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辩证论治归纳(三)暑温
(2016-06-23 10:56:53)
标签:
中医新技术汉唐本草管振勇 |
分类: 辩证论治 |
暑温病是夏季感受暑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病急骤,初起即以里热盛为特点的温病。由于邪气炽盛,暑温病初起就可以见高热,大汗,渴欲冷饮,脉洪大等气分热盛的临床表现,
暑湿病在高热的同时伴有脘痞,身重,舌苔腻等症状。口因其热势鸱张,传变迅速,病变过程中既可以耗气伤津而引起虚脱亡阳,又可以深入营分、血分而出现神昏、动血、动风的变化。西医学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出血热等疾病,可以参考暑温病辨证论治。
清涤暑热的药:黄连、竹叶、荷梗、西瓜翠衣、知母。
益气生津的药:西洋参、石斛、麦冬、知母。
一、卫分暑温
(2)暑伤津气
【临床表现】身热,汗出,口渴,息高,心烦,尿黄,肢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3)虚脱亡阳:同上
二.气分暑湿
【证候分析】是湿热病中热重于湿的类型.,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温热夹湿病”
(1) 暑湿困阻中焦
【临床表现】壮热,大汗出,渴欲冷饮,小便短少,胸脘痞闷,身重,舌红苔
黄燥,脉洪大或滑数。【方药】白虎加苍术汤
(2) 暑湿弥漫三焦热
热与湿都弥漫于全身。
【临床表现】身热,面赤,咳痰带血,汗出,心烦,眩晕,耳聋,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色黄味臭,舌红苔黄滑腻,脉滑数。“温病耳聋,病系少阴,是湿热上蒙清窍所致,千万不要误认为是少阳病而用柴胡治疗。而柴胡是升提、发散的药物,用它会使湿热邪气因升提而上涌,反而加重耳聋。与柴胡者必死。”【方药】三石汤
三、暑热入营
(1)热灼营阴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或时有谵语,斑点隐隐,口反不甚渴或竞不渴,舌红绛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方药】清营汤(方见春温章)
(3)内闭外脱【临床表现】身热灼手,四肢厥逆,痰壅气粗,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进而身热骤降,汗出不止,喘息气短,脉细无力,甚或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舌淡白,脉微细欲绝或散大。
【方药】安官牛黄丸合生脉散、参附汤
四.暑热入血
(l)暑伤肺络
【临床表现】灼热,烦渴,咳嗽气粗,甚则喘急鼻煽,头目昏闷不清,甚则神昏,骤然咯血、衄血,甚则口、鼻涌血,舌绛苔黄,脉数,或芤,或微细欲绝,或散大。属气血两燔证。【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
(2)气血两燔
【临床表现】壮热,烦渴,躁扰昏狂,或昏愦不语,斑点密布,甚至连结成片,色紫黑,衄血、吐血、便血.、尿血,或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间痰鸣,舌绛苔焦燥,脉数,或洪大而芤。
【方药】神犀丹合安官牛黄丸。
(3)暑热动风【临床表现】壮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或神昏狂乱,四肢厥逆,舌于绛无苔,脉弦数。【方药】羚角钩藤汤
(4)暑伤心肾
【临床表现】心热,烦躁,口渴消水,肢体麻痹,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 【方药】连梅汤
五.暑热已退,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唇干口燥,夜寐不安,精神萎靡,饮食无味,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弱。【方药】三才汤
六、痰瘀阻络
【证候分析】暑温病的后遗症。这种后遗症一般很难治愈,有的甚至终生不可逆转。
【临床表现】神情呆钝,甚或痴呆,或失语、耳聋,或手足抽动,或手足拇一诸占挛,肢体强直,或痿废不用,舌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沉涩。【方药】三甲散加减
七.冒暑
八、暑咳
九.中暑、暑厥
【证候分析】中暑发于夏季高温天气,是因人在烈日下行走或在高温环境下劳作,导致暑邪卒中而发病。
【临床表现】高热,口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气急喘促,喉间痰鸣,四肢厥逆,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沉伏。
【方药】苏合香丸如果一时找不到苏合香丸,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的水 剂代替。如果暑热很重,体温很高,也可以用至宝丹。
十、暑秽
【临床表现l身热有汗,头晕而胀,胸脘痞闷,呕恶,烦躁,甚则神昏,耳聋,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濡数。
【方药】雷氏芳香化浊法
前一篇:温病辩证论治归纳(一)风温
后一篇:温病辨证论治归纳(四)湿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