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携手高尔夫之八十六:2016年7月

(2016-07-01 08:35:46)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尔夫

    保持平和心态,保持轻松挥杆,努力把眼下的这杆打好。   

    练习时重点关注以下多个点,争取做好做熟练,但是下场时就不能总是纠结在一两个点上,简单化,只是按照练的来打即可。

1、瞄球时,下半身站稳,上半身放松。①腰背要挺直,②双肩双手要放松,③膝部要内收,④注意保持双手的合一。

2、上杆时,①手臂贴近身体,和左侧身体同步转动,②眼睛尽可能盯住球位,让躯干与头部、下盘分离转动,③减少头部和脊柱侧移,右膝顶住(重心移至右脚内侧)站稳左脚(左膝可以适度前屈),④方正转肩,左臂伸直。

3、顶点时,①略微停顿(肩手放松),右手腕承杆。②杆尾正对球位。③杜绝上杆过度(背部绷紧即可)。

4、下杆时,①转胯,下半身启动,②留住头部(即将注意力集中在球后位置),右肘贴着身体下来,保持双手在杆头前方(杆尾正对球位,延迟释放),③双手在回到瞄球位置时略作停顿(击球之后让杆头带领手臂),④腰部右侧向前顶出,右手把杆头送出去。

 

7月4日下午,北京金辉:108杆。

    异地打球,快乐第一。

    长铁杆可以出师,但是木杆依然不稳定,上杆太过,最近关注的两个要点做的不好,沙坑救球又有反复。其实依然是竞争的压力作祟,使得心态不尽平和。

 

7月8日下午,瑞麟:

  热心TX多是好事,虽然可能在一时间被七嘴八舌环绕而摸不着头脑感觉毛病多多,但是慢慢地冷静下来抽丝剥茧,还是能够取得不小的收获。

  1、所谓的“减少头部和脊柱侧移,右膝顶住(重心移至右脚内侧),站稳左脚(左膝适度前屈)”,尤其是需要做到:①顶住右膝,胯部转动最多45°而肩膀转动可以90°,实现肩胯的分离,同时尽可能地用眼睛盯住球位,②站稳左脚,左膝可以适度前屈以拉住左胯,切不可让左脚外侧离地。这样即可较好地保持身体中心轴的稳定,同时(双肩平转以)克服上杆过度的问题。

    目前,铁杆挥杆可以按照上述要求做好,击球效果也能体现,而木杆总是因为想要距离便稳定不住下半身,于是,要么重心左右前后摇晃而丧失稳定性,要么过度上杆而很难回正杆面。其实就是需要打得更加严谨一些。

    2、所谓的“肩手放松”,才能做到转胯开始的下杆启动。而意欲向目标方向送杆(一是控制方向,二是增加力量),也必须建立在“肩手放松”的基础上【辅之以右侧腰部向目标方向的顶出】。

    必须明白身体的核心力量发自哪里。

    3、所谓的劈起和短切,都不能再像以往那般只用肩手来控制,而仍然需要稳定住下半身并且从转胯开始启动下杆,不外,或是以上杆幅度来控制距离,或是保持住手腕的握杆角度。

    这也是以往短杆时常失误的根源所在。事实上所有的杆的挥杆原理都是相通的一致的。至于距离的控制是以大量的练习和经验为基础。

 

    虽然练的久了多了大汗淋漓了,但是最后各个杆的比拼和检验收到了效果,足以满意。

 

7月11日下午,瑞麟:

  气温35°,最辛苦的一次,几乎每几颗球就开始滴汗,两个小时下来,大汗淋漓&挥汗如雨&汗如雨下&浑身湿透,有了脱水的感脚。不过在这样的天气下动一动出出汗也好,至少因酷暑而心生的烦闷挥洒了出来。少些挥杆了吧,多想想,多思考。

 

  大处:下杆启动,一定得从转胯开始。

  包括从W杆到一号木。肩、臂和手的职责就是连接身体与球杆,稳定住了就好,切忌附加额外的动作。

 

  细节:

