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泥人生

(2010-08-22 05:16:37)
标签:

国际礼品展

泥人张

惠山泥人

陶泥人生

时尚人沙皮

创意文化

特邀嘉宾

分类: 时尚工场
陶泥人生

▲NO.1  在前两天的礼品展天津陶泥展位上看见了几座羽羽如生的陶泥作品,不禁想起“泥人张”出自天津。“泥人张”的泥人,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陶泥人生

NO.2  陶泥有南北,粗货、细货之分。"泥人张"属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

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泥人张善于在泥塑中运用绘画技巧,使泥塑单纯雅致,富于装饰趣味,作品透出一种明快清新的气息,也表现了弃恶扬善的道德意义。

陶泥人生

NO.3 红泥雕像 

在张明山的时代,天津有许多从事泥人制作的民间艺人,但在张明山的泥人作品叫响以后,许多从事泥人制作的艺人都纷纷改行了,其原因就是泥人张的作品太过精致。许多人在惊叹之余更是对制作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家的制作秘方是不为世人所知的绝招。选料一晒二搅三过滤

 

陶泥人生

▲NO.4  "泥人张"的作品好坏,首先要看使用的原料---泥的好坏。张明山在反复比较后发现,当时天津西郊区古河道地下一米处有一层红色黏土(俗称胶泥),这里的黏土粘性极强,含沙量特别小,非常适合作为制作泥人的原料。于是,张明山就与当地的农民达成协议,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农民将晒干后的黏土送到张明山居住的西北角韦驮庙胡同,然后将这些土进行一次过滤。

陶泥人生

▲NO.5

陶泥人生

▲NO.6



 

陶泥人生

▲NO.7

陶泥人生

▲NO.8 与北方"泥人张"形成对照和呼应的是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产生的时间很早,现在已无从可知其确切时间了。一到农闲季节,几乎家家都作泥人,自古有"家家善塑,户户会彩"的说法。每逢过年,在庙会和集市上,人们托个盘子,盘子里放着自己作的泥人到处叫卖,这也是农家的一份收入。在清代,惠山有袁、朱、钱等姓的专业作坊。彩塑师王春林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赞赏。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惠山有作坊、店铺四十多家,专业匠师三十多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陶泥人生

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题材多为戏曲人物,或祈福避邪的春牛、老虎、大阿福、寿星等。惠山泥人造型丰满、简练,夸大头部,着重刻画表情。匠人特别重视彩绘,有所谓"三个坯子七分画"之说。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 泥塑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远涉重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珍爱。

陶泥人生
今日特邀嘉宾博友

陶泥人生 
(2010-08-20 08:00)
 
(2010-08-19 23:07)  
(2010-08-21 13:08)
 
陶泥人生 
原创摄影  浪漫“七夕”情爱天堂
(2010-08-19 18:50)
 
(2010-08-21 10: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