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放白鹿 青 崖 间
---《称心如意》之李伟胜
文\安妮玫瑰
(全文完~~~~~~~~~~~~~~~~~)
在飞往长沙的飞机上,我读到一篇关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游记,其中写到一个外国人男人背着老唱片机游走世界,来到布拉格后,爱上了当地的女子,结婚定居下来。这人让我想起几年前在阳朔西街遭遇的酒吧门口演奏小提琴的那个外国男人。他年龄不祥,不再年轻,半谢顶,几乎不会说汉语。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七点,整条西街都可以听见他的琴声。他总是站在第七天堂咖啡屋门口拉琴,身边摆着一排他的演奏CD,若有人购买,他会放下琴,认真地签字……
录制前,我还没跟编导刘樱讲布拉格的故事,她先抱着嘉宾资料问我是否喜欢旅游,是否去过丽江。
我问这与哪一个嘉宾有关系?刘樱指着资料说:李伟胜,天津人,超级喜欢旅游,辞去工作去了丽江。
带着对丽江的美好回忆,去男嘉宾化妆室,见到了高个子的李伟胜,他长得很像我以前的同事——文艺部的摄像黄大可,都是高瘦的身材,微长的头发,皮肤黝黑,大男孩般的笑容,诚实的言语,朴素的装束,不管周围人如何想,始终努力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跟伟胜当然要先说丽江,是他先问我的:你去过吗?
我当然去过,在人生事业低谷的那几年,我带着小小的安妮,在春节出去流浪。开始是逃避,谁知鸟语花香印在我的心灵底片上,令我的心在山水之间,豁然开朗。
你最爱丽江的什么?我问李伟胜。
我爱丽江的阳光,我喜欢旅游,走了很多地方,谁知道出去半个月后,无论那里有多美,我都会想念丽江……一下飞机,丽江的阳光照着我,我的心都在笑,浑身舒畅……去了丽江我才知道,那里才是我的故乡……
这话,我懂。丽江之美,或者其他的风景之美,不仅仅是山是水,还有那里的人文。
去丽江旅游时,我被纳西古乐震撼地满脸泪水,被从脚下延伸到天边的油菜花飘摇的忘了日升日落。我还悄悄走进街巷深处的纳西民居,在游人罕至的地方,看到那些衣服洗得泛白的纳西老人,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絮絮交谈。我听不懂他们的话,可我看得懂他们的表情,平和,自然。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伟胜爱上丽江,一定是在那里找到了他想要的人生。
伟胜说,他以前在天津某家银行上班,自2009年2月去丽江旅游后,不再接受天津的照九晚五的生活,尤其是一想到很多年之后,自己跟其他老同事们一样上班下班,逐渐谢顶凸肚的样子,他决定过一种自己想要的天天被阳光照耀的日子。
此后,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背包刻李伟胜,义无反顾地再次踏上了丽江的土地,并驻扎下来,成立了一间小小的旅行社,以领队的身份,带着五湖四海的人,在丽江周边登山、攀岩、徒步越野……
跟李伟胜的对话,如何谈也离不开丽江,离不开旅游,离不开阳光。他说在丽江,最美丽的是周边的古镇,他总是带旅客去那里探访。我闻此言大惊,赶忙提醒他:拜托!请在节目里千万不要说出那些小镇的名字!商业化仅限于丽江就好了,咱们要一起保护那些最原始的美丽。
古镇,是伟胜最喜欢探寻的地方,他说每次在古老的街道上走着,仿佛回到了童年,他最喜欢的是古镇里的人,彼此之间毫无戒备,与谁搭讪,都如同是邻居在交谈。丽江、凤凰、乌镇、周庄,这些名镇都是给喜欢热闹的人准备的,他要开始的,是他心灵深处的行程。
和伟胜的对话,没有几个人听到,我相信,甚至连伟胜母亲都不知道儿子到底在干什么,也不清楚儿子到底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见我们相谈甚欢,有另外的男嘉宾妈妈问我为什么也喜欢旅游,我说,旅游可以让我知道我是谁,还能让我意识到我和世界的关系。
我爱旅游,在记忆里永远珍藏着旅途中的美丽。那是在漓江边漫步时听到的艄公竹篙尖的滴水声,是玉龙雪山在阳光映射下的晶莹,是四月西湖之绿的打湿眼帘……那是世界太大衬托的我太小,是此一段路彼一段路,拉长和缩短物与我、我与物的关系。
录制开始前,编导刘樱的言语里,总会无意识地带出丽江这个词。这个顶着一颗美人痣没白没黑工作的湘女,在节目录制后的微博里写道: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流浪。很多人年轻时都说拼上三五年,事业有成后一定好好流浪一番,结果数十年过去,他们哪里都没去。流浪,永远充盈着一种带有诱惑力又叫人望而却步的惆怅……
丽江,在很多人心里,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种情结。它是出世的代名词,不属于工作,不属于生存,不属于小资。它属于心灵,属于自由,属于生活。
伟胜上场的自我介绍借用仓央嘉措的诗……那一天我扬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伟胜的形象和诗,让全场的灯都保持着。我不禁在心里偷笑,提醒自己以后不能轻易相信由外貌得来的第一印象。
播放VCR时,场内的女生观众更是一阵骚动。这应该感谢那首衬托伟胜长发飞扬的背景音乐歌曲,那是我从一个蜜友10岁儿子嘴里学会的许巍的《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活,你的心了无牵挂……
