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世俗生活是更丰满的历史

(2008-03-06 19:16:50)
标签:

《玩在唐朝》

中国商报

唐朝

藏钩

舞马

马球

休闲

分类: 《玩在唐朝》
世俗生活是更丰满的历史
 
来源:中国商报 | 作者:本报记者 马 莉 2008.2.29
 
在没有声光电子技术的古代,我们的祖先没有立体声电影院可去,没有电视看,也没有互联网可以上网聊天,更不能到KTV一展歌喉……他们用什么来打发时光?他们玩什么?一本《玩在唐朝》(于左著)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玩法。


  ·唐朝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代,几乎每一种娱乐都能找到相应的诗句·


中国商报:这本书截取了历史的一个截面,写当时的娱乐方式,最初的想法是什么样的?


  于左:这本书实际上是一件副产品。两年前,我给台湾的一家出版社写一本唐朝小说,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接触了一些唐人笔记,发现其中提到许多古怪的东西,像藏钩、弹棋、樗蒲、驴鞠、长行等,出于好奇,顺着那些名目找下去,发现它们原来都是很有趣的玩意儿。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但构成我们历史的并不只是帝王将相、经书权谋,往大里说,那些只能算是历史的筋骨,而几千年来绵绵不息的世俗生活却是更生动更具体的血肉,我们透过一个朝代的娱乐方式可以得到一段更丰满的历史。

  中国商报:那是一段很久远的历史,那么多那么详细的资料是如何搜集到的?


  于左:写作的资料绝大部分来自于新旧《唐书》、《太平广记》和唐宋笔记,我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在材料的占有上有缺欠。收集的过程比较繁琐,更大的困难却在梳理和甄别。
  材料决定内容,书中的许多玩意儿大多在唐朝以前已经出现,但比较零碎,通常只有三言两语。要想为某个朝代的娱乐专门写一本书,只能从唐朝开始。
  我最初的打算是写一本《唐朝玩意儿》,中华书局的王军先生和刘胜利女士建议用现在这个名字,《玩在唐朝》更贴近更庄重,也拓展了写作的思路。

  中国商报:书中用了大量的的史料,但读来生动有趣,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于左: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梳理和归纳史料,把一种玩意儿的传承历史写清楚,把它在唐朝时的形式和规则交待明白。我并未刻意凸显它们的娱乐性,因为一种玩意儿、一种娱乐方式能够出现和流传,它本身必然是有趣的,我写明白了,读者便能体会到它的妙处。
  唐朝人的笔墨没有拘束,我只要把相应的材料组织到书中来,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内容和语态,生动和趣味也就很自然地表现出来。
  唐朝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代,文人不只吟咏风月,也有许多诗赋是在娱乐时作的。像唐玄宗和大臣们就曾为拔河、舞马等写过诗。几乎唐朝的每一种娱乐都能找到相应的诗句,把它们放在书中自然水乳交融,不是生硬的点缀。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舍弃了许多优美的诗篇,非常可惜。

  ·休闲娱乐是富贵人家的专利,大众连做看客的机会也不多· 
  
  中国商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鼎盛时期,那时整个社会休闲娱乐是不是很普及?


  于左:唐朝初期和中期,除去“安史之乱”,大部分时间社会安定,玩乐之风盛行。和后世相比,唐朝的禁忌要少许多,基本上只要你财力足够,什么东西都可以玩。
  许多大型的娱乐活动都是官办的,唐玄宗时的百戏、拔河、舞马更是皇家主持,其中一些也对百姓开放,有时候因为观看的人太多,还会有场面失控的情况发生,惹得皇上很生气。
  另外,像龙舟竞渡这种花费昂贵的活动通常也由官府操办,出资置办大船,操桨之人应该来自民间或者军中,庶民可以随便观看,地方官员也可以借此显示自己的政绩,算得上是官民同乐。
  皇上与官府操办的这些娱乐,都有一种好大喜功的倾向,有些是向外邦使臣炫耀,有些则为地方官吏向皇上谄媚献忠。百戏中因此出现了许多大型节目,空前绝后。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这在娱乐上也有反映。当时有来自天竺的幻术伎乐、来自西域的狮子舞、胡旋舞、泼寒胡戏,双陆、长行最早也是从天竺输入,唐玄宗那些优雅的舞马也大多是外邦进献,这些异域色彩的娱乐与本土的娱乐交织渗透,互相影响,结果自然是绚丽多姿。

  中国商报:这些玩法哪些是唐朝才出现的?哪些在唐朝时发展到了顶峰,并且很普及?


