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在宋朝——相扑

(2014-05-20 06:34:56)
标签:

玩在宋朝

相扑

角抵社

商务印书馆

文化

分类: 《玩在宋朝》

相扑

唐宋时期,一个合格的相扑高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要体魄肥大壮健,若是“瘦人相扑”,就会被称为“不相称”。第二,要和优伶一样剃成秃头。第三,要有勇气,当时的相扑不仅角力摔跤,还会拳脚齐上。

兴盛于唐代的角抵和相扑,到宋朝时流传的范围更广。在《辽史》和《金史》中,也都有角抵的记载。像《辽史·乐志》中就有记载称,每年的正月,辽国的宫廷中都要进行朝贺,演奏音乐,角抵则是最后的压轴戏。

辽太宗多次在宫中观看角抵比赛,表演者大多是宫中的俳优。在一些重大的喜庆场合中,角抵和百戏、戏马较胜等都是必有的节目。

辽兴宗重熙十年冬,兴宗皇上得了一个皇子,驸马兼宰相撒八宁为兴宗皇上庆贺,请他到府中喝酒,席间“命卫士与汉人角抵为乐。”

汉人的体貌和装扮与辽国人不同,宰相在私邸的酒宴上命令卫士与汉人相扑表演,这其中似乎有一些没有明言的戏侮的成分。

相比之下,两宋境内的角抵相扑更普遍。《武林旧事》中提到,当时专门有相扑人组成的“角抵社”,与杂剧表演者的“绯绿社”、蹴球玩家的“齐云社”、唱赚的“遏云社”等并立,可见当时角抵的流行与普及。

书中还列举一份名单,应该都是角抵高手,在当时都是响当当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明星,比如“撞倒山”、“曹铁拳”、“王急快”、“董急快”、“曹铁凛”,单看这些名字,也可大致看出每个人相扑时的特点。

“关索”和“板沓”是其中多次出现的名字,如:张关索、小关索、赛关索、严关索、铁板沓、赛板沓、周板沓。

传说中,关索是关羽的三儿子,十分英武,宋朝的民间勇士多以关索为名,借以显示自己的勇武。“板沓”想必和关索类似,可惜不知道有什么缘故。

在那份名单的后面,又有一条“乔相扑”,玩这个项目的名家也不少,像“元鱼头”、“鹤儿头”、“鸳鸯头”、“一条黑”、“一条白”、“斗门乔”、“白玉贵”、“何白鱼”、“夜明珠”等等。

单从名字上看,这九位乔相扑的玩家毫无威猛之气,与前面的角抵高手根本不是一回事,推测一下,乔相扑大概近似于滑稽表演。

有人推断乔相扑的表演形式是:表演者身上套有一种特制的服装,从外表看是两个人扭抱在一起,表演者通过肢体的动作使那两个人做出种种有趣的动作。这样的表演形式在今天还能偶尔看到,但“乔”的不再是相扑。

在乔相扑中如何安排和设计整体的形象,使自己看上去生动有趣,对表演者的才智要求很高。

除了乔相扑,宋代艺人的表演中还有不少“乔”类的形式,像“乔像生”,傀儡戏中还有“乔学堂”、“乔宅眷”等节目,戏拟与模仿的过程中,有更多表演的成分,值得称道。

■未完待续

节选自《玩在宋朝》(商务印书馆2012年10月出版)转载请注明
■于左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