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机博客杂谈 |
政策调控所引发的零成交现象,近日比较集中地在北京蔓延开来。消息称:自调控政策以来,虽有开发商采用主动降价来迎合消费者,但对于多数开发商而言多采用了“死扛”的策略,致使多数楼盘由于卖买双方无法达成意愿而发生零成交现象。
调控并没有使房价真正下跌,恰调出了太多的零成交,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扩大之势,这并不是调控的本意,也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又一难事。毕竟“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仍需房地产行业,“保增长,促就业”同样也离不开房地产。在去年地方财政收入有仅50%都来源于房地产的情况下,难道今年就这样继续下去吗?事实上肯定是不可能的。
零成交既不是调控本意,政府也不会让其继续下去。那么“零成交”现象必须的打破,但问题是靠什么来打破?从实际来看,要打破零成交现象,一是通过开发商降价,来迎合消费者。二是政策松动,再次激发消费热情。三是政策松动一点,开发商价格降低一点,只有这样零成交现象才能打破。但从上述三点中,前二点属单方面行为,做起来可能会顾此失彼。唯独第三点大家都可接受,政策松动可激发消费热情,开发商降价买房人能得到实惠。
一是通过开发商降价,来迎合消费者。
国人做事总有一个规律,凡做不好的事情,总是做事的人错,而“自大”永无错。就说在降低房价这件事上,凭什么只让开发商一家来承担。房屋从拿地到出售,这中间赚钱的有几多…。大家都能赚钱的时候是争先恐后,到了要赔钱的时候,有的却要退避三舍了,这等事情开发商肯定不会认同。故此只能采取“死扛”,在“不差钱”的情况下,能坚持则坚持,实在没办法了再说。这应该是开发商的普遍想法吧。或许大多数开发商还是高价拿的地,目前的开盘价已接近了成本价,再降要到“肉”里了,否则有谁喜欢“死扛”呢。于是我有钱,我不降价,或我将亏本,我不降价,你奈我何?而另一边是,你不降,我就不买,你又奈我何?那么只能零成交下去了。
二是政策松动,再次激发消费热情。
听起来肯定有些滑稽,调控刚两月有余,现在马上要让其松动,想想也不可能。面子问题,政府公信力的问题这一些都决定了政策在短期内不可能变。所以诉求政策改变现阶段是不现实的。但从长期来看不变也是不行的,毕竟“压制措施只能适应一时,但不能适应一世”。最近的两件事情给人以启发,一是人民币升值问题,在口口声声声明中不是也改了吗?另一条是发改委针对电价调整问题的辟谣,意为控制通胀。其实明白人都知道,靠“压制”一切的措施并不会长久。逆市场规律必将遭市场规律报复。
三是政策松动一点,开发商价格降低一点
以政策松动一点,开发商价格降低一点打破零成交现象应是当前最好的选择。既不失面子,又充分体现“差别化”政策。既“遏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问题”已显示效果。某些不合的政策也没必要再坚持,比如讲地方出台细则上,报道称:长春市不再出地方性调控楼市细则了。又比如“税”字上。上海沸沸扬扬的“房产税”试点,据内部人员讲在调控细则中也不会出现。这一些其实就是政策松动的体现,在未来或零成交现象增多的情况,政策或将有更多的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