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携手高尔夫之七:升级2

(2010-10-14 13:07:08)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尔夫

七、他人成功经验交流:

1、左手握杆好坏,直接影响到曲腕和释放,相当重要。

    握杆是高尔夫挥杆动作中的“核心”。【Walter Hogan《五课掌握高尔夫》之“握杆”】

    正确的左手握杆正是本霍根讲的:“球杆握把放在左手掌内侧的肌肉垫上,并穿过左手食指靠近手掌的骨节,最后的三个手指要往上挤压,而手掌垫要往下压,形成的V字指向右眼。”(检验是否握好的关键就是只用食指和左手月丘的肉垫把球杆从瞄准位置轻松举到水平位置。)

    右手握杆方面,应该向手指方向移一公分左右,那样右手握杆更轻松。

http://s2/middle/3fc41e9cx9292e44201c1&690

2、上杆时一定是夹紧左右臂,通过转体来上杆,上杆到顶点,自然就不是鸡翅膀。否则就会形成外下杆。

    右手手肘从站姿时的伸直,到上杆顶点的曲肘呈90度,然后再下杆到击球瞬间伸直,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承接了肩部的力量,再通过手肘传递到腕部,再由腕部传递到杆头,是很关键的一步。这里重要的一点就是下杆时以右手肘为支点,稳固支撑,这样就会消灭鸡翅膀,消灭outside to in,击出漂亮的下挥杆轨迹来。同时,身体转动的力量会以合理的速度从肩部到肘部、腕部,再传递到杆头上,速度依次加快,最后,杆头会获得最快到速度,就会击出又远又直的球。
3、关于转体与下杆。
    应该是转胯、重心转移、转体、下杆同时进行,这几个动作一定是同时进行,不能重心转移到左脚后再下杆,这样才能更利用转动身体的力量来击球,击球更加有力准确。也就是真正体会到了重心转移是靠转身,而不是靠身体左右侧移,这才是正确的重心转移,这样才能保证击球有力准确。

    所谓身体两侧要顶住,也就是要求你转体击球,身体自然顶住。

4、关于杆头滞后。

    杆头在下杆时是要滞后于双手,但是翻腕击球之后,杆头一定要超出双手,然后杆头的力量再带动双手、双肩转动、送杆、收杆,做出完美的击球。

    普通爱好者右曲的最大原因不是身体转的太快,而是杆头下的太慢,而杆头下的太慢的原因就是因为机械的执行杆头滞后于双手的理论。

5、关于短切。

    (1)真正要以转肩来带动手和球杆。杆头一定要扫过草皮,上杆和下杆应该是一个浅的U型,所谓chipping要向下击球只是因为重心在身体左边,球位在右脚,以及双手握杆在左腿这三个准备的姿势自然做出的,而不是为了要击中球的下部而刻意往下砸球,形成V型的挥杆是不对的(那是劈起杆的打法),那样杆头无法轻松通过草皮,转肩不可能充分,送杆幅度远远小于上杆幅度,这样肯定时打不好球的;当然送杆完成,收杆时左手要保持腕部与杆身的垂直,不能翻腕,这是常识。

    高尔夫有一条铁的法则,即对称法则,不论是什么技术,都要送杆幅度等于上杆幅度,在切杆、推杆这些短杆中更要强调这一点(当然,极特殊的情况除外,如陡直上坡的球位,只能时砸球,不可能有送杆)。

    (2)不抬头和握杆要轻。这是基础也是关键,也是最不容易学习和掌握的技巧。

    (3)沙坑杆用手在打的一个标志性的错误动作,即打完之后重心仍在右脚。按照正常挥杆的动作试一下,重点是要做到转体,击完沙坑球重心落到左脚去,感觉非常轻松,球的轨迹非常漂亮。

