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是看电影的主因吗?出于约会为目的的观影人群占总观影群体的比例如何?约会人群购票占总购票的比例又如何呢?朋友如此问,我该怎么答。
 
 
我的回答是:约会和习惯是看电影的两大主因,在观影人群占比均为12.5%左右。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看电影的每八个人里面,有一个是出于看电影的习惯来看电影的,有一个是以约会为目的来看电影的。约会人群购买了10%的电影票。(个人猜想和判断,仅供参考)
 
  我的原因如下,从三个比例考虑,年龄构成比例,购票习惯比例和群体比例
 
  1.出于约会去看电影的18-24岁之间居多(大学期间和工作一两年);
 
  2.约会看电影买双人票,一次买两张。这个购票比例在60%以上;
 
  3.约会看电影为随机行为(相对于习惯性行为来说);
 
 
关于购票量:在经常观影群体中,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占比为30%左右,50%以上的购票行为由习惯性行为群体(经常性观影群体)发生,双人购票的比例在60%左右。做近似计算:随机观影群体中处于此年龄段的比例应该会稍大于30%,约会为目的的电影消费行为为随机性行为,则30%*50%*60%=9%,10%左右购票量为约会行为促成。
 
 
参考北美2011年数据,18-24岁人群占总人群的10%,占观影人群的12%。10%的比例在可信区间内。
 
 
现在假定约会行为群体买了10%的票,按照一年一次的偶发频率计算,引用2011年中国市场数据,3.548亿观影人次,即3500万的约会人群,基本和习惯性观影群体相当(习惯性观影群体占总人口的10%,中国80%的人群看得起电影)。
 
 
约会看电影,约会是主要目的,看电影是约会的方式,对片子要求相对较低,属于随机性,偶发性消费行为,可替代性极高。为什么从感觉上大家都认为这部分人比例会更高呢?个人认为,在电影市场成长期,这部分观众作用会比较大,电影市场逐渐成熟以后,这部分人的观影习惯会降到10%以内,这样才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电影市场结构。习惯性观影消费应成为主流,支撑整个电影行业。中国电影市场从08年40多亿起步,5年后接近180亿,翻2番,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三四年之内再翻番,中国电影市场将在票房上成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