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面部对应的内脏

标签:
转载 |
分类: 辩证论治 |
?膀胱、子宮 2?右卵巢 3?升結腸 4?輸尿管 5?橫結腸 6?右腎 7?胰腺 8?右腎上腺 9?肝 10?胃 11?右肺 12?食道 13?右支氣管 14?甲狀腺 15?咽喉 16?左卵巢 17?小腸 18?降結腸 19?左腎 20.十二指腸 21?左腎上腺 22?脾 23?膈膜 24 ?左肺 25?心臟 26?左支氣管
面部反映整體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為整體完整的縮影。面部的各部分屬不同的臟腑,是面部望缘幕A。古今面部分屬則有所不同。傳統的面部臟腑是在《內經》有關臟象、氣血、經絡分布的理論基礎上而形成的。現代面部各部分屬,是在生物全息理論指導下形成的,它在面部呈現一個倒置內臟圖形,亦就是整體內臟在面部的縮影。下面分兩部份介紹。
一、古代面部分屬
根據《靈樞?五色篇)的分法,把整個面部分為:鼻部稱為明堂,眉間稱為闕,額稱庭(顏),頰側稱為藩,耳門稱為蔽(見圖2-1)。
圖2-1明堂藩壁圖
圖中各部分與五臟相關位置是:庭為首面,闕上為咽喉;闕中(印堂)為肺;闕下(下極、山根)為心;下極之下(年壽)為肝,肝部左右為膽:肝下(準頭)為脾;方上(脾兩旁)為胃;中央(顴下)為大腸;挾大腸為腎;明堂(鼻端)以上為小腸,明堂以下為膀胱、子處(見圖2-2)。
圖2-2面部色苑謱俨课粓D
此外《素問?刺熱篇》把五臟與面部相關部位劃分為:左頰為肝,右頰為肺,額為心,頦為腎,鼻為脾。
二、現代面部臟腑分屬
現代面缘呐K腑對應分布,與古代面部臟腑對應分布全然不同,它如同一個倒置的人體內臟器官在面部的縮影。
如額頭正中近髮際處為子宮、膀胱;額中線兩側為輸尿管;輸尿管近子宮,膀胱處兩側為左右卵巢;額中部為小腸;額中兩側右為升結腸,左為降結腸;前額眉骨上為橫結腸;兩眼上下胞為左右腎;兩眼之間(即山根處)為胰腺;鼻端為十二指腸;鼻端兩側為左右腎上腺;鼻頭為胃;左顴處為脾;右顴處為肝;人中處為食道;鼻唇溝處為膈膜;口唇處為心臟;下唇下為甲狀腺;下頦處為咽喉;兩頰為左右肺;支氣管位於唇角兩側至下頦(見圖2-3)。
l·膀胱、子宫 2·右卵巢 3·升结肠 4·输尿管 5·横结肠 6·右肾 7·胰腺 8·右肾上腺 9·肝 10·胃 11·右肺 12·食道 13·右支气管 14·甲状腺 15·咽喉 16·左卵巢 17·小肠 18·降结肠 19·左肾 20.十二指肠 21·左肾上腺 22·脾 23·膈膜 24 ·左肺 25·心脏 26·左支气管
现代面诊的脏腑对应分布,与古代面部脏腑对应分布全然不同,它如同一个倒置的人体内脏器官在面部的缩影。
如额头正中近发际处为子宫、膀胱;额中线两侧为输尿管;输尿管近子宫,膀胱处两侧为左右卵巢;额中部为小肠;额中两侧右为升结肠,左为降结肠;前额眉骨上为横结肠;两眼上下胞为左右肾;两眼之间(即山根处)为胰腺;鼻端为十二指肠;鼻端两侧为左右肾上腺;鼻头为胃;左颧处为脾;右颧处为肝;人中处为食道;鼻唇沟处为膈膜;口唇处为心脏;下唇下为甲状腺;下颏处为咽喉;两颊为左右肺;支气管位于唇角两侧至下颏(见图2-3)。
大致上能从脸面上看出的毛病
肺区:额头中央位置。若毛孔粗大证明肺热,另外肺热的人易过敏,脸色苍白,易感冒。肺火旺的人喜辛辣食物。肺热的人应少吃辛辣食物。
附注:背部的肾区(后腰位置)若发黑发暗则肾虚,这个部位不可敲击,应按压。小腿肚切忌用力敲击,捶打,以轻揉为主。
=====================
脸部冒痘与内脏的关系:
1,额头长豆的原因:压力大、脾气差,造成心火和血液循环有问题。
2,双眉间长豆的原因:胸闷、心律不正、心悸。
3,鼻头长豆的原因:胃火过盛、消化系统异常。
4,鼻翼长豆的原因: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
5,右脸颊长豆的原因:肺功能失常
6,左脸颊长豆的原因:肝功能不顺畅,有热毒。
7,唇周边长豆的原因:便秘导致体内毒素累积,或是使用含氟过量的牙膏。
改善方法: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和水果。
8,下巴长豆的原因:内分泌失调。
9,太阳穴周围长豆的原因:饭食中包含过多的加工食品,造成胆囊阻塞。
额头
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可能是过于劳心伤神。这类的人脾气较不好,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充足,并多喝水。可以服用“导赤散”以泻心火。
鼻子
如果长在鼻梁,代表脊椎骨可能出现问题;如果是长在鼻头处,可能是胃火大、消化系统异常;若在鼻头两侧,就可能跟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可以服用“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以清热燥湿润肺。
下巴
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女生容易在下巴周围长痘痘的可能是月事不顺所引起的。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以滋肾阴清虚热。
左边脸颊
可能是肝功能不顺畅,如肝脏的分泌、解毒或造血等功能出了状况。可以适当地服用“龙胆泻肝丸”以泻肝火
右边脸颊
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可以服用“枇杷清肺饮”以泻肺热。
针对不同部位的痘痘进行相应的内部调理,就可以达到“以内养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