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歌文化 |
分类: 诗选诗话 |
这期选的十首诗,或多或少都有些荒诞,是我喜欢的另一种写作风格。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有秩序的荒诞,有些事情我们永远不解。不解就不必去解,好玩就行,好玩为大。
——芦哲峰
《那人坐下——给霞》
老侠
那人坐下,慢慢地
太阳慢慢地询问
街边一条剥落的长椅
那人一刻也不离慢慢地
目光都显得滞缓
那人决不左顾右盼
全身心地修理指甲
闪光如同一头酣睡的猪
那人远离一切
却慢慢进入另一个内心
坐姿庄重得如同
等待一次人工流产
芦哲峰:刘先生诗如其人,情绪饱满炽烈,笔下多激情之作,愤怒之作。难得这一首写得冷静克制,很有镜头感和画面感,情绪恰到好处。
《人群中我想见一个人》
吉木狼格
高处看水
矮处看山
她不高不矮但
很远
芦哲峰:对比顾城的《远和近》,只高不低。
《慢慢》
余怒
我在快车道上慢慢慢慢骑自行车
我的后面慢慢慢慢行驶着救护车
我慢慢慢慢地踩慢慢慢慢地出汗
红灯慢慢慢慢亮了我的心情慢慢
慢慢好起来
芦哲峰:对“不解”流派的诗歌,我大多十分不解,此诗算是例外,是一首荒诞、好玩儿之诗。上帝眼中无善、无恶、无政治正确,好玩为大。
《鱼篓令》
陈先发
那几只小鱼儿,死了麽?去年夏天在色曲
雪山融解的溪水中,红色的身子一动不动。
我俯身向下,轻唤道:“小翠,悟空!”他们墨绿的心脏
几近透明地猛跳了两下。哦,这宇宙核心的寂静。
如果顺流,经炉霍县,道孚县,在瓦多乡境内
遇上雅砻江,再经德巫,木里,盐源,拐个大弯
在攀枝花附近汇入长江。他们的红色将消失。
如果逆流,经色达,泥朵,从达日县直接跃进黄河
中间阻隔的巴颜喀拉群峰,需要飞越
夏日的浓荫将掩护这场秘密的飞行。如果向下
穿过淤泥中的清朝,明朝,抵达沙砾下的唐宋
再向下,只能举着骨头加速,过魏晋,汉和秦
回到赤裸裸哭泣着的半坡之顶。向下吧,鱼儿
悲悯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我坐在十七楼的阳台上
闷头饮酒,不时起身,揪心着千里之处的
这场死活,对住在隔壁的刽子手却浑然不知。
芦哲峰:色曲的几只小鱼,顺流则入长江,逆流则跃黄河;向下穿过清明宋唐抵达半坡,向上则是此刻,是身在十七楼的作者。前者是空间的转换,后者是时间的变换。鱼和人,都在时空之内生与死。
《紧》
赵丽华
喜欢的紧
紧紧的喜欢
一阵紧似一阵
这么紧啊
紧锣密鼓
紧紧张张的
紧凑
紧密
紧着点
有些紧
太紧了
紧死你
最后一句
是杀人犯小M
在用带子
勒他老婆的
脖子时
咬牙切齿地说的
芦哲峰:前段时间的杭州杀妻案让我又想起了这首诗,说起来恶人的恶都是相似的,而好诗的好也都差不多。如果没有第二段,这首诗仅仅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有了最后的那个故事,这首诗才有了灵魂,读到那里,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在心里感到那么一“紧”,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
《她走了》
管党生
她走了
芦哲峰:老管是当代诗人里的嬉皮士,给人的感觉一向是垮掉、叛逆、邋遢。然而,在他玩世不恭的写作当中,这首小诗,显得格外得干净与跳脱,一点不像其他诗作那样泥沙俱下。可见,再混世的人,也有细腻的一面。
《做爱做到一半》
祁国
突然懒得动
就趴在上面看起了报纸
看报纸其实也没什么意思
只是想找找上面的错别字
芦哲峰:做爱当然是很爽的事儿,看报纸就有点无聊,在报纸上找错别字简直是透顶的无聊,这是正常人的正常体会,然而一旦非正常,也就成了诗。
《第二眼》
飞沙
一只大肚子烧杯旁边
是一把黑铁锤
我看到烧杯突然碎了
而铁锤并没有移动
芦哲峰: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在第一眼与第二眼之间,肯定有什么发生。但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或许这就是荒诞主义诗歌的张力与魅力。
《梦里见》
李伟
午睡前
皮皮躺在床上
跟我打了声招呼
爸爸,下午见
过了一会儿
我以为她睡着了
谁知皮皮翻过身
又补了一句
爸爸,梦里见
芦哲峰:能生出这样的女儿,自然好诗天成,俯拾即得,旁人只有艳羡的份。
《对白云的赞美》
乌青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
白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特别白特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芦哲峰:先说“云”,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或凝华成冰晶,混合在一起漂浮于空中的可见聚合物。再说“白”,白色是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集合色,明度最高,无色相。云的厚薄决定了它的颜色,比较薄的云,大部分阳光都能通过,就显得很白。最后说“真、很、非常、十分、特别、特、极其、贼、简直……死了”,这些都是表程度的副词,用来表示云白到了什么程度。乌青的这首诗,一共8句,却用到了9个表程度的副词,有的副词还重复了2到3遍,可见这是对白云多么由衷的赞美啊。
十首诗第一期:最好的诗人最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