  于左:书中写到几十种消遣方法,认真想一想,完全始于唐朝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好像只有泼寒胡戏、俗讲、骰子选格等几样,驴鞠和步打球是马球的衍生物,是唐朝特有的东西。宋朝时宫廷里还有驴鞠,步打球则没有记录,出现了类似的玩意儿,比如捶丸。
  另外关于象棋的最早记录也在唐朝,只是当时不太流行,我放到宋代去谈了。
  相对而言,在唐朝达到顶峰的娱乐方式就很多,比如斗鸡、舞马、马球、藏钩、百戏、樗蒲、双陆、角抵。围棋也是在唐朝时确立了与现代围棋大致相同的形制。当然,还有一些玩意儿在唐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像投壶、弹棋。
  达到顶峰的娱乐方式中,比较普及的有藏钩、樗蒲、双陆、角抵。它们在形式上都很简单,贫富咸宜。在当时,樗蒲的流传之广很像现在的麻将、扑克,是纯粹的赌具,赌注的大小与玩者的财富有关,许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杨国忠早年就曾经因为还不上樗蒲赌债,一走了事。双陆和长行也与之类似。
  另一种藏钩,许多时候是把它作为酒令来用的,大家在酒席边随便拿出一枚戒指就可以开始,天真烂漫,雅而有趣。当然也被用来赌博,几十个人、上百个人聚在一起,手手相递,察言观色,其中的万千情态,单只是想一想就很让人着迷。
  斗鸡和马球也很普及,各地都建有马球场,军队的驻地通常会有一块球场。但唐朝不许平民骑马,真正能打马球的主要是官贵和军将。到了唐朝晚期,文人也有打马球的,比如新科的进士有一个例行的活动,大家一起到长安的月灯阁打马球。乾符四年考中进士的刘覃打球时还赢了一群军将,感觉特别骄傲。
  在当时,许多州郡都有斗鸡台,其中的一些是前朝留下的。和马球一样,斗鸡并非人人玩得起,开元、天宝年间斗鸡最风行的时候,一只上好的斗鸡价值连城,有些人养不起一只斗鸡,只能为自己雕一只木头鸡,抱在怀里四处游逛,痴迷到了极点。

  中国商报:文化娱乐是离不开物质的大背景的,这些玩法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大背景相吻合?


  于左:这是一个大问题,从总体上讲,只有一个安定、富足的社会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娱乐。
  透过文献和文物大致可以看出,和其他时代一样,唐朝的休闲娱乐也是富贵人家的专利。像唐朝最盛行的马球、斗鸡,寻常百姓都玩不起。
  在当时,大众的娱乐方式其实少得可怜,连做看客的机会也不多,许多时候只能自己找乐儿,在街头跟着人家看看角抵和傀儡戏,到寺院里听和尚们讲佛教故事。
  唐代的寺院除去宗教的功能,还是重要的娱乐场所。长安城里寺院林立,民间的百戏、角抵、傀儡等大多在寺院表演。一些聪明的僧人看出其中隐含的机会,于是出现了俗讲,把佛教故事通俗化,慢慢演变,是后世说书的雏形。
  成书于唐朝末年的《北里志》中记载,长安平康里的妓女难得有出门的机会,但每月初八日,附近的保唐寺里有僧人的讲席,妓女们不肯错过,私下里贿赂假母,到初八日一定要赶到寺里去听僧人讲故事。城里的浪子也跟踪而至,好不热闹。
  “安史之乱”让唐朝元气大伤,山河破碎,是唐代一个重要的分界线,这一点也表现在娱乐上。前面我们说,许多玩法在唐朝达到顶峰,这种顶峰其实就出现在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在那以后,宫廷里的斗鸡舞马散落民间,以后大规模的表演就很少见了。
  唐代实行里坊制,长安、洛阳等地坊禁严格,天黑之后大家只能待在家里,这种时候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围棋、藏钩、樗蒲、彩选、长行一类的棋艺。

  ·简单自发的娱乐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商报:从对唐朝人娱乐方式的研究中,您个人觉得,从古到今,娱乐方式的进化轨迹是怎样的,什么特征的娱乐方式才有恒久的魅力?