5、右手食指和拇指对于方向的控制。

    刚开始学球时,要求右手是中指和无名指用力,拇指和食指不用力,到了稍高的层次,一定要加上食指和拇指来控制方向。一号木的击球尤其关键,上杆顶点时,基本右手只有食指感觉稍用力控制住球杆,而大拇指根部、中指和无名指是呈端盘子的姿态托住球杆就可以了,完全可以不用力。现在的开球,击球很扎实,不再是以前那种“当”的一声很脆的声音,肯定是击中了甜点,但是球和杆面接触的时间太短,虽然距离也能够了,但常常击出的球路无法控制(大部分是SLICE),而现在是“砰”的一声稍微沉闷的声音,这说明杆面回正了,和球接触的时间稍长了,是包裹着球出去的,球不会SLICE了,基本都是小左曲,很漂亮很有控制力的弹道。

6、关于转肩和用身体打球。

    (1)木杆和中远铁杆的全挥杆,要用身体打球,转肩要充分,这自不必说了。

    (2)沙坑杆转身打球更是关键,收杆时重心一定要转移到左脚。沙坑杆是最容易用手打球的(标志即打完之后重心仍在右脚),因为很多人不敢转体打球,而打好沙坑杆的关键恰恰是要转体,转移重心到左脚,一般要求右脚要抬起,除非是很短的沙坑杆,但是也要注意重心转到左脚,有时可以尝试瞄准时就将重心放到左脚。

    (3)劈起杆也要转体充分,只不过劈起杆在瞄准时重心就已经在左脚了,收杆时要求右脚抬起,只是抬起幅度不大。

    (4)起扑球,是充分转肩,同样,瞄准时重心已经在左脚,只是手的位置比劈起杆更靠前一些。由于击球距离短,转动范围有限,右脚不用抬起;也许可以说起朴球动作稍大一些,收杆时右脚稍抬起来一些,击球距离远一些,就成了劈起杆。 

    需要注意:上杆时挥杆路径太陡,尤其是上杆到顶点时左手肘弯曲过度,双手高出头部太多(实际上是上杆到位之后还在用手将球杆往上举),这样上杆顶点时头部会移动较多,上杆动作不稳。其根本因素还是转肩不对,不是以脊柱为中心左右灵活的转肩,而是用了很多手的动作,这样会导致击球不稳定。 

7、沙坑杆打不好,要检查握杆。

    左手强势,更利于快速的曲腕;右手也要注意,一定要将左手拇指握于右手的生命线,将整个左手拇指包裹起来。这样子下杆左右手就会形成自然的合力,以45度角往下砸。这样的握杆方式还能比较随意的控制上杆幅度,打出不同距离的沙坑杆。很多人握杆弱势,还是采取扫击的方式来打沙坑球,肯定打薄,打不好。

8、关于释放杆头和还原杆头。

    检验释放的是否好的关键动作就是收杆时右脚脚跟不会转的太过,最多就是90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击球一瞬间,右手用力将杆头送出去,是用手腕,而不是用转体的力量,检查的标志是击球瞬间右脚才刚刚抬起来一点。如果收杆时右脚转的太多,超过90度,则基本是全部用身体打球,没有用到手腕,没用手腕全部用身体打球,是打不出距离的。

    杆头释放的好,才能做到击球瞬间跟瞄准时一样(差别就是重心偏左脚,右脚刚刚脚跟抬起来一点,抬得太多就不对),也就是完美的还原杆头位置。

    这里其实又有一个误区,即高尔夫是用身体来打,是靠转体来打的。其实准确来讲,上杆是要基本要靠身体转动的,但是下杆就不一样,我想,只有启动下杆是用身体,是蹬腿、转髋、转肩一系列来启动的,但是,真正要释放球杆,还是要靠手腕的力量,也就是下杆到左手到腰部位置时,一定要靠手腕的力量来释放杆头。