  1、(一号木)瞄球时,不妨将右臂微微弯曲(左臂伸直)。可以从意识上避免右臂在下杆时过早伸直而导致Out side in。

    2、一是“右膝顶住”,是要感受到右腿和右胯的绷紧,身体重心只移至右脚内侧,二是“站稳左脚”,是要稳住胯部的左右位置,左腿要有力量以牵扯住胯部的拧转,左膝只能被动地微微前屈而不可向右靠拢,三是眼睛尽可能盯住球位,——这样才能稳定住下半身、减少头部和脊柱的侧移、并且控制住胯部的转动、实现肩胯分离、实现从胯到肩的逐步绷紧。

    3、双肩平转。短陡长平。切记在瞄球时要尽可能放松双肩和双手。

    4、上杆到顶点时微微停顿一下,就是要感受到身体的绷紧,等待下半身所积蓄的回弹力量,实现从转胯开始启动下杆。

    5、下杆初期,握把应该对准球位。若是过平则可能张开手臂,若是过陡则可能Out side in。

    6、双手握杆一定要放松。下杆初期保持住立腕角度,击球瞬间充分释放,让杆头甩出去。尤其是一号木,要有意念当杆头运行到球位后方半码处即充分释放(亦即前期感觉的似乎将击球位置后移了半码)。

 

7月15日上午,四川国际:?杆。

    成绩不好,但是清晨的牧马山上风景很美,心情依然愉快。

    胯、肩和手协调不好,常常顾此失彼,击球很难扎实。看来改动作必须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若是现在练球频率的话,就得有准备长期在高杆数徘徊。

 

7月19日下午,瑞麟: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只是不知能不能将贺先生的指教和今天的感悟贯彻到实战中去。

  1、半挥杆,七分力。

  尤其是木杆,采取半挥杆方式(实际也到了四分之三幅度),把肩和手彻底放轻松,用到由下至上的转体力量,以提高击球的准确率和扎实程度。而距离并无多大损失,方向弹道却好多了。

  2、“提前释放”,充分释放。

  与延迟释放不矛盾,在下杆初期保持住手腕角度,在双手在回到瞄球位置时充分释放,以保证杆面的回正和杆头被鞭甩的效果,以提高出球速度。

  如此,方能达到手腕的充分放松、以及手和手臂的充分送杆。

  3、双肩平转。

  下杆时依然要保持得住。杜绝右肩左扣,保持住脊柱倾斜角度(收杆时双眼向右倾斜),稳定住身体重心。

  4、留住头部。

  尽量避免身体左右摇晃,把中轴位置稳定住。

 

  在实战中,尽可能将挥杆要领简单化,记得做好“放松”这个要诀(包括心理和身体)。

 

7月20日下午,成都卧龙谷:93杆。

    问题:一是“半挥杆、七分力”做的不好,下场时总会习惯性地上杆过度,二是双肩平转做的不好,左肩在使用一号木时横着转了、而在使用铁杆时又往上捞,其实做好击球瞬间的事最重要,其他的就依靠杆面角度了。 

 

7月23日下午,纸上谈兵:

  “蓄力、击打和停止”式劈起击:上杆时,随着球杆的动能翻转你的左腕,就像你准备甩毛巾之前的蓄力动作。然后返回触球时再向前翻转手腕。此处的关键是:一旦触到球,马上停止手腕和手臂动作。这个“蓄力、击打和停止”动作在触球瞬间形成猛击,球杆向地面重击,产生干脆的触球、更多的球旋和更好的距离。它还能阻止试图“挑”球的错误动作,避免打厚或打薄。

    简单的眼部诀窍让你杜绝右曲球,增加击球距离:从预备站位开始,当你倾斜头部时,你的右眼比左眼离地面更近,这不仅会促使你触球中过多朝左挥杆,还会限制上杆的幅度,因为你过于用右眼聚焦在球上。为了停止打右曲球,可倾斜头部让左眼比右眼更接近地面,就像杰克·尼克劳斯那样,这让你更容易充分转体,同时由于眼线移向目标右侧,杆头会自内向外接近触球——这正是许多伟大的球手触球时采用的高效路径。

 

7月30日上午,成都青城山:100杆。

    心态因为调侃和碎碎念平和了,上杆速度放慢了,下半身启动下杆了,挥杆就变得稳定了。

    尚需注意:①双肩平转/中轴稳定,②短切要有手在杆头前的意念。 

 

 

    2016年7月:练习3次,下场4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