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4月6日发布的流感防治方案。
2012年时行感冒(乙型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一、临床表现
患者起病急,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鼻流清涕,咳嗽少痰,继而或转为黄痰,咽痛,咽干,舌红苔薄黄白或转黄腻,脉浮数。
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感冒已愈而咳嗽常有迁延不愈者。
二、证候特点与核心病机
证候表现为风寒外袭,内有郁热致外寒里热,使之肺失宣降。
三、辨证论治
治法:解表宣肺,清热透邪,止咳利咽
方药:荆芥10克 苏
叶10克、羌 活10克 黄 芩10克 连翘15克 炒栀子10克 牛蒡子10克 桔 梗6克杏仁10克 芦 根15克
生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或两剂。
加减:头痛加白芷;咽痛加锦灯笼;舌苔厚腻加生薏米、佩兰;高热三四日者加生石膏、知母;便秘加虎杖;咳痰黄稠加鱼腥草、金荞麦;胸闷加苏梗。
这个防治方案有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流感都是表寒里热吗?
第二个问题是:每个病人的表寒里热都一样吗?
第三个问题:临床表现中的“患者起病急,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鼻流清涕,咳嗽少痰,”这一部分是典型的表证,“继而或转为黄痰,咽痛,咽干,舌红苔薄黄白或转黄腻,脉浮数。”这一组表现是肺热证。这两组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还可以先后出现,那都能用这个方吗?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什么?表寒里热,也就是表里同病时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连这个原则都不清楚,怎么可能治得好流感?
表里同病首先要分清楚表证和里证的主次轻重,然后根据轻重缓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表证为主,里证不急不重的,先表后里,或以解表为主,兼清里热;里证为主,表证不急不重的,先里后表,或以清里为主,兼以解表;表证里都重,而且相对均衡,则应表里同治。这是《伤寒论》中反复强调的原则,不掌握这个原则我们不可能治好外感病,对照这个原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方案能治好流感吗?
加载中,请稍候......