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冰鸭与过水面

标签:
明熹宗过水面冰鸭魏忠贤文化 |
分类: 《皇帝的饭局》 |
魏忠贤一案中,有一个太监刘若愚被判死刑,但他后来没有死。在监狱中,刘若愚写了一本《酌中志》,书中极力为自己做辩解,同时记录了万历、天启年间的许多宫廷事务。
《酌中志》里专门有“饮食好尚”一卷,记载的大多是宫中太监们的饮食,读来有趣。
比如每年的七月,七夕节之后就是中元节,这个季节天气炎热,要吃过水面,嚼“银苗菜”,也就是藕上的新芽。冰鸭,提前一天把鸭子煮熟,放凉之后,汤中的油脂与鸭肉自然凝结到一起,如膏如冻。
在自己的著述当中,刘若愚从太监的角度落笔,他记述的饮食与熹宗皇帝的御膳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书中也提到明熹宗饮食的一些细节。比如到了夏天,熹宗皇帝喜欢喝鲜莲子汤,也爱吃咸瓜子,即用鲜西瓜籽加少量的盐焙炒。看来,年轻的皇上口味很朴素,并不刁钻。
熹宗皇帝的父亲名叫朱常洛,是明神宗的长子。当年,朱常洛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年纪也大,明神宗把持不住自己,私幸之,宫女因而怀孕。明神宗对宫女和她的儿子都不喜欢,直到十九岁时朱常洛才勉强被立为皇太子。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昏庸无为的明神宗病故,八月初一,朱常洛继皇帝位,是为明光宗。但朱常洛随即患病,在皇帝位上只坐了一个月,九月初一便死在乾清宫,时年三十九岁。
明熹宗朱由校是朱常洛的长子,因为父亲一直不受神宗皇帝的喜爱,他这个做孙子的必然受到牵连。而且,从皇长孙到皇帝,这种身份的转变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朱由校仓促之间登上皇帝位,缺少做皇帝应有的教养与准备,也没有见过多少阵仗。
登基这一年,朱由校已经十四五岁,比起许多幼年继位的小皇帝,年纪不能算小,性情当中的许多东西已经成型。这其中就有对客氏和魏忠贤的畸形倚赖,这种倚赖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基础。
熹宗帝的母亲王才人,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生下朱由校,到万历四十七年三月病死。这期间,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魏忠贤则负责母子二人的膳食。《宝日堂杂钞》中附有一份万历朝的宫膳底帐,从中能查找到王才人和皇孙朱由校一个月的饮食开销。
母子二人的膳银,外加厨料银,总计起来一个月不到六十两银子,在宫廷中生活,这个数目算不上宽裕。也因此,负责母子二人饮膳的魏忠贤有了自己发挥的余地,称得上尽职尽责。
魏忠贤为人狡猾,又曾经在内库当中任职,有许多的便利条件,可以去宫中各库中收罗食料、财物和玩意儿,以及果品花卉之类,凡是他见到的,必定想方设法弄到手,拿去献给朱由校和他的母亲。
这些细节必定在年幼的朱由校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他继位之后,对魏忠贤十分信赖,许多的生活细微处,包括饮食,全由魏忠贤料理。比如当时宫廷中所用的酒,品种丰富,达六、七十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秋露白、荷花蕊、佛手汤、桂花酝、菊花浆、芙蓉液、君子汤、兰花饮、金盘露等。这些酒由先朝旧臣和魏忠贤等人在宫外造办,再转送御茶房进献,供皇上享用,或者赏赐臣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