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痛: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风寒湿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因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除脑系疾病、头颅损伤及眼、口、鼻等头部病变外,许多全身性疾病也都可以导致头痛。或直犯清空,或循经上扰,致使经气壅遏不行导致头痛的发生。
内伤头痛病、脉、证、治:
病因:多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而以风邪为主;
分类:
一、风寒头痛:
1、风寒犯太阳头痛: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
方药:川芎茶调散、麻黄汤、葛根汤选用
2、寒犯厥阴头痛: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
方药:吴茱萸汤;
3、寒犯少阴头痛:全头痛,头痛如斧劈,势不可忍,午后则恶寒体痛,四肢逆冷,脉沉细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4、寒犯太阴头痛: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脉沉缓
方药:九味羌活汤
二、风热头痛:头部胀痛,恶风发热,或鼻塞流浊涕;或目赤面红,口渴喜饮,便秘溺赤,苔薄黄,脉浮数等
方药:芎芷石膏汤、神芎散、桑菊饮等
三、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 重,胸闷纳呆,苔白腻,脉细缓或浮缓。
方药:羌活胜湿汤。
四、风寒湿化热头痛:头痛日久,偏头痛,或两侧头痛如裂,阴雨或是湿热加重,伴有口干口苦,目赤等症。
方药:清上蠲痛汤
五、夏季暑湿头痛:微有畏寒,汗出不畅,口渴胸闷,恶心纳呆,饮食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方药:黄连香薷饮加藿香
六、暑热头痛:头热胀痛,若近烟火则会加重头痛症状,口干而渴,汗多如淋雨;舌质淡红,脉浮数。
方药:竹叶石膏汤
七、风湿热头痛:偏正头痛,年深不愈,风湿热上壅损目,脑痛不止,多见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虹膜睫状体炎等病症。
方药:清空膏
内伤头痛病、脉、证、治:
一、气虚头痛:症状表现为头痛绵绵,遇劳则
甚,伴有精神疲倦,气短,面色少华,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而弱。
方药: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顺气和中汤加减。
二、血虚头痛:头痛隐隐,缠绵不休;面色少华,头晕,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 细弱。
方药:人参养荣汤
三、肾虚头痛:
肾阳虚者呈现面白畏寒,腹泻便溏,自汗,手足冷,食欲欠佳等症状,脉沉细弱,右归丸;
肾阴虚者兼有烦躁烘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尿赤便秘等症状,脉细微,舌红,苔少,左归丸。
四、太阴头痛:额前眉棱骨处明显,伴胸闷、泛恶,甚或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选奇汤
五、肝阳头痛:头胀痛且眩,以两侧及巅顶为主,伴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胁痛,面色潮 红,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如头晕较显而颤动不已者,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六、瘀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昼轻夜甚,面色多见晦滞,舌紫 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方药:通窍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
七、肾厥头疼:为慢性肾衰竭发展至终末期尿毒症时出现的尿毒症脑病。主证头顶痛不可忍,四肢厥冷。
方药:玉真丸、来复丹、黑锡丹即愈
八、厥阴头痛: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
方药:吴茱萸汤
九、少阴头痛:头痛连齿,脑内痛,足寒气逆,指甲青紫、脉沉细。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
病证鉴别
1、真头痛与一般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呈突发性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常伴有喷射性呕吐,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常见于西医学中高血压危象、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等危重病证。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应行头颅CT或MRI检查或脑脊液检查,以免延误诊断治疗。应与一般头痛区别。方药:救脑汤、护首汤
2、偏头痛的特点与治疗:以一侧头部疼痛暴作,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呈胀 痛、刺痛、或跳痛。痛止如常人,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特点。多因情绪波动、睡眠不足、劳累过度而引发。偏头风(痛)的病因虽多,但与肝阳上亢、肝经风火上扰关系最为密切。治疗多以平肝清热、息风通络为法,常用天麻钩藤饮或羚角钩藤汤加减.
3、雷头风:以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为特点,多为湿热夹痰上冲,可用清震汤加味治疗。
相关文章阅读:
历代医家对于咳嗽的辩证论治归纳
古今痰病证治简易图表
一个人有9次防癌机会 你错过了几次?
重症肌无力的辩证治疗
白血病,很好治——吴锡铭自治白血病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