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携手高尔夫之四十六:2013年8月练球

(2013-08-01 17:25:53)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尔夫

    已经两个多月时间,几乎没怎么练习和下场,现在重新拿起杆来,就谈不上什么要点什么目的的了,姑且把八月份这一个月的时间用来恢复吧——

    希望逐步找回以前的挥杆感觉,扎扎实实从头开始。

 

8月4日上午,山盛:

    个把钟头不多,因为突然来了中午饭局。但是在炎炎夏日里出了一身大汗,终归还是非常舒服。

    1、“上杆和击球时注意把头留住。眼睛盯住球。……以转肩带动手臂上杆。要有“荡”的感觉。放慢节奏。……手腕放松,右肘收住。……击球之后继续转体。不能卡住就此收杆,要把右腰顶出去,使身体呈反弓形。……保持脊柱稳定。尤其是送杆时不要急着起身。……打劈起球时,重心留在左腿上。转体。放松手臂。……”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放慢节奏,慢慢上杆,自然下杆,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同时注意保持双腿的稳固和脊柱中轴的稳定。

    ——从此开始,站回球场。

 

8月5日:【挥杆时如何保持平衡 预备姿势要做好两件事】

    首先,挥杆中不能保持平衡的人,其实在挥杆之前就已经不平衡了。再一动,当然就更没办法保持平衡了。所以预备姿势要做两件事去“互抵平衡”。

    一、提臀

  这样才能让胸向下。如果光向下弯,很容易站不稳。建议先提臀,你会感觉重心偏脚跟,然后上半身向下弯,保持平衡。重心居中,不偏脚尖,也不偏脚跟。

  二、预备姿势的时候,重心居中,头在球的右边

  大部分人为做到头在右,只是上半身向右倾斜,左肩高右肩低。这造成重心偏右脚,失去平衡。应将胯部向左推出去一点,然后上半身稍向右倾斜,头在球的右边。重心居中,不偏左也不偏右。

    第二个失去平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站位过窄。全挥杆一定要有扎强壮的根基,有助于转身。

  全挥杆时,建议双脚的中心与肩同宽。过宽会限制身体转动。反之,站位过窄,一想着“发力”,造成上下半身转动过大,上杆过大,甚至上杆到顶的时候双手都超过头了。从这样一个转动过大的位置,下杆便不得不向外扔杆,造成下杆过陡。经常是重心移到脚尖,失去平衡。有时候甚至必须向前迈一步才不至于摔倒。

  要确保站位宽度适合你本人的体型。上杆不要转动过大,不然会造成下杆向外扔杆,重心移到脚尖,导致触球失去平衡,球自然也打得很糟糕了。

 

8月5日:

http://s5/mw690/3fc41e9cgx6BCmHPUJ624&690

http://s6/mw690/3fc41e9cgx6BCmJ6BPne5&690

    Titleist Vokey SM4 高尔夫挖起杆(银头,轻钢杆身)56°-11,正是我所需要的。

    京东有券,上周五晚上小区停电在酒店休息时下单,今天上午厚厚实实地送到家里。简单端详,正品。

    ——终于开始了第一次更换球杆(原来是R9套杆的S杆)。就我现在的水平,一步一步地来吧。

 

8月6日:《本霍根挥杆理论》:充分转肩,被动转髋,稳固右腿。

    (1)在上杆时,身体各部分移动的先后顺序是:双手、双臂、双肩、双髋,下杆的顺序刚好相反。虽说有顺序的不同,在霍根看来,在上杆中双手、双臂和双肩的启动几乎是同时的,双手只是略微领先于双臂的启动,双臂的移动略微领先于双肩的启动。在上杆中双肩的转动总是先于双髋的转动。双肩在上杆开始时立即开始转动,而双髋并没有转动。当双手上杆到齐髋部的高度时,肩部的转动会自动带动髋部进行转动

    (2)被动转髋的目的在于形成肩部和髋部之间肌肉的紧张感,因为这一部分身体的紧张感是整个下杆的关键。在下杆中,髋部先于肩部向目标方向转动,这会增加肩部和髋部在上杆中形成的张力,这一张力会自然地引领双肩、双臂和双手向目标方向移动。所以说,如果挥杆顺序正确,整个挥杆会自动完成。

    (3)在整个上杆过程中,右腿应该保持和预备击球时同样的姿势,尤其是和地面的角度保持不变。霍根建议普通球友在练习和下场打球时注意检查右腿位置,因为稳固的右腿会防止在上杆过程中身体向远离目标方向的横移。
 

8月8日下午,山盛:

    走回正轨——三个小时练习,从打垫到真草,从56°到一号木,从半挥杆到全挥杆,一边挥杆一边琢磨。在今夏出奇凉快的26度气温下依然满头大汗,既畅快又欣然。

    1、应该是找回了正确的握杆方式:右手往下一些,右手大拇指肉垫盖住左手大拇指,右手中指和无名指扶住握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卡住握把。

