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千唐志斋(图)

标签:
杨海燕游记旅游 |
分类: 旅游 |
http://s11/middle/3fcbe62dta3bf1adf906a&690
千唐志斋大门口。大门牌匾“千唐志斋”四个字,是书画大家启功的墨宝。 杨海燕/摄
http://s1/middle/3fcbe62dta3bf1db94910&690
从大门进来,是带花廊的院落。 杨海燕/摄
http://s10/middle/3fcbe62dta3bf2fb9f109&690
听香读画之室。这是主人的书房,楹联为康有为游陕过豫宿铁门时题写,而室橱横额则为金石家罗振玉的高徒、曾任河南省博物馆馆长的关百益所题;千唐志斋门廊联为清翰林学士宋伯鲁书写,相对东廊门植联为张人杰所书。这些题字莫不神采飞扬,风格卓异,与斋内藏志书艺交相辉映,引人入胜。正面的八个大字“谁非过客,花是主人”,让人顿觉冷峻而凄凉。 杨海燕/摄
http://s5/middle/3fcbe62dta3bf31333904&690
书房内景。 杨海燕/摄
http://s9/middle/3fcbe62dta3bf321d5038&690
“蛰庐”的匾额亦为康有为题写。 杨海燕/摄
http://s4/middle/3fcbe62dta3bf342e3ed3&690
在听香读画之室前留影,在努力去听书香、花香。 李樱/摄
http://s5/middle/3fcbe62dta3bf3558d8f4&690
这些志石都是张钫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杨海燕/摄
http://s12/middle/3fcbe62dta3bf360f26eb&690
从标牌上可以看出,千唐志斋对研究历史,揭开一些历史之谜大有裨益。 杨海燕/摄
http://s8/middle/3fcbe62dta3bf371404c7&690
镶嵌在墙上的墓志铭。 杨海燕/摄
http://s15/middle/3fcbe62dta3bf379d61fe&690
冯玉祥的手书。 杨海燕/摄
http://s10/middle/3fcbe62dta3bf390ae2c9&690
其中一块墓志铭,很有意义,上书:“宁与凤凰比翼,不随鸡鹜争鸣”,让人深思。白色是工作人员在拓字,所以,看起来格外清晰。 杨海燕/摄
http://s14/middle/3fcbe62dta3bf3f94066d&690
千唐志斋院子里的东面是一处北魏石窟。 杨海燕/摄
http://s15/middle/3fcbe62dta3bf404431ce&690
据说,这些石窟是小浪底水库水位抬升时,要淹没的一处古迹,为了抢救这些文物,当地把这些石窟给搬迁至此。 杨海燕/摄
http://s1/middle/3fcbe62dta3bf418b72e0&690
石窟门前院内摆放的“八仙过海”石刻。 杨海燕/摄
http://s15/middle/3fcbe62dta3bf42f51fee&690
陇海铁路从附近经过,当时在规划陇海铁路时,千唐志斋应该扒掉。出于对文物的保护,陇海铁路绕道而建。 杨海燕/摄
http://s7/middle/3fcbe62dta3bf436f3886&690
铁门镇风光。不过由于当地有矿产资源,污染很严重。 杨海燕/摄
http://s8/middle/3fcbe62dta3bf45e18fa7&690
千唐志斋后院很大,看上去缺乏管理。 杨海燕/摄
http://s12/middle/3fcbe62dta3bf498616ab&690
新安县城。如果不看注释,只看图片,人们不会想到是一个县城一角。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不敢想象新安县如此繁华。 杨海燕/摄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