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市谁在制造“恐慌”心理

(2010-04-06 12:23:06)
标签:

房产

房价

墓地

罪状

地王

 楼市又火了,房价又涨了。为何?““地王”再造“恐慌”使房价上涨”和“一线城市领涨房价”。这一些是必然的!今天要谈的问题是“恐慌”心理从那来?

  清明节期间上网看了看,有一条新闻是这样的说的“墓地贵过房价”,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些人在声讨房价上涨时,总要例举一些罪状来。如:1、“假按揭”使房价上涨?2、投资投机使房价上涨?3、“地王”使房价上涨?4、腐败现象使房价上涨?但上述“四条”罪状,在“墓地”卖买时应该都没有吧!但为何“墓地”又比房价贵了呢?除了有一些特殊原因外,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土地资源稀缺,地域的差异性。

 从“墓地”现象说明土地资源稀缺是客观事实,在供应量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我们的媒体再怎么呼吁或拷问调控政策都无济于事,只会增加人们的“恐慌”心理。

最近频频有报道称,购房者都“恐慌”性入市,事实确如此。但为何会有“恐慌”情绪,其根源到底在那里?这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本人认为其根源主要来自媒体。

1、媒体的“恐慌”情绪传递,新华社连发六文本身就是一种“恐慌”情绪的表现,文中所例举的一些房地产种种“老毛病”,有谁不知,又谁不晓,还用得着你新华社大动干戈吗?(假如背后有隐情,另当别论)。

2、还是那个新华社,把事态扩大化。本百姓以为新华社一发声音,调控政策或许会加强?因为新华社毕竟是政府的喉舌。但是当百姓发现新华社六篇文章,除了揭示高房价的一些成因以外,别的也没什么新鲜感时,他们会是怎样的一种心里?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新华社所例举的这一些事情在现阶段根本就无法解决。再有新华社的六篇文章,其核心所指的是地方政府和腐败现象推高了房价。这种一针见血虽然没错。但是在当今“干群”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人们视房价越调越高的情况之下,这种做法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百姓更加怀疑调控政策了,也只能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鉴于此“恐慌”入市再正常不过了。

 

3、作为媒体人评论楼市本身无可厚非,但这一些应该客观公正。评论楼市并不能眼睛里只看到一个房价问题,必须结合国内经济、政治、人文等等。比如说新华社文中痛批的土地财政问题,你该说的也说了,该批也批了,但过后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能解决土地供应吗?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全世界属资源类的商品,其价格走向只会越来越高。假如不正视这个现实问题,那么一切都是空谈。由于土地贵所以房价贵,故新华社想通过六篇文章,使政府改变这一种状况。其目的想推出物业税,那么我想说,这种想法是在滥杀无辜。本来买商品房的人是“有钱人”,不牵涉“穷人”。但假如物业税一经推出“一刀切”是一定的。纵观所有税种,只要和百姓有联系的,有那一样不是百姓在冲锋陷阵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