    虽然还有些不习惯,但是效果已经显现——双手在挥杆过程中结合得更加紧密,下杆过程中右肩被压住,右手上的力量被减轻,收杆过程中更加顺畅自然,……总之,击球更加扎实。

    2、瞄球和上杆时,注意:(1)髋部向左推出去一点,上半身稍向右倾斜,头在球的右边,重心居中。尽可能减小身体侧移幅度,稳住中轴。(2)稳固右腿。(3)充分转肩,带动转髋。使上杆到顶点时背部肌肉绷紧,增大下杆时的回弹力量。(4)头部稳定。眼睛尽量盯着球。

    有意识地做到,就连一号木都能更加准确扎实。

    3、收杆时尽可能做到左腿的蹬直,这样转体会更加充分,同时上半身也能保持适度的倾斜(不急着直起),身体相对平衡稳定。

    4、尝试56°:按照上述方式改进握杆之后,双手结合得更加紧密,也就能够更好地保持手腕的稳固,以转肩和上杆幅度控制距离,真草上的切球也更加稳定。

    唯一就是从原来55°的S杆转变成56°,刀刃更薄,杆头更容易滑过球的底部,距离控制得还不好。需要多多练习以适应。——有信心就此提高2-3杆成绩。

    ……

    希望就此重新树立起信心。

 

8月11日上午,山盛:

    毕竟是盛夏,凉快几天之后的气温又升了上来,尤其是成都的闷热,一动就是一身汗,虽然流的很畅快,但是影响注意力的集中,进而会影响挥杆练习效果。

    练习中还是关注着8日领悟到的几个要点,今天做得不是太好,例如握杆时右手总会习惯性地缩回来而不能始终保持住让右手大拇指肉垫盖住左手大拇指,于是双手的一体性大打折扣,例如右手右臂依然会要习惯性地加力而不能做到放松,于是击球准确性下降,包括到56°切球精准度不够而很容易打深,例如击球后的左腿不能顺畅蹬直而很容易卡住身体的转动,例如不能做好转肩带动转髋进而绷紧背部的动作,于是手臂和手部的动作不当增加,等等。

    慢慢来吧,不必着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仔细了做到位了,才能养成正确的挥杆习惯。

 

8月13日下午,山盛:

    阮同学约球,为争取在长期停顿之后开一个好头,必须增加练习频率。谁料大有收获,感觉颇好,感悟颇深,看来正是勤奋练习的结果,即便是在34度的高温下都很值得——

    1、是从五号木开始的,上杆到顶点之后,左臂保持伸直,右肘先有一个猛地往回收(往肋部收)的动作,初时手腕不用力,继而在杆身平行地面之时有一个往球位推(甩)的动作,于是杆头由内而外地经过球位,身体变得反弓形,准确击中球的内后部,击球扎实,弹道变得笔直起来,力量也随之释放出来,同时在双手放松的情况下送杆也变得自然起来,……

    随即,尝试,从五号木到一号木,再到五号铁、七号铁,再到P杆,~~都能够比较准确地击中杆面甜点(尤其是一号木,从未有过的美好感觉),击球随之变得扎实稳定。

  反复练习,反复感觉,唯恐就像当初的某些良好感觉一般地稍纵即逝。只是这次把握住了,挥杆都比较到位,在其他要点都注意到了做到了(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左臂的伸直)的基础上,仿佛挥杆击球提升了一个层次。

  ~~嗬嗬,提醒哦:右臂/右手放松,右肘先收,继而甩腕,左髋顶住,身体反弓,准确击球!

    2、再一个就是右臂/右手的放松。

    要杜绝右臂/右手不当加力(否则右肩就会扣了过来)。特别是在使用56°的时候,左臂主导、右手只是扶住杆身,可以避免打深的老问题,力道也变得可控起来。~~是老生常谈了,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切记切记。

    3、还有就是握杆时右手的位置一定要伸下去握到位。

    这一点一定要养成习惯。切勿匆忙开始挥杆。

http://s15/mw690/3fc41e9cgx6BPbQm6Wa9e&690

 

8月15日上午,麓山:110杆。

 

8月19日晚上,山盛:

    憋了一个周末,眼见着气温略有降低,终于选择晚上来练练球。毕竟,这次下场的良好感觉需要巩固、意外失误需要找到改进良方。事实上,确实收获良多——

    1、右臂“先收后甩”的动作,注意右肘是垂直了往肋部收下来,也就是肘部得往内收,而不能朝着身后往下摁(很容易形成Outside in)。

    这样可以更好地压住右肩,避免往前扣过去。

    2、上下杆时保持眼睛看球、头部稳固。

    是过往很容易忽视的一点。一旦双眼顾着其他动作,上半身就会侧移过多,头部就会起伏过大,中轴就很难稳固,难免锄地或者剃头。而应当在瞄球上杆时,注意保持髋部的位置固定,略微右倾的上半身随着手臂转动、绷紧,只要眼睛看球,头部就能够保持位置稳固,继而保证身体中轴的稳定,由此才能带来挥杆弧线的稳定和击球的稳定。

