIgy6VmjBBwnpf3&690

上寺是国七增补,据这里,也就是下寺5华里。
http://s3/mw690/001arLYIgy6VmjC1lvAf2&690

来自第16窟的北魏卧佛。
http://s2/mw690/001arLYIgy6VmjCgL6hc1&690

在卧佛院遥望对岸。
http://s4/mw690/001arLYIgy6VmjCFcoHe3&690

炳灵寺文物陈列馆。
http://s3/mw690/001arLYIgy6VmjCU9YC12&690

振兴炳灵寺的高僧丹巴赞措就葬在炳灵寺附近的悬崖上,他在哪呢?
http://s13/mw690/001arLYIgy6VmjDjYD2dc&690

不得不回程,基本是跑的速度。站岗的姐妹峰在向我招手。
http://s15/mw690/001arLYIgy6VmjDJ2RUbe&690

桥不错。
http://s2/mw690/001arLYIgy6VmjEa3vj71&690

从这里上溯25公里,黄河左岸,那里有另一座传奇的国保——喇家遗址。
http://s16/mw690/001arLYIgy6VmjEboWX6f&690

可惜买的是往返票。可惜不是我的私人游艇。
http://s15/mw690/001arLYIgy6VmjF2Xpk2e&690

这是刘家峡大桥,西北地区跨度最大,536米。
http://s5/mw690/001arLYIgy6VmjGcEOUd4&690

还有祁家渡大桥。过了此桥,黄河陡然缩窄形成峡谷,右岸注入混黄的洮河。再给大家介绍一处少为人知的人文景点,虽是新建,却为圣地。沿洮河逆流而上,大约十公里左右即是吧咪山码头,上山,有一座金花娘娘庙。传说金花娘娘(金花仙姑)降生于兰州井儿街,而吧咪山即是她羽化成仙之处,关于金花娘娘的地方信仰也由此原点传播开来。感觉就是刘家峡版的妈祖。
http://s3/mw690/001arLYIgy6VmjH80z892&690

靠岸了。中间山上两座砖塔,背景不详,应是新造之物。右边这座大楼,本以为是建设中的侯船大厅,但也有说法是HJT纪念馆。胡前主席和刘家峡的关系,大家都知道。
http://s15/mw690/001arLYIgy6VmjHkfJsee&690

从刘家峡大坝下来,向永靖县城方向行进,途径长下坡。
http://s12/mw690/001arLYIgy6VmjHCylJeb&690

从某些角度,永靖像极了兰州,只不过,同一条黄河,在这里温顺如玉。
http://s8/mw690/001arLYIgy6VmjHtxvF9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