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电影市场规模以年30%的神速递增,中国农村每村每月一场电影布点完毕,稳步运转。一切种种给人以繁荣的气象。但这种繁荣是真是假,是实是虚。繁荣的背后数字大家知道多少,原因何在?
不断有行业人士爆料,中国制片90%的片子亏损。于是乎2011年底,在某些大嘴和钢炮的轰击下,提高了来年的分账比例。可曾想在他们眼中躺着赚钱的,满嘴跑火车的影院在2011年的亏损率为80%。影片的数量是以百计,影院的数量是以千计。影片的周期可以月计,而影院的周期以十年计。
整个行业链又怎样呢?
城市电影现状如上,1.3K年底又受大片狙击,濒临崩盘。0.8K呢?大家说了,放一场补200,一年下来好多钱啊。可曾想过放映成本?诚然设备是国家贴的,但农村放映员收入不如泥瓦匠收入这是个事实。今年5月份,有朋友跟我报喜,说补助发下来了,终于有钱了。这补助可是去年一整年的放映补助啊,让你干一年,一年半后给你发工资,你能高兴到哪去?
无怪乎甘肃飞天按月发工资,得到了总局从部级到局级领导的表扬,各地广电争先考察,0.8K农村电影也算个悲剧了。
从整体产业链条上看,制片和影院如此脆弱,设备和技术全赖进口。好不容易整出了个自有1.3K系统,又背了个盗版源头的罪。整出个DMAX,背了个山寨的罪,中国电影脆弱之极。
造成假象繁荣的原因是怎样的呢?怎样去改变这种状态呢?深层次原因还真得看上层建筑。脖子勒久了,松松,让咱透个气;跑快了,让咱们跑会儿再拉绳;说给咱政策,别嘴巴上说说;说不收租子了,就别收,别老干收了会返你,收了就跑路的勾当。松松绳,大家都会跑的很快。
说了一通不好,总得说点好的。表象繁荣是件好事,崛起了,习惯养成了,有基础了,倒下去不容易,行业的发展整体是朝前的。也许会走些弯路,做些错事,但方向是对的,希望是有的。只是不希望我们这些目前的从业者成为炮灰,真正繁荣时早被拍死在沙滩上而已。多些理智,走稳自己的步子,擦亮自己的眼睛,活下去,才能有所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