    3、左臂主导,右臂随动。

    从56°短切开始,不一定非得把左手腕握得那么僵硬,关键是右手只是纯粹地扶住握把不至于转动,几乎没有力量,让杆头自由降落,切球变得稳定和容易起来,动作也更加柔和轻松;继而A杆、P杆和九号铁,一定注意左臂主导、右臂随动,距离控制更加得当,送杆更加充分;……

    ——上述2、3点,是打好中短铁杆的关键。练习场上针对性非常好,相信下场能够得到回报。

    4、一号木还要注意做好的一点就是充分转体。

    击球后转体不够,身体卡住了,就会影响身体平衡,就很难做好送杆动作。需要有意识地把右腰转过去转到位、把髋部送出去,自然送杆更加充分,距离和方向就会更好。

 

    据闻,球友兰先生金先生都已经能够稳定在大八咯,更有李先生基本在小八大八之间咯,……嗯,三个月间隙,勤奋程度差别,就导致我跟他们的差距愈发明显咯。倒不是非得相比,但是是一种刺激和激励。

    ——不追求跟别人相比的最好,但是一定追求跟自己相比的更好。

 

8月25日上午,山盛:

    处暑之后的雨接踵而至,天气终于渐渐凉快下来。练球打球的好季节来了,应该尽量多练练球多下下场,要不然,与山盛球友们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的,与自己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远。

    醒悟到,现在的我对高尔夫球的认识逐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于是现在更加专注的是基础的一些东西,比如“站位、握杆、重心、稳固、转体”等等,而不再是当初的“距离”。

    进步最快的球友金先生指出的“稳固”确实正确——(1)上杆时右髋顶住,下杆时左髋顶住,髋部切忌左右晃动,才能实现固定中轴情况下的转体,用身体打球,用身体的大肌肉打球;(2)上下杆时的手腕动作其实只是一个“翘腕”的动作,而不是有意识地翻腕;……事实上,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重要,越是简单的地方越是需要做好,就是用七分力气把挥杆动作做到位做扎实,剩下的只是杆头挥过球位把球打出去。

    还有就是,现在我的一号木、三号木、五号木等等都能找到“先收后甩”的感觉,却在铁杆上没有而依然难免用手打球。分析原因,一则是挥杆节奏太快,动作没有做到位做扎实,二则是对距离的意识太过强烈,总是想要打远打准,不免右手加力,三则是下场的时候心理多少有些忐忑或恐惧,精神和身体都没放松下来。——需要多练、反复练、长时间练,而高尔夫的挥杆动作都是相通的,铁杆挥杆的准确和扎实是最基础的。

    今天出现一个小小问题,就是左手大拇指肚左下侧被磨起了水泡。也是一段时间以来时不时会发生的状况。回家后才发现,已经回忆不起握杆和上下杆时的情况了。大抵应该是握杆太紧+大拇指位置不对的缘故吧。需要在下次练球时注意一下。

 

8月31日上午,山盛:

    天气越来越凉爽,要主动找寻时间来练习巩固。

    1、上杆节奏要慢一些,一定要慢一些。

    不仅仅是木杆长杆,包括短杆甚至是56°在内,把上杆的速率控制下来——从瞄球开始,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调整站位、重心、脊柱、姿势和握杆等等……把球留在视线范围内,把手臂靠紧身体,把右腿稳固、把右髋顶住,把右臂右手放松……把转体做到位、把背部绷紧,把上杆上好……把右肘收住……

    总而言之记住一句话:欲速则不达。

    2、把髋部作为中轴的支点,上下杆过程中都要避免侧移幅度过大。

    这是实现身形稳固的基点——瞄球时,身体重心要保持在两脚中间,而上身略微右倾,同时两腿略微内夹,把整个身体的中轴稳固下来。

    若是侧移幅度过大的话,中轴就容易左右上下晃动,击球就只能通过补偿动作来完成,难免失误。

    3、今天的真草切球练习效果很好。关键就是(1)上杆节奏控制了下来,(2)敢于切出去,而不再是当初麓山下场时总是切短,(3)空挥练习时一定把上杆幅度记住了。

    逐渐增强了切球信心。

    但是30-100码距离的切劈球尚不准确,需要多加练习和掌握。

    4、还有一点恐怕也是需要注意的:上下杆时保持双臂三角形不变。

    现在上杆时的双臂距离身体恐怕太远(张得太开)了,就难免用手打球。

 

 

    2013年8月:练习7次,下场1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