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一词在当下影评口用的很滥。
李安的《少年派》说是一匹黑马,徐铮的《泰囧》也说是一匹黑马,这两部影片是黑马吗?李安在过去的几年里给观众交了比较好的答卷,票房发挥也是比较稳的。《卧虎藏龙》、《色戒》
等影片有口皆碑。再说徐铮的《泰囧》,有《人在囧途》前部的铺垫,大街小巷、大巴车、电影频道等的狂轰滥炸般放映,群众基础是有的。“黑马”在当下成了希望的代名词,成了好上加好的代名词。
行业内对“黑马”的期待有多旺盛?期待黑马多了,赌性也就起来了。今年的影视无“黑马”。期待“黑马”的出现,也多少反映出行业内人士对票房成绩的不满及希望。去年的“失恋33天”是黑马,前几年的“疯狂的石头”是黑马,那确实也是。黑马给国产电影以希望。
黑马并不好,黑马在掩盖市场的本来面貌,黑马在掩盖市场的准确判断,黑马成了自欺欺人的惯用手段。影片的成功靠扎实、有效的影片质量和宣传发行手段。加点外在的运气,新人新片就成就了黑马。影片的运气就是对手质量不佳或无对手。市场是可控的,只有在可控的市场下,才会获得稳定的收益。
“黑马”是恭维的话。行业内互敬互爱,一团和气。现实市场如何?影迷挑剔,影院逐利。国产影片十有九十票房是不好的,是没有票房的,是没有市场的。为什么放上来,十有九是被这团和气抬上来的。不要怀疑,你的片就是那九里面的。靠大片求名,靠小片获利,发行公司这样的路还能走多远。
市场繁荣了,资本就进来了,外行就进来了。浪潮退却,行家赚钱了,外行消失了。哪个行业都这样,寄希望于行业的持续繁荣,玩的人多了,行业才会更精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