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成了一个时代的必须。如果没“高房价”的存在,有些地方的发展也只是一句空话。比如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比如:政府所号召的要和国际上诸多领域的接轨,要想完成这一些都离不开一钱字。钱从那来?当然是百姓的税费和土地出让金。假如按中央未来3年部署,将要完成多少平方米的保障房。如果没有了高房价,从理论上讲也不存在高地价。那么建设保障房的资金如何解决?只有增加百姓的税收,但据目前来看,中国百姓的税费已是全球第二了,如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百姓的税费成为全球第一为期也不远了!因为我们都不喜欢“高房价”,政府也是不得己而为之!
2009年在“金融危机”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代里,政府又一次提出了增加保障房建设。显然又一次被重视,其目的也很明显。一方面是通过增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可谓一举二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障房建设仅仅完全了计划数的30%。这和年初所制定的规划数相差甚远。这一现象说明了政府部门不力以外,最主要的还是一个钱的问题。
高房价虽然大多数没买房人有怨言,但在无奈的情况下,还是选择接受的占据了大多数。而作为地方政府来讲,更是愿意接受。因为只要有高房价的存在,那么财政收入基本上可以保证。反之将寸步难行,今年保障性住房没完成目标,就是大多数城市没有获得土地出让金所至。
2009年度的房地产市场用“火爆和疯狂”来形容都不为过。但同时也应看到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可以翻倍;而二、三城市只能说是有些恢复。有些地方甚至还是下跌的。这种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导至了财政性收入的不平衡,也就影响了“保障房的建设”。因为这一些都牵涉到一个钱字。一线城市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推动下,土地价格也节节攀升,所以“地王”频出,地方政府赚的是“冒油”。而相对很多二、三线城市来说,房价基本上可以说没什么上涨过,政府也就赚不到土地出让金。有资料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50%是通过“房地产业”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没有高房价有些地方财政收入就无法完成,资金就会显得相对紧张,那么也就没办法保证保障房的建设了。所以说“更多的保障房还是要靠高房价来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