    之前也有教练说要释放杆头,可是一直都找不到感觉,教练从来没有说过是用手腕的力量来释放,搞的“释放”二字太抽象。不过现在已经明白,必须要用手腕的力量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释放,尤其是右手手腕的释放。想象一下打鼓的动作,如果光用大臂或小臂,肯定无法击出力量以及很快的速度,而用手腕的力量,就可以既有力量,又会有很高的速度。高尔夫的击球正应该如此。

9、眼睛盯住球。

    一是上杆顶点停一下,二是盯住球。上杆顶点停一下,实际上是为了在击球瞬间盯住球(即不抬头)。盯住球说起来容易,其实是相当的难,上杆顶点的停顿,是为了做到盯住球这个技术要领的手段而已。是手段而不是必须的技术要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像老虎、金和珍、迈克坎贝尔等下杆非常快的选手打得既准又远的原因。不过初学者还是慢一点的好,慢了,就比较容易做到盯住球、不抬头了,而且送杆时也就留住头了。

    这点最重要,我觉得比什么重心转移、手腕发力还重要。道理很简单,不盯住球,不知道球在哪里,怎么可能打得好球呢。 

10、瞄球点往前1厘米,击球就扎实。

    瞄准球的后部偏上位置击打,先听到击到球,然后再听到击打打垫的声音,非常的扎实,而球的距离也增加了七八码,基本上多了一号杆,平时7号铁打150码,现在8号铁就基本能打的到了。

    更大的欣喜是三号木,以前三号木非常不稳,很容易打出剃头,下场基本不敢用,而用这种把瞄准点往前1厘米的办法,很容易的就把球击实了,听声音就很好,弹道也比较高,距离也够。唯一缺点是有点slice,重要的是左手送杆要伸直,伸直了击出的球就直了。同时,特别注意不能抬头。

    把瞄准部位提前了,相应球位也有要往后(右脚)移半个球,更有助于先击球再击起草皮。

11、沙坑打法:左手伸直打。

    沙坑仍然是跟短切一样,只需左手用力就行。左手一定要伸直,上杆比较小,感觉左手臂下来,球杆掘进沙里,自然送杆就行。关键是左手伸直,击球就很准确,不会击深。跟二三十码的短杆高抛感觉一样。

12、打远:左肩发力。

    转肩,充分的转肩,在上杆顶点停留的一霎那,会感觉到左肩部很用力,因为上杆转肩左肩膀积蓄了很多的能量,在下杆时,就通过转胯,带动腰转,再带动肩转,左肩再带动左手臂往下,这一系列的动作,力量的传递左肩是最重要。要感觉身体绷紧,左肩很用力。

    这样,距离也远了,击球也稳定多了,因为绷紧的左肩带动伸直的左手臂下杆,再伸直左手臂送杆,基本是刚性的连接,头也稳定了,下盘也比较稳,当然击球就稳定了。

13、左手大拇指是启动下杆关键。

    上杆到顶点,左手拇指支撑住球杆,下杆时,明显左手拇指用力,这样以来好像左手拇指、左手臂,左肩成为一个受力的整体。另外,左手拇指稍用力,就会有一种节奏感,上杆和下杆之间有了一个转换时间。

14、关于左腿伸直。

    (1)只有重心转移了(重心转移也是身体向左转的结果),击球时才能伸直左腿,重心转了,左腿伸直了,力量也就有了;

    (2)左腿伸直,自然就顶住左边了,因为身体是在向左转,虽然击球时左腿伸直了,重心也转了,但是此时身体实际上没有转到90度以上,重心只是在左腿的内侧,物理重心仍还在两腿中间,这时候,看起来就觉得是左腿顶住了身体;

    (3)随着击球,送杆,收杆,其实只是身体在继续的向左转,转够了90度以上,摆出收杆姿势了,左腿才真正站直了,此时,身体的物理重心也在左腿了。

15、左手送杆伸直产生的力量很大。

    努力把送杆压低。左腋下夹个杆套练习,意外体会到左手伸直送杆有很大的力量。左边肩部,左胸整个有发力的感觉。试了试一号木,尽量左手肘部靠近身体,伸直左手送杆,效果很好,打得非常扎实,击球声音不是清脆的啪的声音,而是答的一声闷响,弹道也低下来了,距离也远了。