  于左:一个时代的娱乐方式通常带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特点。比如,单独抽出唐朝的某个、某几个玩意儿,我们看不出什么。但是,如果把唐朝所有的娱乐放到一起,我们就能感觉到一种瑰丽、一种宏大,带着放肆和野性。像唐朝特有的泼寒胡戏,在寒冷的冬天,一大群人打扮得漂漂亮亮跑到街上,鼓乐相伴,互相泼冷水,想一想就十分刺激。或者激烈的马球,许多人因为打球而丢了性命,至于打断手腿、打破脑袋的就更多,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放肆越来越少。
  从一个更长的历史角度看,往往是那些简单的、自发的娱乐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像角抵、蹴鞠、围棋,到唐朝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也还没有消失,只不过换了另一种面目。另一种最原始的击壤,虽然非常简陋,但流行的历史长得出奇,与我年少时玩过的一种游戏极类似。
  唐玄宗爱看斗鸡,唐德宗爱看竞渡,唐穆宗、唐敬宗爱打马球,他们凭借皇权的力量也曾使那种娱乐风光一时。但是,只有这些来自民间的娱乐重新回到民间去,它们才能显示出真正的魅力,才能长久流传,绵绵不绝。

 

■节 选


  ……安禄山本人就是个胡人,生得又白又胖,一副大肚皮几乎垂落到双膝上,跳起胡旋舞的时候整个人却能旋转如风,实在称得上奇迹,那样子也一定很可观。

  软塌塌的大肚皮一旦旋转起来,离心力必定相当大,双腿要有足够的力量才不会把自己甩出去。不过,一旦完全旋转起来,就像旋转中的陀螺,反而容易控制,这时候需要担忧的就是如何能够安全地停下来。


  ……唐朝时的透剑门戏更加惊险,在一个几十步长的布幔长廊中,用锋利的长剑密密地编织。这样的阵式不可能飞身而过,要比现代的钻火圈难得多。

  当时的宣武军中,就有一员小将命丧在这剑阵之中。这位小将常在军中宴乐时表演冲狭戏,他的表演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他是骑着一匹小马穿越剑阵的,这自然添加了许多风险。作为奖赏,小将表演一次可以得到三匹帛。

  有一次军中大宴,其间有许多百戏表演。主持者忙乱中漏掉了小将的名字,让他十分生气,去找军中大将争论,勉强把自己的名字补上了。

  轮到他表演时,小将显得格外小心,在剑阵之外调整好小马的步调,然后冲入剑阵。不曾想才走出几步,忽然起了一阵风,身下的小马受惊,一下子碰到剑刃上,惊痛之下马的步调大乱,结果人与马双双惨死于利刃之下。


  ……《太平广记》中,还记录了一个类似恶搞的故事:有一个轻薄之人新被任命为某郡的刺史,当地人为了迎接他上任,特意组织了百戏,有吞刀吐火、吹竹按丝、走圆跳索、歌喉舞腰等。

  到了上任的那一天,新任刺史来到众人面前,对眼前热闹的百戏却视而不见,一点兴致也没有。众人不免扫兴,私下里议论这位刺史大人清峻孤傲,不易亲近。

  没想到,几天之后一个大热天,新任刺史登上高楼,让人替他去找些乐人优伶来。下属们暗暗高兴,飞快地找来一群乐人,吹拉弹唱者,吞刀走圆者,歌喉舞腰者全都到齐了。





  刺史让乐人们进去,逐个给他表演,可他随便听一听就把乐人一个一个赶了出去,最后上来一个吹笙的。





  刺史问:“你拿的乐器叫什么?”





  “回大人,这个叫‘笙’,可以吹奏。”乐人说着就捧起笙来给刺史吹了几声。





  刺史摆手止住他,“你吹的时候不要动手指,只管一味地吹就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