节目播出时,在这一段我看到小棉袄杨铱在密室里兴奋地大叫:我要去云南——
所有热爱自然的人,都想去云南,去丽江,去美丽的地方。因为风景就在那里,寿命比人类长,我们一代又一代,从熟悉的地方,奔赴陌生的远方。其实,我们不仅仅是去看风景,更是在寻找自己的心灵。
我喜欢杨铱的真实欢叫,更喜欢在台侧的帮客席上开心地等待现场上演浪漫回归现实,一切诗意都变得苍白无力的一出独幕话剧。

果然,妈妈们的问题一轮轮抛过来。大家首先追问的是丁克问题,几番问答后,伟胜确认这是自己现阶段的想法,以后要根据另一半的想法再来确定。
关于一边旅游一边工作这事儿,12号雷蕾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她认为年轻人应该全心为事业打拼,有些成绩后才有资格去享受生活。她用了先苦后甜这个词,得到雷妈的鼓掌呼应。
这让我想起搭档盛洋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在海边每天悠闲晒太阳钓鱼,钓得够吃够喝行,并不是特别勤奋努力。一个忙碌的富人每天从这里路过,有一天他忍不住问穷人:你怎么不知道去打拼一下?穷人反问道:你赚来钱之后干什么?富人说:去海边度假。穷人说:啊,原来跟我现在一样,也是晒太阳钓鱼啊。
我很喜欢跟盛洋聊天,喜欢在嬉笑调侃中,与他戏说百态人生。盛洋很欣赏伟胜,还专门送他一本书叫《流浪集》。
没错,旅游者身上的确都有流浪的味道,伟胜身上也有,这便会让人们习惯性地给他贴一个浪子的标签。
浪子,跟放浪不羁相连,与无所禁忌有关。往好处想,是传说中一剑走天下的游侠,往坏处想,是从一个女人的身体流浪到另外一个女人的床上。
李伟胜到底是有怎样婚恋观的男人,我不能妄下结论,但是从他妈妈的着装打扮和言谈举止上,我可以确定,李家还是个很传统的中国家庭。
艳遇,这个跟旅游总是连在一起的词汇,它果然从妈妈们和公主们的嘴里冒出来,搞得现场所有的人都竖着耳朵等待伟胜回答。
伟胜很无奈地笑着,不解地问大家为什么会想到这个。
我主动给大家解释,旅游中的艳遇不像文艺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其实是很简单的四目相对,彼此怦然心动,而后擦肩而过,烟消云散。
我并不是偏袒李伟胜,常旅游的人都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邂逅陌生的旅伴,无论如何欣赏,不知根知底的,彼此都拎着几分戒备和堤防的。很少有人会在旅游中,冒着财产和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投入一分不知底细的恋情,那样做的危险系数,等于飞蛾扑火。再说,伟胜去的地方都是古镇,是探寻历史人文和自然的结合,与专门猎艳的好色之徒,有本质区别。
不管别人是否相信,我这个喜欢半自助游的背包客,从伟胜对丽江的一往情深来看,相信他是个对待婚恋很认真的男人。
8号天津姑娘孟伦也爱旅游,她会四国语言,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是印度。孟伦妈妈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不在父母身边,父母生病怎么办。
伟胜的回答让我看到对于他的人生来说,这还是个遥远的问题,但是他回答的关于距离和亲情的关系,还是满有哲理的。他说:……原来在妈妈身边时,觉得感情可能很远……后来到了丽江,我觉得和父母的感情很近……
距离总是因为思念而产生美感,人与人的感情如此,人与物的感情亦如此。旅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逃离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别人熟悉后逃离的地方。或者说,旅游也是围城心态的翻版,外面的人想闯进来,里面的人想逃出去。
孟伦妈妈认为,丽江是玩的地方,不适合生活,问伟胜什么时候可以稳定下来。李伟胜认为,他在丽江已经稳定下来了,生活的还不错。
这样的一轮对话结束后,妈妈们全部灭灯,现场只有三位公主为伟胜留灯。
这是观念的不同。我在台侧忍不住插话,提醒妈妈们,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把旅游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李伟胜来说,旅游是他生活的大部分。大家对他生活方式的质疑,实际是常态生活和非常态生活的一种碰撞,不存在谁对谁错,谁好谁劣。
可能是旅游多的缘故吧,伟胜这样的旅行迁徙者,我在丽江、大理、阳朔等风景地见过很多。他们因为喜欢一处风景,便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定居在喜欢的风景地,开一间客栈、酒吧、餐馆、旅行社,或者一间小小的商店。更有很多艺术家,背着琴或者画板,或者跟我读到的布拉格老唱片机主人一样,在某个美丽的地方驻扎下来,以非常态的状态,过着常态的生活。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喜欢以自己心仪的方式生活,不去争夺金钱和权利,他们想要的仅仅是空气、阳光、鸟语花香和一份心灵的自由。这之于绝大多数的常态生活人群来说,是件浪漫过头的事情,其重要性,根本不能与一套房子一辆车相对等。