16、下杆方面,教练再重申了他的理论,即次序要正确。还是把下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下杆到击球,击球之前左腿、左髋要留住,第二部分是击球,同时左脚、左髋转动,通常我们说的球杆释放,基本是靠手腕释放,其实是不够的,释放最关键的是击球瞬间转髋,髋部的转动才是最有力的,这个最有力的转动一定要在击球瞬间。整个次序可以分为:
    第一步,把右手肘垂直往下;
    第二步,再转身,球杆快要击到球,这时候左腿可以有侧移,但是一定要留住,不能转过去;
    第三步,击球,同时髋部迅速向左转,左腿也伸直,向左转;
    第四步,顺势动作,双手马上向左后方折起来,这个折起来的动作要双手共同用力,可以说是用了很大的力,以至于我练了五六十个球左手小臂就很酸疼。这是击球力量的重要来源之一,所谓的送杆动作而且双手要往目标方向送杆,是学图片打球的后果。只看到了图片是尽力往目标方向送杆,但这个动作是一系列动作其中一个很快的瞬间,如果照着照片这样送杆就错了,手的小臂无法发力。正确的顺势动作是,击球后马上向左后折起手臂,其实做了这个动作后,因为杆头的重量和速度,挥杆时拍出照片来,就有双手伸直的瞬间。双手伸直不是要刻意去做出来的,只是一个瞬间。
    第五步,收杆,刚才顺势动作做得好,收杆也就不成问题了。
17、上杆左手臂伸直的道理。

    上杆时左手臂尽量伸直(要使劲),绷紧左肩部,这绷紧的左肩就是力量的源泉。目的是为了取得最大的挥杆弧半径和确保这个弧半径能更精确地回到原点(击球点)。进而送杆时左手臂也将伸直。

    上杆左手伸直,下杆时方便左手翻腕,随挥的轨迹才会宽大,击球才扎实,不会右曲。因为上杆左手伸直,下杆击球时左手也会一直伸直,到3点钟的样子,左右手同时伸直,之后,左手肘才折叠、收杆。如果上杆左手不伸直,则下杆为了左手伸直就会做出更多的补偿动作,以致左手伸直翻腕的动作做的不好。

    还有一个朴素的道理:高尔夫上杆和下杆是比较严格的对称的,上杆左手不伸直,下杆即送杆又如何做到左手伸直呢?

18、正确的转肩带来快速的上下杆转换,带来快速的杆头速度,因此就不用去用手来调整怎么送杆,怎么收杆,只是随挥而已。以前要刻意做动作出来送杆、收杆,现在也许不必了。只要杆头速度够快,杆头会带着身体做随挥动作、收杆动作。

    (1)driver:上杆初期比较慢,但是折腕后,转肩就比较快,而且转的很多,转到不能转(以前转的少,是想击球准确,少转一点,根源是不会转肩),下杆时快速地回转回去,击球很扎实、稳定,距离也远;

    (2)3号木:也是上杆比较慢点,转肩快点,转多点,下杆也快,杆头速度就够快,击球出去随挥动作自然宽大,不用刻意想到怎么翻腕,怎么送杆,球打得很直,很远;

    (3)铁杆:挥杆也是一样,关键是转肩快而且流畅,击球很扎实。

    以前挥杆是比较慢的,为了击球稳当的缘故,而我之前不正确的动作是没有办法提高杆头速度的,因为一快就失误。杆头速度不够快是永远体会不到什么叫随挥的,只能是“送杆”。而所谓的送杆,基本是靠手,结果什么都得不到。

