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北京• 哦,忘不了的那泛灰青的汤水喲】

标签:
城市地标北京特色吃食儿休闲快乐原创文化旅游历史瞬间 |
分类: 闲聊北京 |
那时八十年代末的一天骄阳的中午,一位北京的爷儿第一次带着我迈进磁器口一家高台阶、也就能一个人侧着身子才能进去的门脸儿的非常有名的豆汁店。
屋子虽小,已经满满当当了,加上北京人能侃,在饭桌上说话特逗儿,一屋子老北京扎起堆来,边吃边喝边侃,把小店里的气氛烘托得异常热闹。
第一次,在朋友的攒诵下端起碗闻了闻,抿了抿碗边儿,哦,我紧皱眉头,嗤之以鼻:“什么呀,跟泔水似的,真难喝!”朋友津津乐道:兄弟,第一次喝豆汁,确实像泔水味儿,难咽下去,你就捏着鼻子喝两次,感觉就不一样了哦!哥们包你上瘾,还会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哦…
打那一次光顾了那家豆汁店,很长时间确确实实我老惦记着那股酸溜溜、甜丝丝的,还有点酵头味的豆汁儿…
好久,有次赶上路过,我独自迈进了那家豆汁店,迎着酸咸的味道、窜过那泛灰青的汤水的青烟儿要了碗豆汁儿,挤了个犄角旮旯儿坐下掺和着周围谈兴甚高的爷儿们,开始喝起忘不了的那泛灰青的汤水哟…
说起豆汁,北京人最爱喝,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豆汁历史悠久,是北京独有的乡土风味,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干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老北京人喝豆汁,几乎成了他们的专利,但青年人喝者甚少。
喝豆汁,可有门道哦,就好比吃炸灌肠必须要配蒜汁;吃爆肚要配芝麻酱和辣椒油那样, 喝豆汁首先得烫,正咕嘟着偶尔冒几个泡的热度最好,再者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吃起来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五味中占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儿的脆和香,绝配哦……
豆汁儿,是北京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豆汁就是这么一种京味小吃,其貌不扬,身价不高,但滋味永隽,醇美可人。在梨园中,不仅有脍炙人口的《豆汁记》剧目,且有许多名角也都是爱喝豆汁的主儿。据传,戏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就喜欢喝豆汁,他在上海时,弟子言慧珠,自京赴沪演出,用四斤装的大瓶豆汁,空运上海,以飨尊师,一时传为佳话。
老北京有句老话儿:不喝豆汁儿,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老北京的豆汁只有在北京城墙里头下喝才有味道。
那泛灰青的汤水儿,好喝?难喝?爱喝的说它好喝,不爱喝的说它难喝;会喝的觉得它好喝,不会喝的觉得它难喝。不过很多爱喝的人会上瘾,就好像臭豆腐一样,有人喜欢有人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