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去年12月31日发布后,受该“利好消息”刺激,海南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海口、三亚等一线城市房价一天一涨,吸引国内外购房客蜂拥而至,岛内一时出现抢购商品房的“狂热”局面。这种局面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一)“二次房贷”“遏制”了谁
海南房价暴涨是在全国轰轰烈烈讨论“国11条”时发生的。“遏制投资和投机”始终是政策的重点。所以就有了使2008年楼市“低迷”的“二次房贷”政策又被复旧。首付提高到40%,甚至还有人积极的提议为50%。但是面对海南房价暴涨这一事实,首付提高到100%又能怎么样!对那些无需向银行借贷的人来说,或许政策也只是一种摆设而已。其实从海南房价暴涨就可看出,真正的“投资和投机”者根本就无法“遏制”。“ 房价每天上涨1000元,买白菜还要挑选一下呢,买房连选都不选,一买就是几套,实在太夸张了。”这一些都是海南近一个月来的真实写照。而真正叫苦不迭的是当地老百姓,或许他们中有些人在“二次房贷”没变的情况下,也可享受一下“利好消息”刺激所带来的成果(哪怕也是属投资)。但是由于又复旧了的“二次房贷”政策,无奈或许是最好的解释了。
“二次房贷”政策的又复旧,给那些憧憬房价下跌的人,又一个希望。面对2010年开局一个月以来,全国大多数城市楼市成交萎缩,观望气氛浓重。媒体和官方可以把这一现象解读为政策显现。也可以解读为“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投资和投机”现象,得到“遏制”了!但是在海南房价暴涨面前,这个命题根本不能成立,甚至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投资或投机”的主体,始终是那些雄厚实力的自由资金人。这一部分人的资金,政策根本就不可能“抑制”!这种情况其实在2009年年底已经发生过,用3.53亿资金拍下了54套豪宅。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是否可想象一下“二次房贷”政策“遏制”了谁?是否只是“抑制”了改善性需求者。因为“二次房贷”政策,那些受制于资金问题的“工薪族”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房价上涨而望房兴叹呢。
(二)房价的问题始终决定于供需
海南的房价暴涨和利好政策刺激有关,其中吸引了国内外购房客蜂拥而至。有资料显示“有一位外地老板一次性买下60套房子,并将房款一次性付清”。因为房市“火爆”,海南不少楼盘未开盘甚至尚未办理预售许可证,就开始收取高额“定金”或“诚意金”。当有记者咨询一些“准楼盘”的预售价时,答复均是:现在说不准,想购房就先交定金,排号等吧。或许还有一些开发商们,看到楼市“火爆”后,借机捂盘惜售,过度哄抬房价现象。不管从那个角度上说,供应不足,无法解决房价上涨问题。所以决定房价涨跌的因素始终在于供需。而调控政策只会带来暂时的观望,在房价被越调越高的阴影之下,也会显得越来越弱。
(三)地方规定形同虚设
如果说“二次房贷”政策,对那些去海南“投资或投机”根本就不起作用的话,那么地方上的一些规定也形同虚设。如此情况下房价暴涨是必然。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楼市遭遇外地投资者爆炒,三亚房价持续飙升引发外界高度担忧。三亚市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局长李洪海2月2日透露,上月底该局下发了关于抑制楼市炒作的通知,其中,对于前往三亚购房的外地人准备采取限制购房的措施,规定一个身份证只能购五套房。李洪海表示,部分炒房团动辄就购买十多套房甚至更多,三亚市的此举意在防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过度炒作。在如此规定下, 三亚某开发商负责人表示,炒房者今后要一人购置多套房产,只需要携带更多的身份证或者别人代劳,就可以轻而易举规避对外地人实施的数量限购政策。更有业内人士对此政策直言:一人买五套房,这还是限购吗?这样规定难道就能“防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过度炒作”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