19、上杆尽早曲腕,同时右手肘紧紧夹住。

    前30公分贴着地面引杆之后,尽早曲腕,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转肩更充分了,而左手因为曲腕较早,也伸直了。次序是先曲腕,因此左手自然伸直,然后再转肩,自然转肩就充分了。而下杆因为转肩充分,感受到身体尤其是肩膀的力量了,而曲腕又比较早,释放时也觉得右手腕发力比较大。这样的击球效果就是,一号木明显扎实,距离比较远了,铁杆弹道高了,距离也远了。

    (但是,因为曲腕动作早,因此挥杆会相对比较陡一些,这样就更容易打出高后旋的球。在打木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保持一个扁的挥杆平面,否则很难打。传统的挥杆引杆比较多,前30公分的引杆部分一定要贴着地面向后走,这样形成一个更宽的挥杆弧度,从理论上说可以造成更长时间的加速度。)

20、关于推杆。

    推杆很多人强调送杆,其原理在于,推杆击球要跟全挥杆一样,一定要加速通过击球区,也就是击球瞬间不能减速,做到了加速击球,自然就有送杆了。这个送杆也是一个很自然的事,跟全挥杆送杆一个道理,叫随挥更贴切。而很多球友之所以是敲,就是上杆大,而击球瞬间是减速的,自然是敲击了,然后人为的在击球后用手或肩膀再去送杆,都是不对的。

    还有,本能的推杆就是不抬头击球(包括击球瞬间盯住球,击球后也不着急抬头),不发力握杆。不抬头是为了击准球,不发力握杆,全身肌肉放松,是为了击球更有力。

21、纠正左手鸡翅膀。

    (1)只有左手肘夹紧,下杆时才是用的身体的力量在转,上杆右手肘夹紧,才是转身体上杆,上下杆都夹紧肘部,则上下杆都是用身体在转,当然就打的扎实了。凡是有鸡翅膀的,多半是用手在打球。

    (2)左手肘夹紧了,好像身体重心才能正确的转移,送杆鸡翅膀的话,多多少少都有点重心反转,即下杆时重心没有完全转到左脚来。这样的击球,重心转移不充分,自然也是击球力量不够的。球也就打不远的。

    (3)左右手配合发力的问题。左手肘夹紧后,我体会到,下杆开始,应该是右手臂在用力,用力方式好像是用一个石片打水漂,但力量不能太大,那种力量象帮助别人荡秋千,只是顺着下杆的方向使一点巧力,而击球瞬间和送杆的时候,右手好像就没有发力,而是左边身体接着发力,也是荡秋千使巧劲的感觉。感觉上左右手发力有个时间顺序,是个接力的发力过程。

22、长打手的基本功。

    基本功扎实了,击球距离自然就会大幅增加。除了常说的(1)“鸡翅膀”、(2)挥杆轨迹、(3)旋转盘面外,以下这些也是显而易见的毛病:

    (4)挥杆过程中如“扭转”杆柄或松脱,会造成在触球时杆面方向偏向(一般人只重视松脱的问题,其实扭转的问题更难矫正)。检查的方式可在击球后保持握杆,放回到预备击球位置,观察杆面是否朝向目标。如果杆面偏移目标,学习正确的握杆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5)头颈位置如在下杆时过早向目标移动,脊柱倾角和重心前移,造成向心加速向体侧偏移。如能固定颈位,触球后右肩自颈部通过时右颈侧有强烈的拉伸感,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一般是挥杆颈肩部件未充分放松(俗称“低头”)、或左侧在触球区制动不足。

    (6)脚掌在挥杆时的压感应在双脚内缘,限制挥杆过程中重心转移幅度来增加控球能力(上杆顶端时落在后脚内缘,下杆过触球区时在前脚内缘),收杆时才逐渐转移到前脚的外侧。此外,送杆释放较充分时,收杆时重心应落在前脚外缘侧面或偏脚趾处,如在靠脚跟处,表示下杆平面向体侧偏移(释放不足或右曲)。