为李伟胜留灯的7号薛萍在这一场里的装束很像梁咏琪,这个美丽的女孩是单亲,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生病去世了,陪她来相亲的是她的姑姑。
在上一轮交谈中,薛萍曾很直接地问伟胜,如果两人结婚,会不会在沈阳为薛萍买一间50平方米的房子。伟胜很不理解地回问:如果结婚,我们住在丽江,为什么要在沈阳买房子?薛萍说,如果我坚持要你会不会买?伟胜说:我会把存折都交给你。
我记得在上一轮与孟伦的交谈中,孟伦问女友过生日他会不会送花,伟胜说:我会带她去旅游。花在云南这边太便宜的,送很多也用不了多少钱的。
这两段的交谈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在现场和私下都提醒过女孩们,对于伟胜来说,旅游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而旅游必须花钱,从伟胜交出存折和生日去旅游这两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他愿意把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与爱人一起分享。
说话很少的1号秦游琴对伟胜颇有好感,我记得她在开场时说,她很希望有一间在山林里玻璃房子。她向伟胜表示,她很希望在丽江开一间客栈,然后在雪山下盖一间玻璃房子。伟胜专心地与她交流的时候,7号和11号女生突然同时灭灯。
李湘和维嘉赶紧拽回话题,希望两个女孩还为伟胜留灯。
这时,我确定伟胜是个不会跟女孩打交道的大男生,他不会左右逢源,甚至不会关注女孩子的感受。在他的成长中,他身边女性朋友一定不多,即使有,也应该是大大咧咧的男孩性格。更何况,专业户外旅游是一项忽略性别的运动。
伟胜的妈妈很着急,她跟大多数妈妈一样,希望儿子过跟大家一样的生活。我相信她不仅给杨铱说,也一定在密室对薛萍的姑姑表示,她可以说服儿子,过稳定的生活。
稳定的生活是大家心目中的常态生活,源自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生活方式,更源自于人类追求趋同带来的从众心态。隐性的心理因素是,跟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是一种安全的选择。这依然没有对错之分,就像李湘在节目里说的:风花雪月和柴米油盐到底哪一个爱情,哪一个是属于真正的幸福,妈妈们有妈妈的观点,年轻人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爱情的诠释。

伟胜跟薛萍的最后签手时刻,我含蓄地提醒伟胜,陪薛萍来的是姑姑。伟胜这个不懂女孩子心思的男生啊,不知道一句体贴的话可以融化女孩的心。生活在幸福的双亲家庭里的他,不懂单亲家庭的孩子最看重爱和安全感,他只在乎自己是不是爱,没有听懂薛萍要的不是50平米的房子,不是一恋爱就奔向结婚,而是一个斩钉截铁的义无反顾的相守不变的承诺。
就房子的事情,我跟薛萍有过一番探讨。我觉得我们老了可以选择给孩子留一套房子,也可以选择给孩子留一些走南闯北的故事。这观点是某种房子话题的延伸所得——买房子的人固定一个家,不买房子的人全世界都是家。
中国人自古讲究先安居才乐业,所以房子情结很严重,我也曾是典型的房子控,某天读到苏轼的一句诗:此心安处是吾乡。我的房子情结轰然爆破,豁然放下,认定了心安之处即为家。
节目结束之后,不少女孩子通过博客微博向我求助,希望联系到伟胜,那些恳切的言语看得我心中阵阵发慌。作家三毛浪迹天涯,千山万水走遍,最后她想停留在王洛宾身边,可惜春风不渡玉门关。
爱旅游的人,都迷恋在路上的状态,会在生命过程中永远行走不肯停留。如果爱上这样的人,在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同时,你一定要想好,自己是否能敌得住周遭荒无人烟,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意想不到?
我也是个喜欢在路上的人,向往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状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然而,抚养和赡养的责任,让我不能随便去行走,可是我的心中一直有一只自由的白鹿。
伟胜的微博这两天写到了他的艳遇……好久没有骑单车去雪山了,今天路上遇到了一对徒步的老夫妻,70多岁了,身体硬朗。他们出来已经半个月,从天津——成都——成都周边——西昌——泸沽湖——丽江,然后准备去大理——昆明——桂林——阳朔——天津。看到这对老乡我很高兴,祝他们永远幸福……
这让我看得微微笑,因为我看到了这对老夫妻养的那只白鹿。
——
THE END——
2011年3月25日北京
希望伟胜在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时,能做好未来对父母赡养的规划。
李伟胜的旅行社:丽江古城光义街忠义巷47号,木府附近,国际青年旅舍旁边!应该叫马锅头户外。
玫瑰姐姐给有缘人的婚恋理财建议:
1、花钱有计划,不做月光族;
2、早点学习理财知识;
3、充电学习是投资自己;
4、盲目从众的理财心态有危险性;
5、天天逼你赚钱的人是你的财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