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短文,一种思考。
岗位是因价值而存在的,当某一岗位创造价值的作用越来越小时,这个岗位就会贬值,就有可能被抛弃。店总每年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为票房,当票房变得无法把控时,这个岗位的价值就变的很低,店总也就离失业不远了。
票房由售卖电影票产生。当排片不由你管,卖票不由你管时,店总对影院的经营就失去了作用,这种现象已然发生。随着今年后半年网票平台的大规模发力,影院的独立经营权在网票的冲击下在逐步失去。《心花路放》票房11.5亿票房,预售票房1.1亿,网络售票愈半成。双十一淘宝预售百万张贺岁档影票,其他网票网站也在跟进,票房的焦点已然从影院转战到了售票网站。
团购让影院失去会员,预售让影院失去供货商(片商),网票服务让影院失去售票台,影院业态正朝着无人化,少人化迈进,这样的大背景下影院从业人员的路在何方?这种变革是一种必然的潮流,无法回避,只能适应,逐步转型。
影院人力资源费用的降低是投资者所喜闻乐见的,不管是内在驱动也好,外在驱动也好,影院人员数量的减少是对经营有利的。同时影院经营权的丧失对投资者来说是不利的,丧失了对影院利润增长的控制,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影院在向服务转型,提供空间服务,本质上像一咖啡馆,一书店,只不过一动一静罢了,需要在投资前期定位好。
也许当下的状况还在店总可控范围之内,但身后有投资人,前面有舆论导向,也许短期内可控,但岗位的价值却在真真切切的流失,离失业不远了,这不是危言损听,就看投资人怎么想了,这是一场短期革命,未来就在眼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