    (7)杆头速度有一定水平的球友可在试挥时观察球杆带动的风声,下挥时杆头带动的风声应在过了前脚后最大,如果风声偏后脚侧,表示在下杆时过早释放。肩臂在下挥和送杆时的协调性是决定双腕是否能正确释放的重要关键,熟练后再逐渐加快转身速度来进一步提高杆头速度。

23、下杆右肩转动要充分。

    先试着上杆把肩转够,上下杆转换时有一个短暂停留,把身体绷紧,下杆延迟释放,迅速转肩,击球时右手发力(有打直拳的感觉,好像高尔夫杂志有篇文章是右手像活塞)。击球时左右手都伸直,头部留在原处,甚至是更偏向右边。击球后右手仍是伸直,右肩快速往左转,转到下巴下面。伸直的右手加上杆头速度,自然完成翻腕动作。

    这里最大的改变是下杆右肩的转动很充分。回想最早的挥杆,击球送杆时左手会严重的鸡翅膀,后来乱改一通,其实是没有想明白,送杆的鸡翅膀最根本的原因是右肩主动的回转不够。送杆只靠击球后的杆头带动是没错的,但因为肩部尚未回转充分,此时杆头就带动手、胳膊继续往前,肩部卡住,就破坏了肩部和两个胳膊构成的三角,出现左手鸡翅膀就在所难免了。而右肩转动充分,送杆右手伸直,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右手伸直了,左手当然就伸直了,而转到不能转的时候,左手就弯曲,右手也弯曲,就自然收杆了。

    上杆右手的鸡翅膀也因该是同样的原因,实质就是手先于肩了,破坏了手肩形成的铁三角。因此,是用手在打球,肯定打不好了。

    再想想,高尔夫的挥杆是对称的动作。上杆应该是向右转肩,左肩左臂主动,左手伸直,右手可基本不用力,只是随着左手上杆位置屈肘翻腕,腿部,左腿基本是虚的,右腿用力顶住;下杆呢,就应该是右肩主动往左转,右手伸直,左手不用力,腿部动作呢,左腿顶住。

    注意两点:一是下杆右肩转够,转到下巴处;二是送杆右手伸直。

 

八、《泛高尔夫网——教学视频》心得一

1、“摆出击球准备姿势之后,先曲腕启动上杆,让杆身立刻和地面水平,接着就旋转肩膀到达上杆顶点。双手手臂是完全被动的,当肩膀停止转动时,就是上杆顶点。”当右手肘基本成直角时,启动下杆,直至右手臂再伸直。“上杆和下杆的路线不尽相同,组成一个月牙型。”即大幅度上杆、小幅度下杆。

2、“在上杆过程中保持双眼盯着球,下巴指向球。”尽量旋转肩膀直至背心朝着目标方向,达到上杆顶点,使得身体仿佛拧紧发条般地储存力量。要以下身为支点,感觉到腰部强劲的扭力。

    我的身体柔韧性不再象年轻人一般,但是需要努力去做,尽可能地去做。

3、不同球杆使用方法及其球位:7号铁的球位在身体中间,挥杆面适中;5号铁则稍微靠左一个球位,挥杆面稍稍扁平,往外多延伸;P杆则稍微靠右一个球位,挥杆面稍稍陡直,不要往外多延伸。

    当你用铁杆时,比较注重下击力,球放于两腿之间,位于左耳下面,头部位于球后。

    当你用木杆时,脊椎会更为倾斜,导致弧度迁移,用力比较向前,在杆头开始抬起时击中球,所以球位也发生了变化。

4、挥杆前,身体务必保持轻松柔软:膝盖要有弹性,上半身要放松,略微晃动几下杆头使得手腕放松。

5、避免击球过高:

    原因在于上杆时杆头过分倾向内侧,改善方法是要注意右肩的动作,这样杆头才会挥向正确的轨迹。

6、三个窍门解决右曲球:

    1.确定你的左手在握杆时充分的盖住球杆。2.当上杆时候杆面要保持微微的向着地面。3.在击球后的随挥要抓住“雨点”(即左手掌心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